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诏安湾贝类养殖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现场对诏安湾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获得模型参数,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形成贝类的养殖容量,同时采用贝类能量收支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3种模式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58469t,288260×104ind;60275t,297167×104ind;61532t,30336×104ind;平均60092t,296263×104ind。并且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755hm2,其中缢蛏25hm2,牡蛎1560hm2,翡翠贻贝215hm2,菲律宾蛤仔120hm2,泥蚶30hm2,凸壳肌蛤95hm2,波纹巴非蛤710hm2。  相似文献   

2.
福建主要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8年4月对福清、莆田、惠安、漳浦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褶牡蛎、缢蛏、花蛤等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的养殖牡蛎体内Pb和Cd以及花蛤、缢蛏体内Cu、Pb、Cd、Zn的含量,都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同步进行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Cu、Pb、Zn、Cd、Hg、As、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j^w)、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数(Sj^s)和养殖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j^o)以及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海水质量、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7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5级和4级。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范围为2~7级,平均值为4级。总体上,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表层沉积物质量处于较差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石油类。厦门贝类养殖区1类区两个,属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8%。2类区共18个,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72%。其中2a类区9个,属较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36%,2b类区6个,属轻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4%;2c类区3个,属中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12%。3类区5个,属重度的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0%。厦门贝类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类别划分的结果与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污染现状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沿海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2006年—2007年对广西沿海钦州茅岭近江牡蛎增养殖区、合浦廉州湾文蛤养殖区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在监测和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中,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锌、砷等,这些监测指标在贝类养殖区局部出现超标情况;分析无机氮超标的原因来自养殖区外源污染而非贝类养殖的自身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56.6μg/kg(干重),平均值15.8μg/kg;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μg/kg(湿重),平均21.7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贝类养殖监控工作,提高贝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贝类产品出口,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07]18号)等文件和规章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就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型工作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7.
《现代渔业信息》2009,(8):29-30
为进一步规范滩涂贝类养殖及管理工作,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农业部渔业局的通知要求,制定了2009年贝类划型工作方案,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牡蛎、扇贝、贻贝4个检测品种;明确胶州湾、灵山湾和古镇口湾为2009年海水贝类生产区划型区域,并综合水质、距离陆源远近、放养品种、生产模式等情况科学布设监控点。目前,已完成对各划型区域内生产企业近岸污染源等情况进行普查,及第一次海上采样,共采集贝类样品80个,  相似文献   

8.
祝立 《福建水产》2004,(3):60-63
2003年5至10月对平潭县海坛海峡贝类监控区的养殖环境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对该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菲律宾蛤仔的汞、砷、铅、镉、铜、锌6个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分析,海水中汞的含量较高。但是由于特殊的底质状况与水文条件,海水中较高含量的汞并未过量富集在该海域底质中,沉积物中的6项重金属指标全部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在良好的底质环境条件下,菲律宾蛤仔体内Hg、As、Cu、Zn的含量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但Pb、Cd有部分样品超标。尽管该海域海水中汞的含量较高,但贝体并未受到汞的污染。据此认为影响贝类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因素除了养殖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外,还与养殖环境的地理、水文条件以及贝类的养殖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欢  宋怿  马兵  李强 《中国水产》2012,(4):30-33
贝类增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9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达到115.4万公顷,贝类产量1053.05万吨,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4.9%.然而,双壳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近年来,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贝类出口贸易同样受到制约,1997年起欧盟禁止进口我国的贝类和贝类产品,我国的鲜活双壳贝类对美国出口也一直没有打开,十多年的封关对我国的贝类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7月1日以来,欧盟一直禁止我国的贝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1999年欧盟水产品考察团对中国贝类卫生控制方面的评估报告中建议中国"官方贝类控制计划"从海区分类到产品出口必须付诸实施[2].  相似文献   

11.
福建连江县东南部海域养殖贝类质量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4月、6月和8月进行的连江县东南部贝类生产区域类别划分调查资料,着重对黑鲍、紫贻贝、僧帽牡蛎、太平洋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等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 Cu、Pb、Cd、总汞、无机砷、石油烃、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杆菌、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  相似文献   

12.
13.
大面积养殖海区贝类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面积养殖海区出现的单产降低、质量下降问题,对套子湾西部养殖海区的海流、营养盐、浮游生物等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其水平、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养殖贝类生长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大面积养殖海区合理利用方案。1992年3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贝类养殖海域渔业环境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海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评价了海水有机污染和营养水平,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呈季节性变化,其中盐度和DIN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季节性降水有关,而DO、COD和PO4^3-的变化与浮游植物和贝类养殖有关。评价结果显示,流沙湾海域水质清洁,海水氮(N)营养盐过剩而磷(P)贫乏,属于P限制型中等富营养化海域;调查海域沉积物中砷(As)和铅(Pb)处于无污染状态,汞(Hg)和镉(Cd)处于轻度污染,铜(cu)在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a、Pb、As、锌(Zn)和铬(Cr)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Hg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15.
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形成及其与贝类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描述了海洋及沉积物中硫的主要形态、分布及无机硫化物的形成机理。阐述了环境条件对硫化物形成的影响。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重点讨论了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形成、贝类养殖过程中生物沉降对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影响及养殖活动与底质中硫化物的关系。提出了贝类养殖活动中生物沉降过程对沉积环境中微生物贡献的定量研究将成为贝类养殖对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1998年5月和9月深沪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深炉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褶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深沪湾海水中Cu、Pb、Cd、Zn、Hg等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而表层沉积物的Pb、Zn含量大部分已超标,近岸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量明显高于湾中心水域,湾顶水域高于湾口水域。Hg的含量是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2种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深沪湾的养殖贝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7.
日前,全国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划型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农业部渔业局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相关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及有关水产品质检中心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经济贝类养殖概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多为滩涂地带,拥有953.9公里的海岸线,总面积65.8万公顷。其中,潮上带面积26.6万多公顷,潮问带26.5万多公顷,岸外沙洲面积12万多公顷。海岸中部,仍在以每年1000多公顷的速度向海淤进,对于人多地少的江苏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省已开发的近10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中,贝类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分别占海水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6.4%和91.4%,使沿海滩涂“变废为宝”,促进了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江苏经济贝类的养殖情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宋林生 《水产学报》2023,43(11):119412-1-119412-5

贝类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日益凸显。近年来,因环境胁迫和病原侵染引发的海水养殖贝类暴发性病害时有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阻碍了海水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贝类缺乏适应性免疫,且主要养殖于开放或半开放水体,难以通过疫苗注射或环境调控等手段进行病害防控。贯彻“绿色防控”的理念,加快病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是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防控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水贝类养殖及病害发生的现状,并结合团队前期研究和病害预警预报工作实践, 提出了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防控策略,以期提升我国水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为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臻 《福建水产》2010,(3):39-45
2009年8至9月对福建沿海中北部主要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Hg、Cd、Pb、As、HCHs、PCBs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部分海域硫化物、DDTs含量超标,整体上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良好。贝类体内Hg、As、Pb、HCHs、PCBs、DDTs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仅有小部分站点贝类体内镉含量超标,但贝类受石油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