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试验鸡分为5组,每组1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鸡均用柔艾美耳球虫(E.tenella)进行免疫和攻毒接种,其中3组分别给予氨基胍(AG),N^W-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L-精氨酸(NOS底物,L-Arg)处理,结果表明,血清中NO^-2浓度以AG处理组最低,L-NAME处理组和L-Arg处理组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但都显著低于免疫攻毒组(P<0.05),AG处理组盲肠肥大细胞(MC)数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P<0.01),免疫攻毒组盲肠MC数明显高于L-NAME处理组和L-Arg处理组,而L-NAME处理组与L-Arg处理组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异,AG处理组鸡盲肠组胺(HT)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LAME处理和L-Arg处理组的HT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都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你于免疫攻毒组。体外试验明,磷酸组织胺能够明显抑制伴刀豆球蛋白A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诱导增殖作用(P<0.01),结果提示,E.tenella感染鸡盲肠MC数与HT含量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活化的MC或其分泌物HT和NO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另一方面,NO也可能抑制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布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后鸡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5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利用TECHNICONRA-100SYSTEM血液生化分析仪,研究了鸡在人工感染E.brunetti(41500个孢子化卵囊/只)后3、5、 7、9和11d时其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氨酶、淀粉酶、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和镁的变化。结果表明:E.brunetti感染鸡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基于2种艾美耳球虫各自的ITS-1基因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对制备的阳性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约450bp和150bp处出现目的条带。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MgCl2浓度、DNA模板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9℃、MgCl2浓度为2.5mmol/L、DNA模板量为2μL时,双重PCR扩增结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对环形泰勒虫、羊巴贝斯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成功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中鸡球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强效艾美耳鸡球虫苗使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鸡球虫病一直是困饶我市养鸡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影响鸡存活率和生产水平的主要疾病之一。许多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试图用高效药物和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消除鸡体内和养鸡场地中的球虫卵囊而达到控制球虫病的目的,非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往往造成球虫病暴发。作者也曾试图通过控制环境中卵囊含量,利用少量的自然界野毒卵囊实现机体的自身免疫,但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感染量、用药量以及时间很难掌握。目前我市大部分养鸡场、户还是依赖药物防制球虫病,但因耐药性问题的严重,常常出现药物控制下仍有球虫病暴发的事件。因此鸡球虫苗的研…  相似文献   

5.
雏鸡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后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用地塞米松处理鸡和用特异性抗原刺激因子的微量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PA),研究雏鸡抗Eimeriamaxima再感染中细胞免疫现象。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处理可损伤鸡抗E.maxima再感染的免疫力,这提示了CD8+T细胞,γ-IFN及IL-2等在抗.Emaxima再感染中的作用,利用E.maxima卵囊抗原作刺激因子的微量全血LPA结果表明,其刺激指数值与鸡抗E.maixima再感染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活虫苗免疫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鸡球虫病是雏鸡肠道感染、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鸡球虫病的控制方法是采用药物防治,但在生产实践中,抗球虫药无一不遇到产生耐药性问题。近几年来.我市养鸡生产普遍采用连续应用多种抗球虫药的方法,解决了耐药性l司题,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但是.药费开支较多,投药麻烦费工,尚有15%的发病率,0.49%的几亡率和生长受阻等生产损失。为提高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在1995年10月至1996年底,我们采用球虫苗预防鸡球虫病,从试验观察到推广应用,均收到今人满意的效果,为防…  相似文献   

8.
鸡艾美耳球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艾美耳球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杨林,陈利,王芳(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家禽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家禽生长发育的疾病。家鸡艾美耳球虫现知共有9种,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  相似文献   

9.
巨型艾美耳球虫纯种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从鸡球虫混合种中分离出一个纯种球虫,经鉴定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Tyzzer,1929)。该种球虫卵囊为卵圆形,测240个的大小范围为21.25~36.25×17.5~30.0μm,平均为28.81±3.07×22.98±2.77μm,形状指数1.25。卵囊内有一颗折光性极粒,位于窄端,无外残体。测120个孢子囊的大小范围为15.5~18.5×7.5~10.0μm,平均为17.35±0.66×8.74±0.51μm。最短孢子化时间为30小时,潜伏期142小时。用此卵囊对鸡作致病性试验,挑选60羽13日龄伊莎(ISA)公鸡分为1个不感染组和4个感染组,每羽口服感染1万、5万、10万或20万个孢子化卵囊。结果所有感染组与不感染组的平均增重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整个试验仅在20万个的感染组出现16.7%的死亡率,各感染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分别为1.33、1.83、2.42和3.08。  相似文献   

