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垦4号(代号垦育0614)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以J871为母本、N5为父本杂交育成。2008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对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比较试验,探究龙垦338、龙垦305、龙垦317、垦丰22、垦豆65等15个品种的生育期、生育性状、产量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性强的品种,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龙垦338、龙垦305、龙垦317、龙垦302、垦丰22(CK)、龙垦304、龙垦331、垦豆38、垦豆62、垦豆25、垦豆58、垦保1号、垦豆63、垦豆43、垦豆65。  相似文献   

3.
龙垦392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农大5088品系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品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79.0kg/hm2,比对照合丰55增产7.2%。生产试验产量3069.1kg/hm2,比对照合丰55增产9.1%。2019年经黑龙江垦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推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垦区南部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垦豆28号是以垦丰16号为母本,以(合丰35号×绥农16号)的F1代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垦审豆2011001。2008、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31.6kg/hm2;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10.6kg/hm2。该  相似文献   

5.
垦豆63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于2006年以垦丰9号为母本,垦97-6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7013。2014~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51.4kg,比对照合丰50增产9.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55.3kg,比对照合丰50增产11.3%。2014~2016年3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8.91%,平均脂肪含量为21.03%。垦豆63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中抗大豆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垦豆63植株高大,粒大,油分含量高,商品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高油、抗病大豆新品种合丰45合丰45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绥农10号为母本、垦农7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并列入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无限结荚习性,植株较繁茂,秆强不倒伏,节间短,有分枝,结荚密  相似文献   

7.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大豆新品种垦科豆17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垦科豆17原品系代号为垦13-434,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于2008年以垦丰14为母本、垦丰1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东部区品比试验、2017~2018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98.5kg,较对照合丰51平均增产9.9%。2019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04.8kg,比对照合丰51平均增产6.5%。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00036。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东部区,≥10℃活动积温2400℃区域种植,主要特点是中早熟、高产、蛋白较高、秆强、耐涝、中抗大豆灰斑病。  相似文献   

9.
<正>龙垦201由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龙粳20(龙育03-1126)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株型收敛,分蘖力较强,穗位整齐,成熟转色快,活秆成熟等优良性状,并且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病、耐冷、抗倒伏、优质,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插秧种植。2016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垦审稻201600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5个北方寒地水稻老品种以及2个新品种,共计17个品种之间的特征性状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新品种龙垦201、龙垦202、老品种空育131三个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表现良好;其中垦鉴稻3号与垦稻13倒伏严重;其他品种发生倒伏情况轻微,或不倒伏。新品种龙垦201、龙垦202产量高,抗性强。  相似文献   

11.
龙垦1号(原代号红244)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以合344为母本,自育系红系11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垦农1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农19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在黑龙江省1999~2000年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830.8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12.9%;在200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84.2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8.3%。蛋白质及脂肪合量分别达到37。74%和23.27%。2002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垦农19是一个集高产、高油、多抗、综合性状优于一体的春大豆新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3.
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3选育与转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品种是发展油用大豆生产的关键,为选育高油、高产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在多年育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亲本与改进育种方法及南繁北育,历经十余年的时间,以垦农18为母本,合丰4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成大豆新品种合农63,201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2012011),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生育日数115~120d,需≥10℃活动积温2 350℃,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28.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81.3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5.5%;油分含量23.27%,蛋白质含量39.25%;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2012-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9.49万hm~2。  相似文献   

14.
正合农76号原试验代号为合交07-707,是2004年以垦农19为母本,以合丰5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2.7cm左右,秆强,节间短,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结荚密,三四粒荚多,顶荚丰富;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3g左  相似文献   

15.
合丰40号是黑龙江省合江农科所1990年以北丰9号为母本、合丰3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所育成,2000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合丰51号(合交99-459)大豆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合丰35号为母本、合94114F1代(合丰34号×美国扁茎大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7.
龙垦3号(代号北种508)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北大荒种业集团、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自育自交系红系250为母本,外引系合34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2月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龙垦2号(代号红246)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北大荒种业集团、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自育自交系红系245为母本,外引系合34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2月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品种筛选、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为农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供试品种:北豆45、垦丰16、垦农33、垦农38、垦丰22、合丰50、合丰55、垦鉴豆43、北豆55、合丰56。1.2试验地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大豆新品种龙垦33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简单分析了龙垦336品种大豆的选育方法与过程,随后介绍了该品种产量表现与品种特征,最后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