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K ier分子价连接性指数(mXv)作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原子点价ziδ,基于ziδ和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建构新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Zh(m=0,1),并研究mZh(m=0,1)与氯代苯的8种理化性质、卤代苯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水中溶解度、取代芳烃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以及取代苯甲酸的生物降解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Zh(m=0,1)对于取代芳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应用mZh(m=0,1)和相对分子质量MW可以预测取代芳烃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结构信息连接性指数mL研究了卤代苯的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计算有机物分子中成键原子点价izδ*的新方法。基于izδ*和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建构了一个新的结构信息连接性指数mL(m=0,1,2),并研究了mL指数与卤代苯沸点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L指数与卤代苯的沸点具有良好的性质相关性,其相关性明显优于mXv指数(Kier指数)。以mL(m=0,1,2),lgmL(m=0,1,2)和相对分子质量MW为自变量的六元和七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6,其对卤代苯沸点的预测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计算不饱和烃分子中碳原子价点价 δ*i 的新方法 ,以 δ*i 为核心建构了分子价连接性指数 m X* (m=0 ,1) ,并研究了单烯烃的沸点与 m X*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m X*不仅对单烯烃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 ,而且与单烯烃的沸点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子的键距矩阵和键联矩阵提出一种新的分子拓扑指数Y.利用 Y计算了烷烃 ( 2~ 2 0个碳原子共 97个分子 )的 5种热力学性质 .结果表明 ,它比现有的拓扑指数具有更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碳原子数N和Wiener指数W,P为结构参数,建立了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式,用此式计算了76个支链烷烃的沸点。结果表明,该式适用范围广泛,计算结果较准确,可用于预测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沸点。  相似文献   

6.
以碳原子数N和Wiener指数W,P为结构参数,建立了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式,用此式计算了76个支链烷烃的沸点。结果表明,该式适用范围广泛,计算结果较准确,可用于预测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沸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计算原子特征值δiS的新方法,并由δiS构建了各种分子价连接性指数mSA(A=Y,X),研究了新的分子价连接性指数与碱金属卤化物、卤化硅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碱金属卤化物、卤化硅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能很好地符合,更具有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程序对醇沸点数据进行分析,证实了醇的沸点随着分子碳原子数目、甲基数目、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ChemWindow绘图软件对50个有机酮化合物作图,通过SymApps程序计算分子3D构型得到其分子空间坐标.在Wiener指数基础上定义了空间距离指数YW,利用该指数计算分子空间坐标,并对有机酮的理化性质进行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有机酮化合物的沸点,色谱保留指数和摩尔折射率与距离指数YW的QSPR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以络合型TiC13催化剂、N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O,O,N,N]茂金属为主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峰和双峰聚α-烯烃油品减阻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对聚α-烯烃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及减阻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中,[O,O,N,N]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制备的聚α-烯烃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及减阻性能最优;使用双金属络合型TiC13和[O,O,N,N]及N型Z-N和[O,O,N,N]制备的双峰聚α-烯烃减阻剂的起效速度和减阻效果均优于单峰聚α-烯烃减阻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SPME–GC/MS分析了藤茶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出100个色谱峰,经过Nist2005和Wiley275标准质谱图核对,分析出其中79种物质,检测出环烯类化合物13种。其中β-环柠檬醛,2,6,6-三甲基环己酮等,可能是生产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多环芳烃(PAHs)降解细菌在植物中的定殖和效能,以Tween 80、芘降解细菌Mycobacterium sp. Pyr9和三叶草作为供试对象,通过温室土培试验,探讨不同含量的Tween 80对菌株Pyr9在三叶草中定殖、分布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中菌株Pyr9的数量随着Tween 80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Tween 80含量为100 mg·kg~(-1)时其数量最高。高剂量Tween 80(≥500 mg·kg~(-1))显著抑制了三叶草的生长,但Pyr9的定殖有效减弱了该抑制作用。添加不同剂量的Tween 80皆可促进三叶草对芘的吸收,而Pyr9的定殖可显著降低三叶草中的芘含量。此外,添加Tween 80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三叶草和Pyr9联合作用下土壤中芘的去除效率。研究表明,适当剂量Tween 80的施用有效促进了菌株Pyr9在三叶草中的定殖和效能,并增强了土壤和植物中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杜军  张旭  黄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20-17322
[目的]研究微生物对萘的降解和转化规律。[方法]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和萘降解能力。[结果]从土样A中分离出一株活性较高的萘降解细菌,命名为TN-01,初步鉴定表明其属于短小杆菌属。菌株TN-01有明显的迟滞期,0~15h内生长缓慢,16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2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120h后TN-01对萘的降解率达到80.5%。菌株TN-01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萘的降解效果较好,当pH值为7.0时,萘的降解率最高;在萘的浓度为1200mg/L时,萘的降解率最高。当接种量为1%时,菌株TN-01生长最好。120h后菌株TN-01对甲苯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76.8%和79.4%,略低于对萘的降解率。I结论1该研究为治理工业萘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军  张旭  黄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08-610,621
[目的]为蒽等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蒽降解菌株E12,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及其对蒽的降解曲线,并研究不同蒽浓度、初始pH值等对其降解蒽效率的影响。[结果]经初步鉴定,菌株E12属于气微菌属,该菌株可在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蒽初始浓度小于900mg/L时,菌体浓度随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蒽浓度超过900mg/L后,菌体浓度显著下降;菌株在弱酸性和弱碱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最适生长pH值为6.5;菌悬液接入量对菌体生长也有明显影响,最适接种量为2.0%。[结论]E12菌株降解蒽的最佳条件为:蒽浓度900mg/L,pH值6.5,此条件下培养148h后蒽的降解率可达70.5%。  相似文献   

15.
