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合体液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1日龄肉用雏鸡,在感染后5、25、45d分别采取血清、泪液、胆汁、气管液和肠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这些体液中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MDV感染雏鸡血肖中IgG,IgM和Ig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胆汁和肠液中的IgA,IgG和IgM明显减少,泪液和气管液中的IgG,IgM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由此表明,MDV感染不仅显著降低雏鸡全身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组反转录病毒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马立克氏病病毒Meq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应用磷酸钙与MDV Meq基因重组的反转录病毒转染载体质粒RCAS-Meq的DNA,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质DF1。经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表明,转染后第3天即开始有少量DF1细胞在细胞核表达Meq蛋白,以后阳性细胞增多,到转染后第7天阳性细菌最多,之后荧光即衰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游离病毒在转染后第5天即可检出,直至第7天仍维持  相似文献   

4.
以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1日龄肉用雏鸡,在感染后5、25、45d分别采取血清、泪液、胆汁、气管液和肠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这些体液中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MDV感染雏鸡血清中IgG、IgM和Ig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胆汁和肠液中的IgA、IgG和IgM明显减少,泪液和气管液中的IgG、IgM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由此表明,MDV感染不仅显著降低雏鸡全身体液免疫水平,而且也严重抑制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
对1日龄雏鸡感染vMDV后的免疫学变化进行研究。其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及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TANAR^+细胞,TACP^+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未感染对照鸡,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HA基因、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马立克氏病病毒(MDV)Rispens CVI988毒株基因组的sorf 1和sorf 2序列、两端带loxp位点的lac/smGFP标志基因,构建含这些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MHA;以MDV Rispens CVI988毒株的基因组DNA和PMHA质粒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将LTR、lac/smGFP和HA基因插入到MDV基因组,获得重组病毒rMDV-HA/GFP;以cre介导的同源重组去除lac/smGFP标志基因,再转染CEF,获得仅带LTR启动子和HA基因的重组MDV疫苗毒株rMDV-HA.rMDV-HA仍保留了MDV RispensCVI988疫苗毒株的复制特点,并能稳定表达AIV的HA.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诱发雏鸡绿脓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在鸡出壳后马上进行 ,是影响雏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接种疫苗后 ,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鸡死亡 ,反复发作 ,药物防治效果不佳 ,经济损失很大。于是人们怀疑是否因为马立克氏病疫苗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确定为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诱发雏鸡绿脓杆菌病 ,现把有关情况举例报道如下。1 发生情况某种鸡场自办孵化厂 ,每 2d出 1批 ,雏鸡出壳后 2 4h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该场使用 2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一种为冻干苗 ,另一种为液氮苗 ,据反映安全有效。 1999年 6月开始 ,2 0d内…  相似文献   

8.
用重组基因产物PP^3^8作为抗原检测抗鸡马立克氏病毒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组杆状病毒BP~(38)Ⅱ染sf9细胞表达马立克氏病毒PP~(38)基因产物,以此作为抗原建立了马立克氏病毒抗体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抗原不仅能与Ⅰ型MDV抗血清反应,而且还能与Ⅱ型Z4和Ⅲ型HVT毒株的抗血清反应;该方法对MDV抗体检测的灵敏度是琼脂扩散法的160倍,对田间血清样本的阳性检出率该方法为87.5%,而以琼脂扩散法检测同样的样本,阳性率仅为20%。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和SPF鸡场马立克氏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10.
用miRNA Target Finder分析软件预测干扰RB1B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gM基因翻译的潜在靶序列,从中筛选出3个作为干扰对象,根据干扰载体pRFPRNAiC特点,设计合成3对单链DNA序列,经PCR反应扩增出双链DNA,并将其插入干扰载体pRFPRNAiC,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RFPRNAiCgM1、pRFPRNAiCgM2、pRFPRNAiCgM3。将质粒pRFPRNAiCgM1以不同的剂量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确定最佳转染质粒量,试验结果表明1μg转染剂量转染效果最佳。以1μg剂量将3种重组干扰质粒分别转染CEF细胞,24h后感染RB1B株MDV,72h后用空斑计数MDV在CEF细胞上增殖数量,以此判定miRNA干扰效果,结果显示,重组干扰质粒中质粒pRFPRNAiCgM2干扰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MDV在CEF上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1.
参考GeneBank发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分别以RBIB,814,GD2(广东分离株),J-1-E(北京分离株),Md11,Md5,CV1988等不同毒株的MD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该产物经pGEM-T-easy克隆后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毒株间pp38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间有缺失突变,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5.9%,其中大多数的突变发生在MDV复制的原点附近。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独立启动子控制的增强型绿色荧光基因(GFP)作为报告基因,同时将CMV启动子及其多克隆位点与之连接,构成外源基因表达盒,插入到马立克病毒(MDV)复制非必需区基因(短独特区US2等)构成的同源臂中,构建成重组马立克病毒的通用载体。鉴定正确后,将转移载体与提取的MDV基因组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同源重组获得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待病毒蚀斑出现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病毒蚀斑,经三次筛选,初步分离到重组病毒。结果表明,转移载体与MDV基因组共转染可获得感染性病毒,US2基因可作为重组病毒构建中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证实通用转移载体的构建是可行的,为重组马立克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 PCR技术 ,以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RB1B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扩增了包括 pp38基因及其启动子 -增强子和终止子在内的 2 2 0 0 bp的核酸片段。将该片段用 Sac 和 Sph 酶定向克隆到 p U C18质粒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用小鼠抗大肠杆菌表达的 pp38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验证 pp38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的细胞浆中看到了绿色的荧光 ,证实了该启动子的单向启动活性  相似文献   

14.
邢兰君 《中国家禽》2004,26(19):27-28
在生产实践中,对于马立克氏病常用如下防制方法: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增加免疫剂量;在疫苗中添加免疫促进素;正确使用疫苗,预防早期感染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预防马立克氏病,应用上述常规防制方法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常规防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笔者对雏鸡进行了二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从meq基因、pp38复合体、HSV ICP4的同源体、L开放阅读框(L ORF)、位于BamHI—H片段的基因和病毒类白细胞介素-8(vIL-8)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马立克病病毒感染期间参与肿瘤形成的相关基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免疫抑制和反式激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用磷酸钙沉淀法将MD Ⅰ型病毒gB基因插入到HVT病毒载体中制成MD重组病毒DNA,再将重组DNA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形成的病毒蚀斑与HVT病毒蚀斑形态相似,经复制2~3代后,提纯病毒DNA,PCR扩增后电泳分析,凝胶上形成一条2.9kb左右的条带。将重组病毒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与HVT病毒相似,再将重组病毒的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gB基因已经重组在二价病毒中,并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8.
19.
用限制性内切co RI将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p38基因从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VL pp38 I中切出,将致弱I型MDV pp38基因同源物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VL pp38与野生型杆状病毒(AcMNPV)以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昆虫细胞系Sf9后,用单克隆抗体H19介导的间接荧光抗体法筛选到能表达MDV pp38基因同源物的重组杆状病毒克隆。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证实pp38x  相似文献   

20.
雏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