10.
11.
巨型艾美耳球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 Tyzzer,1929)是鸡的9种球虫之一,其显著特点是卵囊最大,且免疫原性最强。自1929年Tyzzer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回顾了自发现巨型艾美耳球虫以来,人们对其所进行的形态学、致病性、免疫原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该种球虫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鸡巨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呼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种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卵囊,人工感染3周龄的石歧杂雏鸡,及时收集卵囊,以0.1N硫酸溶液悬浮,用微量呼吸检压仪检测卵囊呼吸作用。试验表明:孢子化过程中最初十小时内该球虫卵囊的耗氧量为3.59μl/小时/10~6个卵囊。耗氧量的变化与其细胞分裂过程相对应,耗氧量在三次核分裂前夕降低,但在分裂期升高。最高耗氧量出现于子孢子形成期,达18.91μl/小时/10~6卵囊。孢子化后卵囊的呼吸作用较缓慢,耗氧量为0.85μl/小时/10~6个卵囊。完成孢子化所需时间为26小时。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感染对反刍动物胆道粘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肝片吸虫自然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以及无肝片吸虫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的胆道粘膜肥大细胞(MMC)进行了计数观察。结果与某些动物肠道蠕虫感染一样,肝片吸虫在反刍动物胆道的寄生引起了胆道MMC的显著增多。有肝片吸虫和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黄牛胆道MMC分别为431±103/mm2及191±66/mm2(P<0.05),而绵羊胆道MMC则分别为702±300/mm2和75±13/mm2(P<0.01)。  相似文献   

14.
柔嫩艾美尔球虫和巨形艾美尔球虫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了两纯种球虫,鉴定为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tenela)和巨形艾美尔球虫(E.maxima)。主要鉴定指标:柔嫩艾美尔球虫,虫体寄生于鸡盲肠,卵囊呈卵圆形或宽卵圆形,有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2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2016±161)×(1559±113)μm,测200个孢子囊的平均大小为(1164±085)×(5.86±0.59)μm,潜隐期141h,最短孢子化时间19h;巨形艾美尔球虫,虫体主要寄生于小肠中段,卵囊大,呈卵圆形,金黄色,有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2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2851±198)×(21.79±1.50)μm,测200个孢子囊的平均大小为(1631±104)×(7.78±0.49)μm,潜隐期124h,最短孢子化时间32h。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2月龄组和5周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圆小囊的局部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在机体抗球虫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常用抗球虫药的敏感性,选用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盐霉素和拉沙洛西等8种抗球虫药进行鸡体试验,通过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ercent of optimum anticoccidial aetivity,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eduction of lesion scores,RLS)、相对卵囊产量(relative oocyst production,ROP)和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8种药物敏感;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盐霉素轻度敏感,对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和拉沙洛西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对球虫早熟株疫苗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并观测其生物学特性,运用Jeffers创立的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E.maxima进行了早熟株选育,并比较了所获得的早熟株与母株在卵囊大小、繁殖能力、致病性、免疫保护力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经过17代早熟株选育,E.maxima的潜在期由母株的142 h缩短至107 h,缩短了35 h。早熟株卵囊的长、宽及大小均比母株小,且差异显著(P0.05);卵囊形状指数比母株的稍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早熟株的卵囊繁殖能力较母株的低,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接种后d6,较母株提前1 d。在同等剂量之下,早熟株的致病性低于母株,但免疫保护力和免疫原性与母株相当。早熟株的选育成功,为球虫早熟株弱毒疫苗的研制以及早熟株相关基因的筛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柔嫩艾美耳球虫耐药株与鸡3种球虫的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离子载体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药物敏感的柔嫩区美耳球虫、布氏匀美耳球虫和堆型艾耳球虫的孢子化卵囊,采用聚安凝胶垂直板电泳,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等同工酶华不同离子载体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药物同工酶酶谱可以反应出球虫种间差异;而柔嫩艾耳球虫抗性虫株的LDH酶谱是2条带,敏感虫株是3条带,抗性株比敏感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