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钾硅镁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水稻品质,提高稻米产量,试验采用钾硅镁(K、Si、Mg)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最优二次回归设计,确定K、Si、Mg的较优用量,以指导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施K、Mg能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施用Si也能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水稻不同生育时期SPAD值均有随着施Mg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生育时期K和Si用量对SPAD值影响规律性不强。施K能增加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而施用Si、Mg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规律不明显。K、Si、Mg配施能够提高水稻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K、Si、Mg最大施肥量分别为51.7~57.9kg·hm-2,66.3~190.0kg·hm-2,24.2~25.3kg·hm-2,适当施用Si、Mg则能够增加水稻糙米率、糙米白度、糙出白率、精米率等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而施Mg能够增加稻米的食味值,尤其是Mg/K对食味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氮、磷、钾、锌肥的合理配施在碳酸盐渍水稻土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在施用纯N 150 kg/hm2、P2O552.5 kg/hm2、K2O120 kg/hm2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锌肥在碳酸盐渍水稻土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水稻配方施肥中以施纯N 150 kg/hm2、P2O552.5 kg/hm2、K2O120 kg/hm2、Zn 15 kg/hm2处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硅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宜的施硅量。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比叶重和叶面积指数,能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施硅增产幅度为3.45%~15.69%。江汉平原地区水稻硅肥(Si O2)用量建议15~30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和施钾为37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 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氮量为262.5 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麦稻两季秸秆还田条件下,麦季不同氮肥用量(纯N 180、225、270 kg/hm2)和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纯N225、300、375 kg/hm2)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用量对后茬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施氮(N)180~270 kg范围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水稻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每公顷施N 225~375 kg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增穗效果明显,3个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对每穗粒数的影响不大,但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施N 375 kg/hm2的处理与225 kg/hm2、300 kg/hm2两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但施N 375 kg/hm2与300 kg/hm2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超级稻杂交组合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研究氮钾肥适宜配方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适宜配方能明显提高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在施N 220kg/hm2和286kg/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K2O用量为169kg/hm2,氮钾肥最佳适用量适宜配方为N 220kg/hm2、K2O 169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9~2012年4a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翻压量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5 000~22 500 kg/hm2翻压量的紫云英配施60%~80%常规施肥量时,水稻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也显著高于常规施肥量水稻株高;紫云英翻压对水稻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它主要是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量下的水稻产量最高(2011年除外);60%化肥量下配施15 000~22 500 kg/hm2紫云英的稻谷净收入比常规施肥高6%~7%。综合考虑,当地水稻施肥采用翻压22 500 kg/hm2紫云英配合60%常规施肥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水稻施用硫酸铜能改善水稻穗粒性状,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有效穗增加16.95万穗/hm2,增5.81%;每穗粒增加6.47粒,增加4.81%;水稻产量提高1023.2kg/hm2,提高11.95%。当土壤含Cu水平与试验地接近时,建议水稻施Cu量为3.75kg/hm2为宜,折施硫酸铜(Cu SO4·5H2O)15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钾用量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供水稻直播栽培合理的氮钾配施技术,研究了120,165,210 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及90,150,210 kg/hm2 3个施钾水平的不同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N2K3配比最高.不同氮钾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以165 kg/hm2适宜.相同氮肥用量下,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要获得高于9 000 kg/hm2产量,施氮量需160~180 kg/hm2、氧化钾需180 kg/hm2以上.在低氮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的趋势,中、高氮水平下,增施钾肥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N2水平的活跃灌浆期最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粒质量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活跃灌浆期呈正相关.增施钾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胶稠度有随着氮钾施用量增加而下降、碱消值随氮钾施用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胶稠度和碱消值与籽粒灌浆特征和稻谷产量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施用有机肥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与土壤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水稻施用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施化学肥料纯N 108 kg/hm2、P2O575 kg/hm2、K2O 84 kg/hm2的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750 kg/hm2,可减少化肥施用量15%,有效增加穗实粒数、千粒重,使产量提高6.15%~12.29%,并对降低土壤容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在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的同时,会明显增加每穗的空秕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叶瘟加重,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用磷、钾肥能提高水稻抗叶瘟的能力。当地种植水稻的最佳施肥量为尿素336 kg/hm2,普钙825 kg/hm2,氯化钾180 kg/hm2,最佳施肥的水稻产量为9 8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的配合施用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R/T)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为300~600 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及穗行数没有明显变化,但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减小,产量增加;施氮量达到750 kg/hm2时,则使生长速度及生理指标下降.增施氮磷肥均能促进根/冠比的增大,但磷肥的促进作用大于氮肥.以处理N3P2(N 600 kg/hm2,P2O5 120 kg/hm2)为玉米施肥的最优氮磷配比.  相似文献   

14.
在青铜峡市良种繁殖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及不同比例对水稻产量构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产量增幅为8.69%~77.41%。其中以处理6N2P2K2产量最高为8 271.0 kg/hm2,增产率为77.41%。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该土壤类型种植水稻的推荐施肥量为纯N217.7~242.0 kg/hm2、P2O561.5~98.8 kg/hm2、K2O 52.2~95.7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宁夏灌淤土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3个施肥水平对水稻(宁粳28号)产量、养分累积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累积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磷肥有利于穗粒数的形成,过量施用氮肥还会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本试验水稻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254.3、P2O5150.8和K2O 145.6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的最大施肥量组合分别为N 309.3、P2O5253.9和K2O177.6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硫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硫肥梯度对比田间试验,同时进行大区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45kg/h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45kg/hm2也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67.5kg/h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22.5~45.0kg/h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22.5kg/h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小麦商麦156光合特性、冠层光截获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冬小麦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提供参考依据,以商麦156为试验材料,设置0、110、150、190、230、270、310 kg/hm2等7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商麦156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Pn)与SPAD值的相关性、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与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商麦156光合特性、SPAD值、光合有效辐射及产量等影响显著。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商麦156净光合速率均以氮肥270 kg/hm2时最大,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以氮肥190、270 kg/hm2时最大,胞间CO2浓度以氮肥110 kg/hm2时最大并表现出与净光合速率负相关的趋势。在返青期和拔节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叶片SPAD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以氮肥用量230 kg/hm2时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4.58%和3.59%。在返青期和拔节期,Pn与SPAD值的相关关系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商麦156返青期和拔节期IPAR变化趋势一致,且以氮肥270 kg/hm2时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15.25%和14.26%。在0~270 kg/hm2范围内,返青期和拔节期LAI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拔节期高于返青期,施氮量310 kg/hm2时LAI开始下降。返青期和拔节期IPAR与LAI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以氮肥270 kg/hm2时最大,而千粒质量则以230 kg/hm2时最大。说明氮肥270 kg/hm2处理可以提高商麦156光合特性和IPAR,优化冠层结构,增加穗数、穗粒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淮北地区高产小麦的氮素和密度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的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二者增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施氮量269.9kg/hm2,密度在231.1万苗/hm2,产量最高达8358.3kg/hm2,此时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穗数585.1万/hm2,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9.2g,最佳产量的施氮范围255.9~287.3kg/hm2,密度228.5~246.7万苗/hm2.  相似文献   

20.
水稻喷施吨田宝抗逆增产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施用吨田宝抗逆增产剂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吨田宝后,能矮化植株,提高抗倒能力,促进分蘖穗成穗,促进稻穗生长发育,增加穗长,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其中施750、600、450mL/hm2的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8 603.10、7 901.80、7 515.95 kg/hm2,较未喷施对照分别增产1 261.40、560.10、174.2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