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平市南洋乡是福建省的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一的水仙茶饼,即主产于该乡。水仙茶饼原产于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后遍布全市各地,而以南洋乡、双洋镇中村村、新桥镇为主要产区。至今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在闽西、闽南、厦门及广东等地久负盛名。水仙茶饼系采用水仙茶树鲜叶,按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将杀青、揉捻后茶青,用木模压成“四方”饼形,用白纸包紧,文火慢烤,而制成毛茶。其工艺独特,品质优良,具有香高、味醇、耐泡、回甘等特点。从八十年代起,南洋乡水仙茶饼先后12次获得福建省名茶奖和毛茶优质奖,被列为福建省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2.
9.漳平水仙茶饼 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原产于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中村.采用水仙品种茶树鲜叶按乌龙茶制作,将其揉捻叶用木模压成四方饼形成烘干而成.  相似文献   

3.
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及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茶饼系乌龙茶紧压茶,源自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创制于民国初期(约1934年),属历史名茶。水仙茶饼的制作综合了闽北与闽南乌龙茶的初制技术,主要特点是晒青较重,做青前期阶段使用水筛摇青,做青后期阶段使用摇青机摇青,前后各两次,炒青后采用木模压制造型、白纸定型是特有的工序,再经精细的烘焙,便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4.
漳平水仙茶饼属青茶类的紧压茶,其制作工艺独特,在国内属首创,它采摘水仙品种,按照晒青——凉青——摇青(凉青与摇青反复三至四遍)——杀青——揉捻——定型——烘焙——成茶,成茶的品质特征在于形状呈正方形,色泽青褐间密黄或乌褐间金黄,香气清幽似兰或桂花,馥郁持久,滋味醇厚活泼而又润滑回甘,经久耐泡,汤色金黄或橙黄,叶底完整嫩匀亮、红边鲜明等特点。漳平水仙茶饼品质优异,特征明显,颇具个性魅力。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其加工过程的定型与烘焙技术有密切关系。漳平水仙茶饼一九九五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5.
漳平水仙茶饼创制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久负盛名,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仙茶饼多次在名茶评比中获得各种殊荣,1986年获福建省名茶称号,此后多次连获福建省名茶称号,1993年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获金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6.
漳平水仙茶是漳平市特色优势农产品,漳平水仙茶制作涉及千家万户,作者长期在漳平市南洋镇、双洋镇、永福镇等主产区指导水仙茶加工生产,并且自己有茶山茶厂,亲自参与漳平水仙加工生产,对漳平水仙茶加工工艺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当前漳平水仙茶加工各道工序存在问题有着较深的了解,本文采用列表式全面总结分析漳平茶农茶厂在漳平水仙茶加工制作工艺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不良影响和改进措施,供广大漳平水仙茶农和茶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5 漳平水仙茶饼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 ,源产于漳平市双洋镇中村。系用水仙品种茶树鲜叶 ,按乌龙茶制法制成揉捻叶 ,再用木模压成饼形烘干而成。水仙茶饼外形扁平四方 ,乌褐油润 ,汤色金黄明亮似茶油 ,滋味醇厚 ,香气清高 ,叶底黄亮 ,红边显现。水仙茶饼的制作程序是鲜叶→晒青→晾青→炒青→摇捻→造型→烘焙等工序。鲜叶以小开面至中开面二、三叶嫩梢为宜。鲜叶采下后 ,均匀摊在水筛上 ,每筛摊叶量 0 4~ 0 5kg ,各筛按先后顺序放置晒青架上 ,在微弱阳光下晒至顶叶下垂、叶面失去光泽 ,鲜叶减重 15 %左右 ,呈半萎凋状态 ,即可收入室…  相似文献   

8.
漳平水仙茶饼造型包装材料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平水仙茶饼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晾青→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杀青→揉捻→造型(含造型与定型)→烘焙.造型过程中木模压制造型、白纸定型是漳平水仙茶饼的特有工序,其方法是将适量的揉捻叶放入边长约4.5厘米的木模,套入木槌舂紧,然后一手压紧木槌,另一手将木模沿木槌往上取出,最后用24开的毛边白纸将茶块包实.  相似文献   

9.
漳平水仙茶饼属乌龙茶类的紧压茶,其制作工艺独特,在国内属首创。它采自水仙品种,加工工艺流程为:晒青———凉青———摇青(凉青与摇青反复三至四遍)———杀青———揉捻———定型———烘焙———成茶。成茶的品质特征在于形状呈正方形,色泽青褐间蜜黄或乌褐间金黄,香气清幽似兰或桂花,馥郁持久,滋味醇厚活泼而又润滑回甘,经久耐泡,汤色金黄或橙黄明亮,叶底完整黄嫩匀亮、红边鲜明等特点。漳平水仙茶饼品质优异,特征明显,颇具个性魅力。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其加工过程的定型与烘焙技术有密切关系。漳平水仙茶饼199…  相似文献   

