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1996~1997小麦越冬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喷灌麦田越冬期间0~60cm土壤水分及小麦分蘖节(2cm)深度处上温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影响土壤冻深的因素。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喷灌补水时期的确定原则,并首次提出补水量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小麦残秆和土壤中雪霉叶枯病越夏菌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3年利用系统分离和接种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的越夏情况。病田土壤表面和20cm耕层内的小麦残秆在弃置5 ̄7个月后都可分离出病菌,用残秆接种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用UGA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涂布法,由麦收后5个月的病田0 ̄20cm耕层土壤中直接分离出病原菌,其密度为每克土壤1200 ̄3206个菌落形成单位。用病田土壤接种亦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小麦  相似文献   

3.
山旱地冬小麦马铃薯带状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山旱地梯田冬小麦马铃薯带状种植采用带幅各80cm,露地小麦每带机播6行、地膜小麦每带穴播6 ̄7行,马铃薯每带2行,采用坑种,并配以其它常规栽培技术就能获得高产高效。一般混合产量达4740kg/hm^2,较单作小麦增产1800 ̄2700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350 ̄2250kg/hm^2。  相似文献   

4.
小麦育种工作者曾一致认为选育半矮秆小麦(株高70 ̄85cm)增产潜力最大且稳产,对提高小麦单产能发挥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半矮秆小麦增产潜力大且稳定的说法产生了疑问,如倒伏、不易管理等。笔者根据多年的小麦育种实践认为矮秆小麦(株高60 ̄70cm)在抗倒性、易管理、增产潜力上均优于半矮秆小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同的杂交途径选育了一批矮秆小麦,克服了半矮秆小麦存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调查结果表明,肚倍蚜(KuburagiarhusicolaTakagi)越冬种群在自然气候室内不同层次、方向的越冬寄主上的分布无本质差异,空间格局符合“复合波松”等理论分布型,由三重疏松个体群组成,个体群面积分别为28,20个和12cm ̄2,个体群平均有虫3.8453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取样,每点在相邻两层冬寄主上取样10个(×4cm ̄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冬末春初京郊麦田镇压和补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大211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冬末春初麦田镇压和补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应对异常气候影响的应急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东摸春初麦田镇压和补水均可提高小麦产量,镇压2次可以有效地保墒,对产量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补水时间的延长(0~3 h),亩成穗数显著提高进而产量也随之提高。冬季麦田出现干旱的初期可采用镇压措施保墒提墒,若旱情持续发展,可以考虑进行补水,浇水量以喷灌2 h每亩13方为宜。  相似文献   

8.
赤峰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播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冬小麦适宜播期,播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赤峰地区种植冬小麦,播期以9月11 ̄19日为宜;播深因品种而定,抗寒性强,分蘖多的品种以3 ̄4cm为宜,抗寒性强,分蘖较少的品种以4 ̄5cm为宜。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棉花麦垅移栽优化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棉花麦垅移栽优化技术组合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不同种植方式效益质量的横向比较和复硝钠缩短缓苗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小麦产量6000kg/hm^2,皮棉产量12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带型80 ̄70cm,苗龄35 ̄40d,移栽日期5月20 ̄25日,密度75000 ̄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提出的南坡北墙沟栽葡萄+塑膜覆盖的方法使葡萄植株不再埋土可安全越冬,其方法是采用东西行向,北边作矮墙,葡萄定植在沟内,降低根系入土部位20 ̄30cm,越冬期可提高地表积温322℃,提高土壤积温226℃,实现了黄河以北地区葡萄不埋土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φ26cm、高28cm的陶瓷坛子,进行了滩涂青蟹坛式养殖,并与塘养作对比试验、结论是坛养可行,四个月可养成商品蟹,苗种选5 ̄6cm以上为好,滩位以大小潮都能满上,大潮落潮时每次能露水2小时左右为宜,坛养后蜕壳较难,死亡率较高,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旱塬地施用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 ̄1995年在陇东旱塬地的3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和蓄水保墒效果,平均每公顷施有机肥112500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试验后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36.4%、21.7%、49.7%、16.2%和44.2%,0 ̄6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增加5.5mm;每毫米降水多生产小麦1.83kg,水分效率提高22%;小麦增产15.8%,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显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发生严重地块若不防治可减产30% ̄50%,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6 ̄10厘米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春土温上升到8℃ ̄10℃(小麦拔节时),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地温达15℃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在石家庄地区的18个农业县(市)105个试点开展小麦微喷灌技术试验,对使用微喷灌技术的小麦进行了田间用水量研究,同时进行了产量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小麦微喷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业节水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壤质土壤节水较常规灌溉节水在30%以上,沙质土壤较常规灌溉节水在60%以上,并具有明显的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16.
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蔬菜根结线虫在江西1年发生5-6代;主要以卵、幼虫和雌虫在病根、病残体和病土中越冬,以卵囊团在土壤中存活力最强,在5 ̄50cm土层中均可越冬。10℃以上开始生长发育,12℃以上侵染寄主,25 ̄30℃生长发育最好,42℃4h死亡,55℃10min死亡。5月初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11月中旬以后以卵、幼虫和雌虫越冬。  相似文献   

17.
今年小麦抢墒播种和秸秆还田面积大,因此要根据苗情生长情况以及土壤墒情,科学浇好越冬水。浇冻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小麦浇冻水的好处主要有:1、保证小麦冬季有适宜的水分供应,巩固冬前分蘖,稳定地温,压实土壤,防止冻害死苗。2、有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推迟春  相似文献   

18.
花鲈天然苗种的驯养和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捕获平均全长2.5cm的天然花鲈苗种,分二阶段进行培育。第一阶段是流水淡化驯养:包括淡化、暂养和驯饵;第二阶段是分级培育,每隔4 ̄6d分筛分级一次,直至4 ̄6cm的鱼种。试验总成活率是55%。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于1992年10月至1994年6月在江苏农学院作物水分测坑进行,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地下水埋深分别控制在50,90,130,170cm,比较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30cm的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90cm和170cm,50cm的产量最低,从产量构成看,产量差异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和粒重两个方面;花后干物质生产以130cm最高,根系活力也以130cm最强。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88375是以远缘杂交八倍体中间材料中4为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亚远缘和复合杂交育成。该品系株高80 ̄110cm,穗粒数32粒,千粒重40g,容重775g/L,全生育期266d左右。经多的试验和抗逆性鉴定结果,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对条锈免疫,中抗黄矮病。在1994 ̄1996年生产示范中,折合产量3060.0 ̄4365.0kg/hm^2,比对照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