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建瓯  徐冀莉 《广西园艺》2003,(4):J001-J002
1 整地搭棚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收割后 ,排干稻田水 ,即可整地作畦 ,厢宽 2米 ,厢沟宽 0 .5 m,深 0 .3m,长 10~ 15 m。作厢时 ,将沟中的田土挖出 ,垒在厢边上 ,形成土埂 ,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整畦完毕后 ,在畦面上搭建大棚 ,大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高 1.7m。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每隔 0 .5~ 0 .6 m用 4 .5 m长毛竹片搭成拱形棚架 ,架外覆宽 6 m的黑色薄膜。棚两端用薄膜和草帘做成可启闭的门帘 ,棚周围薄膜用土压实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发展蘑菇生产,我们利用沼气渣作原科,在甘蔗地里栽培蘑菇,生物学效率达146%左右。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沼渣选择:沼渣栽蘑菇,其产量与沼渣的质量密切相关。质优的沼渣,不仅产沼气量多,且种植的蘑菇产量也高。我们的沼气池配料,按每立方米沼气池投猪、牛粪各45公斤,  相似文献   

3.
4.
“双孢蘑菇大棚地栽”,顾名思义,就是在利用空闲大棚搭阴棚,直接在地床上栽培双孢蘑菇。该项技术是一项投资省、操作简便、栽培管理方便、周期短、效益高、实用性强的蘑菇栽培技术。浙江省菇房床架栽培110m。面积用干料2500-3500kg,收鲜菇800—1000kg,生物转化率为25%-30%;而大棚地栽110m。投料1350-1500kg,通常可收500-700kg鲜菇,生物转化率为37.1%-46%,高的可达50%。  相似文献   

5.
滇中地区气候温和,适宜蘑菇周年生产。目前由于栽培技术落后,栽培方式单一,全采用床栽,单产低,而且周年生产也带来了病虫害,其中主要是虫害周年连续繁殖,严重危害蘑菇生长,致使单产更低且不稳定。为了提高单产,解决病虫害的危害,我们在栽培方式上下功夫,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郁红明 《食用菌》2004,26(2):28-29
近年来,发展蘑菇种植在射阳地区比平菇相对滞后。由于广大菇农没能熟练掌握蘑菇种植技术,蘑菇生产在本地区发展缓慢,高温蘑菇的种植处于空白阶段。为此,笔者根据各地的技术经验,结合本场三年来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快速、高产、高效大田中棚地栽高温蘑菇速生高产技术,生物转化率达到60%~8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省有大量的地下人防工程和山洞,常年温湿度恒定,适宜发展食用菌栽培事业。自1984年以来,我们利用地下人防工程开展了以双孢蘑菇为主的大面积栽培试验,就拿我们在石家庄市利用的一段地下人防工程来说,洞内常年温度12~14℃,空气湿度90~95%,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但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洞内温度显然太低,如何提高料温,使之更有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我们采用了地热线加温的方法,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棉花种植面积特大,棉皮资源丰富,但其它食用菌培养主料来源则严重不足,我们以棉籽壳作主料进行蘑菇栽培试验。自85年11月开始在王沟乡的李六村刘庄生产队菇农刘尊备为示范户进行试点栽培至今,已投料(棉壳)数十万斤,平均生物效率65-70%,最高可达85%,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且周期短(比粪草料缩短周期70一86天),工序简便,高产稳产。现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配制:1、配方:选择当年生产的新棉籽壳,以100公斤棉籽壳为基数,加棉饼10-15公斤,麦麸皮5-10公斤,过  相似文献   