史博会  钱亚林  王华青  孟繁春  宫敬 《油气储运》2012,31(3):188-192,247
单纯依赖仪表监测管输天然气的水露点,无法直接获得天然气的含水量信息。基于SRK状态方程编制了天然气含水量/水露点的计算软件,将其应用于中亚输气管道投产初期气质含水量的计算,其结果与文献数据基本吻合,预测含水量的最大绝对偏差低于3mg/m3,预测水露点的最大绝对偏差低于0.5C。应用该计算软件确定了在投产初期双气源之一气质不达标的情况下,保证中亚输气管道进口气质达标的双气源合理掺混输量比范围为0.26~0.57。经现场应用验证,在此掺混输量比范围内输气,能够满足中亚输气管道气质运行安全,无液体析出。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胁迫对菜心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多环芳烃(PAHs)胁迫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生长的影响,探讨PAHs胁迫对菜心的生理毒性。【方法】采用萘(Nap)、菲(Phe)、荧蒽(Flt)、苯并芘(BaP)和茚并芘(InP)5种PAHs混合溶液施入土壤胁迫菜心,在移栽定植后第10、17和24天分析菜心叶片丙二醛(MDA)、H_2O_2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观察测定定植后第24天菜心的生长情况。【结果】PAHs胁迫下菜心株高增加,以10.0 mg·kg~(-1)处理的株高最高;0.4和0.8 mg·kg~(-1)处理对菜心的茎粗影响不大,对提高单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5.0和10.0 mg·kg~(-1)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菜心的茎粗、单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PAHs胁迫下,菜心叶片中MDA、H_2O_2和Pr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PAHs含量的增大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随着PAHs含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低含量PAHs胁迫对菜心的生长影响不大,高含量PAHs胁迫抑制菜心的正常生长,表现为茎径变小、单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降低且开花提前。PAHs胁迫下,H_2O_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提高,对菜心产生不利的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DS-Ⅲ的脱氢酶活性与石油烃降解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从油污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DS-Ⅲ,研究了在以烃为惟一碳源条件下该菌的生长特征、降解性与脱氢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S-Ⅲ的脱氢酶活性滞后于其细胞生物量增长,适应后DS-Ⅲ的脱氢酶活性变化与柴油的降解趋势基本一致,DS-Ⅲ菌的对数生长期代时为4.05d,生长速率为0.25d^-1。在培养温度32℃、pH6.5时,DS-Ⅲ的脱氢酶活性达到最高,在该条件下获得的米氏方程中,Km为159.16μ·L^-1,Vmax为11.06μg·L^-1·d^-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种石油烃(船舶燃油(L.D.O.)、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沙轻原油)和船用润滑油(润滑油))溶液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L.D.O.和沙轻原油石油烃的浓度分别设置为0、5、10、15、25、50 mg/L,润滑油石油烃浓度分别设置为0、5、10、20、25、50、100 mg/L。结果表明:孔石莼在3种石油烃较低的浓度下均可存活,但当石油烃浓度升高到一定量时(L.D.O.=50 mg/L;沙轻原油=50 mg/L;润滑油=100 mg/L),96 h内全部死亡;在3种石油烃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孔石莼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总体趋势是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呈波浪式,但在润滑油石油烃各浓度溶液中,孔石莼的光合速率则随着油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可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危害人类,多毛类动物是已知能够蓄积大量多环芳烃的物种,有关多毛类动物解毒代谢酶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作为多环芳烃监测指标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多毛类动物如何代谢蓄积在体内多环芳烃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毛类动物对多环芳烃的毒性响应及代谢研究,多毛类动物对多环芳烃的代谢类似于脊椎动物,分为两个阶段,参与第一阶段代谢的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磺基转移酶被认为是第二阶段代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酶类,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多毛类动物对复合多环芳烃以及低剂量多环芳烃长期暴露的毒性响应研究,同时增强对不同多环芳烃的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20.
延长油田增油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增油性能较好的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排油及乳化性能较好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①从原油及油污土壤中筛选出25株细菌,从中选择10株代谢产物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脂肽或糖脂的优势细菌用于后续试验,该10株菌均可导致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提高原油在油水发酵液中的乳化度,同时降低原油对瓶壁的附着度。②4株乳化及排油效果较好的菌株6-1、P1H132、AP1H11和6-3Y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与原油作用后,原油组分中有34.0%~55.3%的组分被细菌完全降解而消失。③4株细菌的鉴定结果为:6-1为Rhizobium pusense,P1H132Zhihengliuella aestuarii,AP1H11Bacillus licheniformis,6-3Y为B.aryabhattai。【结论】获得的10株增油细菌具有良好的增油潜力,其中已鉴定的4株细菌可用于进一步的增油试验,在微生物采油和原油污染处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