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一种主要蔬菜,用量大,食用时间长。北京从11月上旬至第二年4月上中旬,黑龙江省从10月到第二年5月,在这段时期内,主要靠大白菜供应市场。为了保证群众冬春季有鲜嫩的菜吃,贮存好大白菜有重要意义。不忘前提适时收获和入窖是贮藏好大白菜的前提。收获早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也因温度高不利于贮藏;收获过晚易发生冻害,亦不利于安全贮藏。大白菜适宜的收获期是当最低气温降到-5℃以前开始收获,气温降到-5~-6℃时必须收完,当最低气温降到-6~-7℃时为大白菜适量的入窖时间。抓住关键窖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是贮藏好大白菜的关键。大白菜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2℃,又以0—1℃为最适宜温度,最低不能低于-2℃以下,最高不能高于2℃以上。如  相似文献   

2.
<正>一、自制土窖贮藏法1.挖建土窖。选地势高燥,土质坚实的地方建南北方向窖。窖深2.2米,宽2.5米,长度可根据贮果量而定。如建窖条件好,贮果量大,也可建大型窖。窖建好后要晾晒数天再  相似文献   

3.
<正> 1 大白菜贮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减少大白菜贮期的各种损耗,各地除了根据当地设备条件及贮藏期限选择适宜的贮藏方法以外,还应在贮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1.1 适期采收:东北、内蒙古地区约在霜降前后,华北地区在立冬到小雪之间,江淮地区更晚。过早采收,因气温、窖温  相似文献   

4.
<正> 在提取甘薯淀粉后,剩余大量的薯渣,用来饲养畜禽一时难以用完,传统做法是晾晒风干贮存。这样不仅损失部分营养成份,降低适口性,且饲喂费时、费工、费燃料。如根据青贮厌氧发酵原理,用塑料袋装窖贮和直接塑料袋贮两种方法贮存粉渣,则可避免上述缺点。 1.制袋。取双幅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将其一端用有齿面的铁锯条在火上烤粘封实或用细绳扎紧袋口,以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是冬春的主要食用蔬菜,虽然市场上各种蔬菜四季不断,但大白菜的消费量却非但没有下降,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在大白菜的生产中,秋季大白菜仍唱主角,种好大白菜,对于稳定市场莱价,提高农民收入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品种选择根据青海东部地区近年的大白菜生产消费情况,秋大白菜一般有早、中、晚熟品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抢占市场潮头,其经济效益较高,但由于耐贮性等问题的存在而不宜规模型发展,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上市初始价位偏低但较稳定,并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使价位上浮,产生相应的"保藏升值"效果。同时,选择品种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其耐贮性,尤其中、晚熟品种的生产耐贮性是品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季  相似文献   

6.
<正>大白菜是人们餐桌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品种,其营养价值较高,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水分、钾、钠、钙、镁、铁、锌、维生素C等,而且粗纤维含量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大白菜的品种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很多生态类型,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面积,不仅产量高,而且便于贮存,同时具有供应时间长的特点,一直居于人们餐桌蔬菜的主导地位。因此,提高大白菜的种植产量意义重大。现结合多年的种植实践,对大白菜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1986~1989年我们进行了大白菜小株采种种株安全越冬贮藏试验。从一般冬贮暖窖架藏、室外挖沟整株埋藏、室内堆贮等各处理中,选出经济效益较高的削叶留根沟藏越冬法。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丹东中花心。每年11月收获种株,翌年3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收获种子。2.试验方法(1)收根:收根时间为11月初(以不受冻为原则,越晚越好)当温度降至-2℃时,即刻收根。收根时要细致地选择完整、无病虫害的小母株,用菜刀把叶帮全部切掉,但要注  相似文献   

8.
一、窖藏法。花椰菜在不受冻害的 前提下采收越晚越有利于贮藏。贮藏前 应用0.5%漂白粉液喷洒消毒贮藏窖。 方法一:将花椰菜连叶带根拔起,囤放 在背阴处,用秫秸或草帘覆盖,加盖塑 料薄膜预贮。11月初,天气渐冷时入 窖。贮藏窖应选择地下水位低的背阴 处。窖深1.6米-1.8米,长、宽视贮量 而定。入窖前去掉黄叶、老叶,留4—6 片心叶保护花球。入窖时轻拿轻放,不 要碰伤叶子和花球。在窖内搭几层架 子,将花椰菜摆放在架子上,有利于通 风又能防止压伤。贮存一段时间后倒1 次窖,摘除黄叶、烂叶,淘汰不适于继 续贮藏的花球。方法二:把花椰菜的叶 片去掉,留2—3厘米长的茎,并使茎部 浸满浓度为3×10-5的2,4-D溶液, 用0.015毫米厚的双层薄膜包裹花球,  相似文献   