10.
漳平水仙茶饼是漳平市"一市一品"优势特色产品。文章介绍了漳平水仙茶饼制作技术及品质特征,并针对目前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漳平水仙茶饼产业化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漳平市发展茶叶生产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升 《福建茶叶》2009,31(3):27-27
近年来,我市茶叶生产迅猛发展。据农业部门统计,2008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066.7hm^2,种植面积达66.7hm^2以上的乡(镇)有9个,产量3519t,产值8800多万元。形成了漳平水仙茶饼、永福高山茶、官田铁观音三大名茶结构。我市已跃居全省乌龙茶主要产区,茶叶生产成为我市农村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漳平市地属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山地气候,境内分布着丰富的野生茶资源,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区之一。元代,漳平开始种植茶叶,到明清时期已有相当规模,并有了专门茶叶加工作坊。主要种植品种有水仙、毛蟹、黄旦、梅占等。由于水仙茶品质优异,一直得以保持发展,逐渐成为漳平市优势农产品之一,水仙茶主产区南洋乡成为著名的"水仙茶乡"。1932年创制的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茶,品质珍奇,风格独特,畅销于闽西各  相似文献   

13.
振兴漳平茶业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茶叶大量种植是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的一个拳头产品。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我市的茶业,针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和建议。一、茶叶生产现状:在八十年代,漳平茶叶远销东南亚。水仙茶饼先后次获得福建省名茶奖和优质茶奖,被列12为福建省名茶之一。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1995览会“金奖”,并列入《中国名茶录》。但是,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作物结构调整,而传统的茶叶生产,就显得价格低、效益差,因而出现滑坡现象。据市统计局资料,年全市茶1980园面积达万亩,…  相似文献   

14.
漳平水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沸乙醇法提取漳平水仙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再经双相酶解法释放香气物质,经标准质谱图库检索、标准样品质谱图对照和保留时间比较等方法,鉴定出漳平水仙茶中主要含有青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6种糖苷类香气前体。实验测定了整个加工过程中12个工序的茶样的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结果表明,漳平水仙茶春茶和秋茶各加工工序茶样含有相同种类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但各组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秋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明显较春茶的高;晾青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叶有显著增加,摇青工序使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发生变化,说明摇青叶在做青过程中存在着糖苷合成与酶解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茶叶压制成饼更便于保存和携带,但存在原有特征风格和新鲜度减弱等问题。本文以福鼎大毫茶1芽2~3叶鲜叶为原料,探讨不同加工工艺下白茶压制成饼后的品质变化。研究表明,采用中高温(25~30℃)中湿(RH 65%~75%)条件恒温恒湿萎凋,白茶品质(尤其香气)优于室内自然萎凋,且以60%萎凋减重率后直接压制成小块茶饼(5 cm&#215;5 cm见方)为佳,感官审评表明品质与散茶无显著性差异,饼块紧实平整,白毫显露,色泽鲜亮,花香明显略带甜香,味浓醇鲜爽,富有白茶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分别测定了健康及受茶饼病菌侵染鲜叶中挥发性物质,探讨了云南大叶种健康及受茶饼病菌侵染鲜叶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差异,分析了茶饼病菌侵染对茶树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健康叶片中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物的80.195%,而受茶饼病菌侵染叶片中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物的92.166%;在受茶饼病菌侵染叶片中有13种物质未检测出,有31种新的挥发性物质被检测出;芳樟醇是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受茶饼病菌危害的叶片以含氮含硫化合物、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绿叶性气体为主要挥发物。  相似文献   

17.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加工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据茶史专家考证,相传远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茶叶作为饮品,最初是直接嚼食鲜叶。周朝时期出现将鲜叶晒成干茶后饮用,并持续了大约900年。魏朝人们开始学会了制作团饼茶,使生晒茶的涩味、青草气得到了极大改善。唐朝,团饼茶加工技术日趋精湛。中国茶叶制作技术进入新的阶段,形状上由汽蒸的团饼茶转变为炒制加工的散茶。以绿茶为基础,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乌龙茶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相继创制出来。  相似文献   

19.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6,28(1):43-43
在印度.茶树一般种植在山坡上,茶饼病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病害。成品茶由一芽二叶加工而成,茶树每隔5年重修剪1次,修剪茶树在恢复过程中易受茶饼病菌的侵染。研究了茶饼病感染茶叶的生物化学变化及其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能承受茶饼病感染的比例高达30%,受感染鲜叶加工的成品茶,其品质甚至优于未受感染的鲜叶,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漳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是福建漳平市重点培育的农业特色产业。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和茶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茶产业发展,采取"项目带动、环境推动,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优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漳平茶产业,打响"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和"官田铁冠"三大特色品牌,有力推进全市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