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兽药市场指南》2009,(2):42-44
一、马杜拉霉素中毒的用药 马杜拉霉素是一种新型聚醚类一价单糖苷离子载体抗生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变位艾美耳球虫及毒害艾美耳球虫都有很好的效果,作用于球虫生活史的第一个无性生殖阶段,对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体具有抗球虫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其第二次裂殖生殖方式为外裂殖生殖,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裂殖子逐渐变圆形成裂殖体,此过程中裂殖子的棒状体首先消失,引后锥体和极环消失、最后微浅、淀粉颗粒和折光体消失。裂殖体长大后,细胞膜下陷,将裂殖体分成几个部分,随后裂殖体进行核分裂成多核裂殖体,此后在靠近细胞核处细胞膜加厚外突,临近部位的细胞膜凹陷,同时近突起部位内膜复合体加厚形成极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幼稚裂殖子,幼稚裂殖子后部与残体相连,此过程中裂殖子的锥、极环、微线、棒状体、淀粉颗粒、折光体依次逐渐形成。裂殖子成熟的标志为从残体脱离,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纵向贯穿裂殖子直达顶端和极环相连,裂殖子内部由锥体、锥体前环1、锥体前环2、极环、微线、线粒体、折光体和3-多个棒状体等组成。  相似文献   

3.
鸡体内用5mg/kg马杜霉素作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敏感虫株和抗药虫株,比较裂殖生殖阶段超微结构的差异。敏感株型裂殖体体积变小,所生成裂殖子的数目变小,裂殖子膨胀,裂殖子间(带虫空泡内)微管膨胀,结构模糊,有髓鞘样结构出现;限制膜外突和细胞质分离形成空隙,膜结构模糊,有破损;细胞浆空泡化,出现附加体和髓鞘样结构;少数细胞核的外膜外突和内膜分离,有的部位的核膜模糊、破损。首次发现裂殖子顶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棒状体消失,微线数目减少或者消失;线粒体表现为形态改变,嵴脱落,内部形成空泡、膜状结构和髓鞘样结构,线粒体的嵴与长辆平行排列,且贯穿线粒体。抗药虫株没有发现异常变化。推理抗生素类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为破坏虫体结构和抑制虫体的生理机能两个方面;球虫对该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是基因突变和药物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顶复门原虫的AP2结构域蛋白(ApiAP2)可能是调控虫体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克隆、表达毒害艾美耳球虫ApiAP2转录因子,检测其天然蛋白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3代裂殖子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毒害艾美耳球虫EnApiAP2基因后,连接至pMD18-T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 (+)-EnApiAP2表达载体,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重组菌经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并纯化复性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抗rEnApiAP2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裂殖子中天然EnApiAP2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nApiAP2基因在第2、3代裂殖子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30 bp,编码61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AP2结构域,预测分子质量67.69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7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以被6×HIS标签单抗、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和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识别;在第3代裂殖子中检测到天然EnApiAP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85 ku;EnApiAP2蛋白定位在第2、3代裂殖子细胞核内;第3代裂殖子EnApiAP2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第2代裂殖子(P<0.01)。成功克隆、表达了EnApiAP2基因,证实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在裂殖子的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研究EnApiAP2蛋白的转录因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斯氏艾美耳球虫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组织化学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内生阶段和子孢子的细胞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糖存在于第二代裂殖体、大配子体、大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内。脂肪存在于第二代A型裂殖体、大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及子孢子内。整个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和子孢子均含有蛋白质。两型裂殖体、大、小配子体、合子和子孢子内均有Feugan反应阳性的DNA存在,而RNA存在于整个内生阶段和子孢子中。内生阶段虫体和子孢子均有ACP和SDH,然而ALP只存在于内生阶段,子孢子缺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外源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转基因球虫(TE1)和BJ株(野生强毒)的发育和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BJ株,转基因球虫TE1株繁殖力下降约4倍,低剂量感染时致病性下降明显,但是高剂量感染时依然保持较强的致病性.另外,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TE1有滋养体、第一代裂殖体/裂殖子、第二代裂殖体/裂殖子和大小配子体等内生发育虫体.孢子化卵囊内4个孢子囊并非全部表达黄色荧光蛋白.这些结果说明黄色荧光蛋白和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和繁殖力.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或异源染色体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7.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内生发育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给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 eria tenella) 北京株经10 代早熟选育获得的早熟株的内生发育研究发现,其第2 代裂殖生殖发育较快,第2 代裂殖体含裂殖子较少,提前进入配子生殖,从而造成卵囊“早熟”。该早熟株致病性大大下降,经口感染10×104 个/只的致病性仅相当于剂量0.1×104 个/只亲本毒株的致病性。该虫株可作为研制早熟弱毒苗用虫株。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10):91-93
鸡经嗉囊接种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148 h后,从鸡小肠中段分离成熟的第二代裂殖子;经外科手术方法,将第二代裂殖子直接注入鸡盲肠内,使第二代裂殖子同步发育至配子体;手术后30 h剖检鸡,刮取盲肠黏膜,随后依次通过透明质酸酶消化、滤膜过滤、红细胞裂解、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等步骤,分离、纯化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结果显示,通过本方法分离、纯化的配子体纯度高、数量多,可用于基因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免疫学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的分离纯化方法。依次通过酶消化、离心洗涤、红细胞裂解、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等手段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该法效果好,回收率高,操作程序较简单,所获得的裂殖子杂质极少,其纯度适用于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和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内所引起患鸡消瘦、贫血、血痢,主要危害雏鸡。1病原寄生于鸡的球虫主要有7种,其中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的有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2种,分别寄生于盲肠和小肠中段。在鸡粪中见到的球虫叫卵囊,卵囊呈无色或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球虫生活史包括3个发育阶段,即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11.
鸡吞食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后感染,子孢子穿过绒毛上皮和固有层,进入隐窝上皮细胞,经数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形成裂殖子和配子体。大配子被小配子受精后发育成卵囊并脱落到粪便中,鸡感染球虫后,鸡体免疫系统抑制球虫的发育有三个时期:子孢子寻找穿透位点时;子孢在子绒毛上皮时;子孢子穿过固有层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鸡艾美耳属球虫不同种在入侵细胞早期对凋亡诱导抑制的差异,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lla)和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纯化的裂殖子入侵马-达氏牛肾细胞(MDBK细胞)1.5 h后,对被入侵的细胞计数并计算入侵率;加入含6%乙醇的完全培养基对细胞诱导凋亡3 h,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E.tenlla裂殖子和E.acervulina裂殖子入侵率为21%和43%;凋亡诱导组的凋亡率是36.98%;柔嫩艾美耳球虫凋亡诱导组的凋亡率是25.77%;堆型艾美耳球虫凋亡诱导组的凋亡率是28.92%。柔嫩艾美耳球虫凋亡诱导组与凋亡诱导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堆型艾美耳球虫凋亡诱导组与凋亡诱导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凋亡诱导组与堆型艾美耳球虫凋亡诱导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E.acervulina裂殖子入侵细胞并起到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在入侵早期也许有类似于E.tenlla裂殖子抑制凋亡的机制;与E.tenlla裂殖子的抑制率相比略低,这可能与它的个体大小、致病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1球痢灵(二硝苯甲酰胺)对鸡多种艾美耳球虫有效,尤其对毒害艾美耳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作用较强,其作用峰期在球虫第2个无性周期的裂殖体增殖阶段(感染后第3天),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鸡、火鸡的球虫病。混于饲料中,禽预防量,125毫克/千克饲料,治疗量,250毫克/千克饲料。2氨丙啉(安保乐)本品的结构与硫胺相似,为硫胺的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球虫的硫胺代谢而发挥抗球虫作用。对鸡盲肠柔嫩艾美耳球虫、小肠堆型艾美耳球虫作用较强,其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3天,即第1代裂殖体。  相似文献   

