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用主要由小肽组成的酶解酪蛋白(CSP)和相应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FAA),进行了灌注和^3H-Tyr同位素标记试验,由十二指肠同时灌注^3H-Tyr和CSP或相应FAA混合物后20min,CSP组雏鸡肠道、肝脏和胸肌组织蛋白质合成率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AA组。CSP和FAA组胸肌、肝脏和肠道组织蛋白质部分合成率分别为46.43%/日和34.20%/日;98.54%日和69.39%日;86.7  相似文献   

2.
雏鸡肠道底物肽与血液循环中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为了研究鸡肠道完整吸收肽与肠道中底物肽间的关系,在鸡清醒状态下,用胰酶,肠肽酶水解制备的酶解血蛋白(BH)进行了十二指肠灌注试验,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心脏采血制备的血浆HPLC分析结果表明,雏鸡每在100g体重灌注1ml6.25%BH20min后,循环中的某些肽量和总肽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对照,BH组肽量比对照组提高31.4%,血浆中肽量的增加与底物中提供的肽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探讨了十二指肠灌注大豆小肽和氨基酸对奶山羊小肠肽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吸收的影响.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8.38±3.09)kg的泌乳奶山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门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颈动脉慢性血管插管进行试验.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向十二指肠灌注60 g/d大豆小肽以及与60g大豆小肽总氨基酸含量相同的氨基酸.结果表明,与灌注氨基酸相比,灌注大豆小肽显著增加肠系膜排流组织(M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P<0.05),门静脉排流组织(P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高于灌注氨基酸组,但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灌注氨基酸显著增加奶山羊MDV和PDV总游离氨基酸净流量(P<0.05).研究表明,小肠中肽含量的增加可以促使其在小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小肽的吸收机制与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的试验研究证明,小肽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小肽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吸收机制、小肽的营养作用和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以及小肽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肽对蛋雏鸡增重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小肽能被动物胃肠道完整地吸收。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以小肽形式供给蛋白质,可显著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现将小肽制品对蛋雏鸡增重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验比较研究了在麻醉条件下来航公鸡十二指肠灌注酪蛋白水解物寡肽(COP)与游离氨基酸(FAA)对门静脉血液中氨基酸和肽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注后10分钟,COP组门静脉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地(P<0.05)高于相同组成的等摩尔浓度的FAA1组和等百分浓度的FAA2组。FAA2与FAA1组相比,一些氨基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仅个别氨基酸显著(P<0.05)高于FAA1组。COP组门静脉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除赖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FAA1和FAA2组。在饥饿状态及灌注COP和FAA1、FAA2后,门静脉血浆中肽结合氨基酸(PBAA)分别占39.23%,35.63%,45.89%和52.63%。其中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比例较高,它们与其它一些氨基酸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GPLC分析结果显示:灌注COP和FAA后门静脉血浆的肽量均极显著地(P<0.01)高于饥饿对照状况,COP组鸡门脉血浆中总量和一些肽量显著高于FAA组(P<0.01)。试验证实,鸡村寡肽的氨基酸吸收快于游离氨基酸,一部分可以完整的形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给予肠道FAA也会改变循环中的肽量。  相似文献   

7.
小肽在畜牲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对蛋白质的代谢及利用,一向是营养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从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即对必需氨基酸(EAA)和合成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研究(Black和Chapplc,1991),到理想氨基酸模式理论的建立以及应用这一理论指导动物生产,已使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代谢模式认为:蛋白质必须降解为游离氨基酸(FAA)后才能被吸收。然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十二指肠灌注大豆小肽对奶山羊小肠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吸收的影响。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的奶山羊((37.88±3.03)kg),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近端和远端以及颈动脉慢性血插管进行4×4拉丁方试验,分别从十二指肠灌注生理盐水、60、120、180g.d-1大豆小肽。结果表明,随着十二指肠大豆小肽灌注水平的提高,奶山羊肠系膜排流组织(M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60、120、180g.d-1组门静脉排流组织(P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个大豆小肽灌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奶山羊小肠对小肽的吸收率随小肠中肽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大豆小肽灌注水平的增加,奶山羊MDV和PDV组织游离氨基酸净流量显著增加(P0.05)。随十二指肠大豆小肽灌注水平的提高,试验羊颈静脉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增加(P0.05),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IGF-1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小肽灌注增加奶山羊小肠中肽结合氨基酸的流量,提高了MDV肽结合氨基酸的净流量,但因肽结合氨基酸吸收率降低或/和肽结合氨基酸吸收细胞降解率提高,降低了进入肠系膜静脉的肽结合氨基酸的比率。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乳腺对不同水平大豆小肽的吸收利用情况.试验选用8只带有十二指肠瘘管和颈动脉、乳静脉血插管的泌乳奶山羊(体质量38 kg±k2 kg),采用交叉设计,分别向十二指肠灌注大豆小肽0、60、120和180 g·d~(-1),连续灌注14 d.结果表明:通过小肽的灌注,(1)提高了乳蛋白产量与乳蛋白含量,而且乳蛋白产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产量与乳脂含量随着灌注量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2)乳腺血浆流星有轻微的提高,但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血浆流量/产奶量出现下降,但只有120 g·~(-1)灌注组下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在60和120 g·d~(-1)灌注组吸收量增加,而在180 g·d~(-1)灌注组出现下降趋势.除了PB-Ile,大豆小肽的灌注增加了所有肽结合必需氨基酸的乳腺吸收.但PB-Val、PB-Leu、PB-Phe、PB-Thr、PB-Met和PB-Lys均在120 g·d~(-1)灌注组吸收率最高.非必需氨基酸中,小肽的灌注提高了PB-Ser、PBTyr、PB-Pro的吸收(P<0.05),而PB-Gly的吸收却出现了下降(P>0.05).(4)除了Lys,处理组中所有必需氨基酸的乳中分泌量都高于对照组,从0~120 g·d~(-1)试验组,这些氨基酸乳中分泌量随着小肽灌注量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P<0.05);在180 g·d~(-1)灌注组,大部分必需氨基酸的分泌量增加不显著(P>0.05),且低于120 g·d~(-1)灌注组.(5)小肽的灌注明显促进了APN基因的表达.灌注60、120和180 g·d~(-1)小肽后,氨肽酶N(APN)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3.55、18.69和10.01倍.结论:乳腺组织能够吸收动脉血液中的小肽,大豆小肽的灌注提高了乳蛋白产量显示乳腺组织可以将吸收的小肽用于乳蛋白的合成.但当乳腺所需的氨基酸达到饱和以后,再增加氨基酸的浓度会出现吸收抑制.APN表达变化与乳腺小肽吸收增加相一致,这可能因为APN是调控小肽乳腺吸收利用的主要酶类之一.  相似文献   

