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研究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数量动态、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量和适宜品种,发展精准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播量的越冬率无显著性变化(P0.01);但不同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有差异,在85.53%~98.24%之间,其中秋眠和半秋眠苜蓿品种的越冬率都显著高于非秋眠品种,从安全越冬考虑,在河南省宜栽培秋眠和半秋眠品种。(2)播种量对植株数量动态变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植株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第一生长年非常明显,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3种播种量的植株数量均呈现出第一生长年急剧下降、第二生长年缓慢下降、第三生长年趋于平稳一致的变化态势;植株数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在年际间变化的规律不因品种而改变。(3)播种量对年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1),但干物质产量有随播种量增加不断提高的趋势;播种量对营养品质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其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4)不同品种对干物质产量和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以先行者最适合在郑州地区种植;播量在22.5~30.0kg/hm2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河南以种植半秋眠品种为宜,不同播量的苜蓿品种其植株数都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最后恒定的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生产目的和播种量选择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苜蓿品种及播种量、行间距、 播种深度、刈割高度等栽培因子对苜蓿干草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前三茬及年总干草产量中,行距的产量贡献率均最大。而苜蓿品种及刈割高度对茎叶比的影响较大。不同的行距处理中,苜蓿产量以20 cm行距最高,显著高于50 cm,随着行距的加大,干草产量逐渐下降,但与30 cm行距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第4茬干草产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新疆大叶和金皇后苜蓿品种产量较高。而播种深度、播种量、刈割高度各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苜蓿的茎叶比在苜蓿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中苜1号苜蓿茎叶比最小,金皇后茎叶比最大。茎叶比在行距、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不同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两种豆科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农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材料,进行牧草播种行距、播种量、施肥量三因素、三水平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是影响两种供试牧草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蒙农红豆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施肥量、播种行距;影响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行距、施肥量。蒙农红豆草牧草干草产量的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锄,播种量2.5kg/667m^2,施肥量5kg/667m^2;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cm,播种量0.4kg/667m^2,施肥量2.5kg/667m^2。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播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5.
干旱地区抗旱播种优化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干旱区的海原高崖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苜蓿出苗的主要因子进行研究,应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不同组合条件下苜蓿出苗率和产草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量(C)是影响苜蓿出苗率和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深(B)、播种方式(D)、行距(A).最优组合为A<,2>B<,1>C<,2>D<,1>,即行距25 cm、播深2 cm、播种量19.5 kg/hm<'2>、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该组合条件下基本苗数121.3万个/hm<'2>.干草产量15.34t/hm<'2>,适于在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播种量和行距配置对盐碱地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黄淮海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种量(7.5, 15.0, 22.5 kg·hm~(-2))和行距(15, 30, 40 cm)两个因素,研究了盐碱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为发展盐碱地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3年总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播种当年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22.5 kg·hm~(-2)的3年总产量最高,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行距对3年总产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行距15 cm的3年总产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呈减小趋势;行距对播种当年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行距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组合的3年总产量最高。2)播种量和行距对每m~2枝条数和枝条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每m~2枝条数呈增加的趋势,枝条重则呈减小趋势。产量与每m~2枝条数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与枝条重呈负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时营养价值最高。4)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在播种量22.5 kg·hm~(-2)和行距15 cm配置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山东以及黄淮海盐碱地区以种植耐盐碱苜蓿品种为宜,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在适宜播种量和行距配置条件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黄淮海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种量(7.5, 15.0, 22.5 kg·hm-2)和行距(15, 30, 40 cm)两个因素,研究了盐碱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为发展盐碱地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3年总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播种当年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22.5 kg·hm-2的3年总产量最高,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行距对3年总产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行距15 cm的3年总产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呈减小趋势;行距对播种当年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行距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组合的3年总产量最高。2)播种量和行距对每m2枝条数和枝条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每m2枝条数呈增加的趋势,枝条重则呈减小趋势。产量与每m2枝条数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与枝条重呈负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时营养价值最高。4)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在播种量22.5 kg·hm-2和行距15 cm配置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山东以及黄淮海盐碱地区以种植耐盐碱苜蓿品种为宜,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在适宜播种量和行距配置条件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2004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个主要因子(行距、播种量、施肥、灌水)之间的组合以及收获时间对苜蓿种子产量的的影响,以便找到适合北方寒区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综合技术。结果表明,9个处理组合苜蓿种子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处理组合7(垄距65cm、播种量3kg/hm2、返青前施肥、霜前和翌年孕蕾至初花期浇水)的种子产量最高,为845kg/hm2;选择好收割时间可以减少种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与播种量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量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全生育期影响较大,但对种子的成熟期影响较小,早播可适当提前种子收获;相同播种量条件下,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种子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同一播种期内不同播种量处理之间,种子千粒重存在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的播种时期应适当调整播种量,长江中下游地区10月10日左右播种适宜的播种量为1.0g/m^2,10月25日左右播种适宜的播种量为1.5g/m^2。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燕麦在高寒牧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燕麦品种天鹅的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部分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高寒牧区澳大利亚燕麦天鹅产量的优良农艺措施为施肥量79~109 kg/hm2,播种量87~110 kg/hm2、播种行距22~27 cm;种子产量的最优农艺措施配置为施肥量95~118 kg/hm2、播种量81~117 kg/hm2、播种行距22~28 cm。  相似文献   