9.
日本栽培蘑菇是四、五十年前开始的,一直用马粪作为堆肥,到二十五年后根据研究才利用稻草、氰氨化钙、尿素、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组成人工合成堆肥来进行蘑菇栽培。这种类型的栽培技术特点是:嗜热纤维素分解细菌和蘑菇菌丝体的复合的栽培方式。蘑菇的菌丝生育需要氮的化合物作氮源,而有机氮肥是最重要的养料,因为无机肥(氰氨化钙、尿素、硫酸铵等)不是它适合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0.
蘑菇室内栽培,因受场地、设备等条件限制,要在我地农村大力推广较困难。为了加速蘑菇生产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笔者进行了油菜田套种蘑菇尝试。经近两年多来试种表明,油菜田套栽蘑菇每亩可收油菜150公斤、蘑菇500—15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农民容易接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油菜苗移栽及管理:油菜宜选中熟或中熟偏晚的品种,如中油821、西南302等。油菜作秋发栽培  相似文献   

11.
李平洲  冯理 《食用菌》1996,18(5):25-25
蘑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从栽培情况看,由于受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我国在南方地区栽培较多,北方地区栽培较少,在自然条件下,南方地区一年可栽培两次。我区位于西北地区的东部,温度条件较西北其它地区要优越些,1992~1994年我校蘑菇组首次进行了蘑菇引种试验,实践证明,利用自然温度栽培蘑菇,当年秋季基本不形成产量,到第二年春季形成产量,即上料发菌和出菇要隔年完成。现将其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上海市松江县是粮、棉产区,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蘑菇与粮、棉争肥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九亭公社种畜场食用菌组在县科委、畜牧水产局支持下,于1982年8月进行了无粪堆料栽蘑菇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蔗田栽蘑菇     
我区属亚热带兼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1℃,其中10月~翌年3月平均气温16.1℃,适宜在蔗田栽蘑菇。近年来,菇农迫切要求扩大蘑菇生产,室外蔗田栽蘑菇,已成为我区菇农所喜爱的副业,现介绍如下: 一、菇房设计菇房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做两床,以原有蔗沟宽和畦长为度。每床设床架二层,相距60厘米左右,以畦上1.5米高以上的蔗茎为柱,竹杆  相似文献   

14.
废纸栽蘑菇     
多时以来,美国纽约州,日内瓦市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部门研究的中心项目、是将废纸变成培育微生物的一种重要能原。据纽约《食品与生命科学》报导,报纸含有约百分之七十的纤维素,这是一种“受束缚的”葡萄糖。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可作为一种能源,培育分别含有百分之四十、五十到八十的霉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土窑洞栽蘑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西部巩县、偃师、洛阳、灵宝等县市,属秦岭余脉的崤山和氓山。这一带黄土层深厚,当地群众因地就势,建造土窑洞居住,已有很久的历史。土窑洞具有保温隔热。冬暖夏凉,较潮湿等特点。为了发展食用菌生产,这些县从1977年开始在土窑洞内栽培蘑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其中,巩县是全国外贸系统18个蘑菇基地县之一,1980年在土窑洞内种蘑菇109000多平方米,收鲜菇231吨。为了总结土窑洞栽蘑菇经验,我们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菇洁白细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采用卧式袋栽猴头菇,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而且解决了瓶栽法由于料面离瓶口的距离长,造成菌柄长,降低可食部分的弊病。现将简易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简易袋栽技术采用卧式法袋栽猴头菌,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现将其简易袋栽新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一般春菇在3月-5月、秋菇9月-11月栽培,人防地道和山(窑)洞,温度稳定,湿度较高,可进行周年栽培不受季节限制。2.配料与...  相似文献   

20.
宋光辉 《食用菌》2008,30(1):33-34
1制作菌袋设备①常压灭菌锅要求1000袋以上容量:②钢筋筐每万袋用100个,规格53cm×43cm×23cm(适合16.5cm×33cm的菌袋);③立式装袋机;④培养室35m^2,内设7层架子,每层间距35cm,用木板或其他材料铺设;⑤喷水设备;⑥接种箱、电离子风接种机、热风接种机;⑦其他用具:酒精灯、鼓风机、温度计、接种用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