10.
饲用小肽产品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吸收机制与氨基酸不同,小肽的吸收主要依赖H^+浓度或Ca^2+离子浓度电导.是低能量消耗,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它不同于肠细胞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运转过程,后者耗能高,易饱和,吸收速度慢。动物吸收蛋白质主要以小肽形式吸收,小分子活性多肽转运系统具有耗能低而不易饱和的特点,其吸收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及其代谢规律研究的深入,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不断得到完善。早在1865年,Kollinker和Muller就提出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最终成为游离氨基酸。现在营养学氨基酸平衡理论,便是以这个假设为基础的。而关于小肽可能被直接吸收的假设,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及,但一直因缺乏直接证据而受到忽视。直到Newey和Smyth首先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小肽可以被完整吸收的论据,小肽的营养和吸收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大部分为2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它们是以完整形式被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的。动物营养学家也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日粮或低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日粮时,动物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动物要获得最佳生产性能,日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完整蛋白质和小肽的观点。基于以上2个发现,人们提出了小肽的营养学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及代谢规律研究的深入,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不断得到完善。早在1865年,Kollinker和Muller就提出,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最终成为游离氨基酸。现在营养学氨基酸平衡理论,便是以这个假设为基础的。而关于小肽可能被直接吸收的假设,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及,但一直因缺乏直接证据而受到忽视。直到Newey和smvth首先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小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论据,小肽的营养和吸收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大部分为2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它们是以完整形式被吸收并进人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的。动物营养学家也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日粮或低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日粮时,动物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动物要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日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完整蛋白质和小肽的观点。基于以上2个发现,人们提出了小肽的营养学说。  相似文献   

13.
小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产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锌、氧化锌、硫酸铜和硫酸锰等。但这类无机盐添加剂稳定性差,对动物胃肠刺激性大.消化吸收率低,因而研究者开发出了第二代微量元素产品。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为简单有机酸盐类,如葡萄糖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等微量元素盐类.但也存在稳定性差、受肠内容物干扰大等缺点.吸收利用率并不高。近年来发展的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螯合盐(AAC)克服了前两类产品的弊端,微量元素能以游离氨基酸(FAA)为载体,具有抗干扰力强、稳定性好、易吸收等优点.其生物效价为无机盐类添加剂的2~3倍。小肽(SP,主要是二肽、三肽)吸收理论已被人们所接受,与氨基酸(AA)的吸收相比,具有吸收快、不易饱和、耗能低,且与FAA的吸收无竞争等特点。因此,不少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第四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小肽螫合盐(SPC)。该类产品可依靠小肽独特的吸收体系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小肽营养理论是当前蛋白质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小肽可以在动物消化道完整吸收,已被相当多的试验所证实,并逐渐被动物营养学家认识和接受,而且根据肽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在体内发挥特定生理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利用肉鸡为对象,采用回肠末端食糜法进行日粮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率对比研究,了解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情况,以探讨相对于游离氨基酸。小肽促进肉鸡的生长是否因为在体内具有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小肽营养理论是当前蛋白质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小肽可以在动物消化道完整吸收,已被相当多的试验所证实,并逐渐被动物营养学家认识和接受,而且根据肽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在体内发挥特定生理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利用肉鸡为对象,采用回肠末端食糜法进行日粮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率对比研究,了解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情况,以探讨相对于游离氨基酸,小肽促进肉鸡的生长是否因为在体内具有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16.
小肽(small peptide,简称SP)主要指二肽和三肽,由于受Dogma"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理论的影响,它在动物体内的生理意义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仅发现以Dogma的蛋白质-氨基酸理论为基础配制的畜禽日粮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而且认识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营养学的观点认为,蛋白质只有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动物利用,但随后的研究发现,小肽能被动物机体整体吸收、利用,因而,小肽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小肽的营养,小肽在反刍动物中的吸收途径、机制,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利用以及小肽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单胃动物以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吸收为主,而反刍动物则以小肽(Small Peptides,SP)吸收为主.反刍动物吸收的小肽主要是由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连接在一起的二肽或三肽.小肽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动物生产潜能.文章就反刍动物小肽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及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经典蛋白质营养理论即氨基酸营养理论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被动物直接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但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发现,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日粮饲喂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Agao等(1953)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甘肽。Neway等(1960)的研究为小肽能被完整吸收提供了证据。Hara等(1984)在小肠黏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Garder(1984)研究也表明,大量小肽能直接被吸收,进入体循环。Webba(1989)研究表明,蛋白…  相似文献   

20.
小肽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降解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后来发现,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从此,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始了广泛的研究。众多研究表明,小肽具有促进氨基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