11.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苜蓿播种量从10.0~45.0kg/hm~2设8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对越年草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苜蓿越年草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10.0~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播种量超过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不再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陕西关中农区苜蓿播种量控制在15.0~35.0 kg/hm~2,有利于提高其越年草产量。  相似文献   

13.
播种量对秋播苜蓿越年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播种量从10.0~45.0 kg/hm2设8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对越年草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苜蓿越年草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10.0~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播种量超过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不再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陕西关中农区苜蓿播种量控制在15.0~35.0 kg/hm2,有利于提高其越年草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量(15.0kg/hm~2、22.5kg/hm~2、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适宜品种、发展精准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每一年度的同一茬次干物质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播量和品种的干物质产量总体表现出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第5茬第6茬第7茬的趋势,而且前两茬产量约占全年干物质产量的50%左右。这就提示我们,在苜蓿生产中,应加强前期水肥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2)综合3年干物质产量,为获得高产,从品种角度考虑,应选择排名前3的先行者(78.60t/hm~2)、WL525(76.73t/hm~2)和WL903(75.10t/hm~2)。(3)播种量在15.0~30.0kg/hm~2范围内对年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为减少种子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建议选择低播量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重点研究了影响苜蓿干草产量与茎叶比的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苜蓿的品种、播种量、播种的深度、刈割高度以及行间距等等,旨在更好地提高苜蓿干草的产量与茎叶比。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点概况苜蓿种植的试验区在农科院的试验基地,其海拔在646m,并且该基地的气候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的平均气温是7.7℃,而最低的气温则可以达到-25.3℃。该区域的降雨量在226~430mm,并且有  相似文献   

17.
威宁球茎草芦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2010年,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威宁球茎草芦(Phalaris tuberosa cv.Weining)主要栽培因子(播种量、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子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各试验单因子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种量>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试验双因子交互效应以播种量和氮肥、播种量和磷肥、氮肥和钾肥间效果较显著。寻优结果表明,在播种量为3.75 kg·hm-2、有机肥为7 500 kg·hm-2、尿素为450 kg·hm-2、磷肥为750 kg·hm-2和钾肥为450 kg·hm-2的组合条件下,其种子产量达449.50 kg·hm-2,可获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播种量和方式对甘肃渭源蒙古黄芪育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芪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播种量(90,150,210kg/hm~2)和播种方式(条播,撒播,覆膜穴播)两因素育苗,育苗结束后秋季测定种苗质量指标和产量,旨在揭示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互作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交互条件下育苗,蒙古黄芪种苗个体质量和群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90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种苗单根鲜重、根长和根粗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种苗产量先极显著提高后下降,产苗数持续增加,优质种苗率显著下降。在同一播量条件下覆膜穴播方式育成种苗个体质量最优,优质种苗率均比条播和撒播高,并随播种量递增,苗产量较撒播和条播呈先增加后下降,而产苗数呈下降趋势。播种量150kg/hm~2条件下采用覆膜穴播育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最多。说明在保证种苗个体质量和单位面积产苗数的前提下,渭源蒙古黄芪育苗采用覆膜穴播方式,种子播种量为150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探寻适合吉林西部地区的苜蓿种植技术方案。试验于2013年至2016年对15个不同苜蓿品种进行评价,筛选得到公农5号;并于2017年至2020年进行施肥配比和密度调控试验,对产量进行评价。施肥配比试验采用“3414”方案设计,密度调控试验设置3个区组,每个区组包括2个试验因素,即播种行距和播种量。播种行距分别为15、30、45 cm以及撒播;播种量为:7.5、12.5、17.5和22.5 kg/hm2。结果显示,公农5号在种植第2年、第3年、第4年连续获得高产,3年平均干草产量达21 849.27 kg/hm2,产量高且稳定。建植初期公农5号对氮肥需求量较大,随着年限的增加需求量减少,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随年份增加;综合4年产量,处理7(N2P3K2)表现最佳。公农5号种植前3年在行距15 cm和播种量12.5 kg/hm2条件下获得高产。研究表明,选择公农5号苜蓿品种,行距15 cm,播种量12.5 kg/hm2,施氮肥100 k...  相似文献   

20.
孟季蒙  李卫军 《草业学报》2012,21(1):291-295
为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效益,把地下滴灌引入苜蓿种子生产试验,通过对地下滴灌的水盐分布、苜蓿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在田间相对持水量的65%~80%(W1)水量下,湿润体的体积最大,水平最大湿润半径均为50 cm。垂直最大湿润半径为20 cm。水分能够到达40 cm×80 cm宽窄行播种方式下苜蓿的根系位置;W1处理所得根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25.09 g,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处理(P<0.01),根重顺序为W1>CK>W2>W3。并且,W1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909.62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的种子产量(611.39 kg/hm2)(P<0.01)。说明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能够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