9.
安全贮存麦种,是种好小麦的前提。实践证明:好的麦种不仅需要不霉坏、不变质,而且需要保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那么,怎样才能把麦种贮存好呢?首先,要掌握麦种的呼吸作用和容(?)吸湿的特点。麦种贮存期间,表面上看去动也不动,其实,它的生命一直没有仃止。主要表现为呼吸作用。晒干的麦种,呼吸作用很微弱,放出的水分、二氧化碳气、热量都很少,这样的麦种能安全贮存;当种子潮湿  相似文献   

10.
杨宽 《农技服务》2012,29(5):558
进行了大白菜施用沼肥与农家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菜施用沼肥,不但生长快、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而且有明显的防病作用。既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又避免了施用农药对大白菜的影响,实现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沼肥种植大白菜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  相似文献   

12.
<正>青贮饲料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饲料来源,但修建青贮饲料池费时、费力、投资大。袋式灌装青贮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青贮饲料贮存于塑料袋中,每袋可贮存40多吨。袋贮技术是灌装机将切碎青饲物料以高于窖贮的密度和均匀性,压装入大容积、阻气、遮光的青贮袋内,封口发酵。其技术包括:提供比窖贮更高的厌氧发酵环境、全套机械作业、较高作业效  相似文献   

13.
<正>"豫艺早铁头"是由河南农业大学最新培育的特早熟优质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包球快、包球紧实,可晚种早收,栽培效益好。"豫艺早铁头"生育期55天左右(从播种到收获),叶球叠抱,矮桩型,株高30厘米,株幅约65厘米,软叶率高,口感品质好,单球重2~3  相似文献   

14.
<正> 唐山市有种植和贮藏大白菜的历史,每年贮量5亿多公斤。贮藏经验丰富,土法上马,土洋结合,投资少,效果好,贮藏好的损耗只有15—20%。一般贮到谷雨前后,最长贮到5月初。不仅满足了我市对大白菜的需求,而且还支援了兄弟省市,使大白菜淡季不淡。纯增效益在50%以上,增收超过5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8—1989年,在晋北高寒地区进行青椒贮藏保鲜技术系列试验,筛选出塑料袋小包装贮藏法。本法根据当地贮窖降温早的特点,采取综合防腐保湿技术,按照贮量和贮期变化调节扎口开度,取得较好的效果。贮藏75天,青椒商品果率93.8%,其中一级果率61.3%。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城乡人民冬季的主要蔬菜,含水量多,应妥善贮存,以免造成前期热伤腐烂和大量脱帮。一、贮前准备冬贮的大白菜应选择叶色绿、含水量低、生长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小雪前后适时收获。收获时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并剔掉病残株、未包心株及包心连紧株。在无强寒流的情  相似文献   

17.
青贮饲料是指青绿多汁饲料在一定的容器(窖、壕、塔)内,经过微生物发酵而长期贮存,基本上保持原有营养与特点的一种饲料。黄贮饲料则是指原料已老化、变黄,如利用秋收后霜前或霜后茎叶干枯的玉米秸,如同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而制作的一种饲料。它具有营养损失少、原料来源广、制方法简便、营养丰富、消化率高、可长期保存等特点。 一、原理 青黄贮饲料的基本原理是乳酸菌的发酵。 贮窖内的变化过程基本是两个阶段:①氧化阶段:把切碎的原料装入窖内,植物细胞利用窖内残存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本身积存的糖分,放出二氧化碳和热。②酸化阶段:与呼吸作用的同时,窖内  相似文献   

18.
家庭巧贮菜     
巧贮大白菜将大白菜晾晒4~5天,使外帮蔫萎,然后贮存。除烂帮外,不吃时不要掰掉帮子。贮存温度应控制在2℃左右。也可用铁丝做成″S″形的钩子,一头扎进菜根,一头挂在竹竿上,效果比较理想。巧贮青菜当天吃不完的青菜,可把其根部放进水里,留到第二天食用。巧贮香菜将棵大的香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苹果栽培面积的增加,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外地苹果的大量引入,我市出现了卖果难,效益明显下降的问题,从而引发了砍树毁树的现象,挫伤了果农生产积极性.为此,我们借鉴外地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创出一种适合农家发展的自然通风果品贮鲜窖.苹果经过几个月的贮存,好果率达95%以上,每公斤苹果增值1元以上,既大大缓解了采收期卖果难的问题,又延长了市场供应期,也增加了果农收入.现将其建造和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是秋菜中的主栽蔬菜品种,它的生产好坏,直接关系着城乡居民冬春吃菜的切身生活问题。种植大白菜的地块,宜施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清园工作,配合喷洒无公害农药,杀灭残留病虫。大白菜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茬口都应重视施足底肥,最好施经充分腐熟过的各种农家有机肥。种好大白菜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大白菜的播期与气候、品种、土质、肥力等因子关系极大,相同品种播种早、产量较高,但病害严重;播种晚积温不够,包心不足,产量较低。适时播种,是高产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