14.
巨型艾美球虫在免疫鸡体内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型艾美球虫在非免疫鸡体内有3代裂殖生殖、在其第1代和第2代裂殖生殖阶段,虫体寄主的空肠组织发生粘液变性,在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空肠绒毛组织变化明显,包括粘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等,有时出现大量上皮间淋巴细胞。试验鸡经巨型艾美球虫攻击后,在其子孢子侵入,移行阶段就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第1代,第2代和第3代殖生殖受到日益加重的抑制,最终使虫体没有进入到有性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鸡球虫病是养禽业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艾美耳科的8种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为严重。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盲肠,故称盲肠球虫病;其余7种球虫寄生于小肠,因而称为小肠球虫病。病鸡表现贫血、消瘦和血痢,急性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中轻度感染主要影响生长发育,并降低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杀球灵对柔嫩艾美耳球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杀球灵(Diclazuril)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的杀灭作用、作用峰期及停药后作用持续时间。以1ppm的推荐剂量混于饲料,分别于感染前2天、感染当天、感染后1天开始饲喂,对经口一次人工感染8×10~4/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试验鸡不出现血便、盲肠组织学检查及粘膜刮取物镜检均不见合子及卵囊,感染后2天给药则其抗球虫作用显著降低。故可认为杀球灵作用峰期是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体阶段。停药后其抗球虫作用很快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7.
33个小型鸡场球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津、河北、山东等地33个小型养鸡场做了球虫病原学流行调查。根据卵囊形态,最短潜在期.裂殖体部位和大小,病变等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做综合鉴定。结果显示,33个鸡场都有球虫的感染。共鉴定出7个种.其中有28个鸡场有堆形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占84.84%.26个场有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占78.78%.25个场有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占75.8%,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各1个场有.各占3%。只有一个鸡场单独感染一种球虫.其余都是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球虫,其中有2个鸡场混合感染4种球虫。  相似文献   

18.
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变位艾美耳球虫交叉免疫试验黄兵,赵其平,何林华,吴薛忠,陈兆国,史天卫(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鸡感染球虫后会产生一种抵抗再次感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具有种的特异性,即感染某种球虫不能保护抵抗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用针对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5株单抗检测各代裂殖子的反应性,分别用甲醇、丙酮、戌二醛和自然干燥等4种固定方法处理裂殖子,观察其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并运用免疫荧光技术(IFA),对单抗和裂殖子进行染色。结果显示,5株单抗中,单抗Easp-3H6和单抗Easp-5G10识别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抗原位于裂殖子的顶端,单抗5B4对各阶段裂殖子有较弱的反应,而单抗Easp-3G3和5G7不与堆型艾美耳球虫任何一代的裂殖子发生反应,表明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的侵入阶段存在共有抗原,即种内各发育阶段的抗原。  相似文献   

20.
兔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球虫病是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兔球虫种类有17种,其中以斯氏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松林艾美耳球虫和中型艾美耳球虫致病性最强。兔球虫为原生动物,成熟时体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故命名为球虫。球虫发育很复杂,绝大多数种类的球虫发育分3个阶段,包括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