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上季农作物的生长、田间日晒雨淋等,土壤耕作层上部遭到破坏,肥力降低,地表板结,不利于下季作物的生长。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地,耕深20-22厘米,通过农机具翻转土层,将作物残体翻入土中,加速土壤熟化,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耕层加深增厚,减少病虫草害发生,蓄水保墒、防御旱涝,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的改善。经过冻融交替和干湿交替过程,可使土壤中矿质养分得到释放,增加土壤透  相似文献   

2.
2007-2010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旋耕和耕翻三种秋整地方式产量差异不明显,耕翻处理666.7㎡产量比免耕处理多5.8kg,比旋耕多7.2kg。。免耕平方米穗数比耕翻和旋耕平均少8.1穗,结实率比耕翻和旋耕处理高,平均高0.65个百分点,这是免耕产量比常规耕作方式不减的主要原因。免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值得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定位模拟和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冬种田过氧化氧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强于冬泡田·在施肥处理中,除过氧化氢酶外,均为高量绿肥区强·不同地下水位相比则低水位的酶活性强·土壤的磷酸酶含量与土壤pH值和有机磷中的活性部分、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从结果明显看出磷酸酶活性能表征土壤有效磷量水平,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制对水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前文Ⅰ指出了机械耕作对水田土壤破坏的现象和原因。本文接着叙述机械耕作的效果和恶果,防治机械耕作对水田土壤破坏的措施,并初步探索水田土壤耕作机械的改革和机耕条件下水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耕型旱地红壤改为不同稻作制后有效硅下降,其顺序为冬油>冬绿>冬泡,淹水植稻期间是前期明显增加,到分蘖末期达峰值,孕穗至始穗期显著下降,以后缓慢继续降低,到黄熟期降到最低值;早、晚稻期间比较,晚稻期明显减少,而不同耕作制相比,则冬泡制高于冬种制,另外,施用有机肥能使有效硅提高,且随用量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8.
耕作红壤改水田6年中,磁化率逐年下降,平均下降速率为5×10~(-6)CGSM/g,3种稻作制的下降速率差异不大,绿肥处理对土壤磁化率有较大影响,用量愈大,磁化率波动幅度愈大,不施绿肥的处理则一直平缓下降,6年后不施绿肥处理土壤磁化率高于施绿肥处理,不同地下水位对植稻土壤表层(0~20cm)磁化率影响很小,而对底层(20~40cm)影响大。磁化率动态和无定形铁有负相关性,而和游离铁之间相关性差,不同绿肥用量及不同地下水位处理6年后磁化率和无定形铁及铁活化度之间反相关明显,植稻6年后土壤磁化率为稻地同母质老水稻土的8倍,比幼年水稻土也高得多,估计红壤旱改水后至少连续种植10年以上才能形成幼年水稻土,结合其它性状考察,磁化率可能作为鉴定水稻土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耕作制下水田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旱土为供试土壤,淹水种稻,进行水田耕作制模拟试验,研究对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但只施化肥的冬泡区有机质增加量少;无定形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度均逐年增加,其增加速度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无定形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我们对水田土壤的机械耕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系统调查研究,并对与农机没计运用和土壤管理有密切关系的土壤物理性质、机械行走机构在水田土土壤中的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和测定。观测证实:机械耕作条件,引起土壤破坏的有机械、土壤和人为等三个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的管理措施,破坏表现有差异。粘质田为扩大泥脚变化幅度和深度,引起打滑、陷车。而砂质田使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深且压实。使土壤退化原因,与其说是机械耕作反复作用,破坏犁底层,不如说是人为搅动和不合理的土壤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技术指的是以保护土壤、环境,减轻水土流失为目的的一系列保护性的种植制度相关的配套栽植技术,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水田耕作的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水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加强其相应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文章简单分析了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对其具体内涵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重点阐述了水田保护性耕作的重大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目前水田机械化保护耕作主要技术及模式。为了实现农业更好地发展,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满足了农业更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为农业耕作增加产量以及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7-7798
就我国水田主要种植模式、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的现有基础和必要性作简要综述,介绍我国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保护性耕作的产量效应,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CK)2种耕作方式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最高分蘖和有效分蘖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5.70%和18.40%;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也高于常规耕作;保护性耕作产量893.5 kg/667 m2,比常规耕作高11.60%,产量构成因素除平方米穗数极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外,其他均低于常规耕作,说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的原因在于极显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概述了覆盖耕作、少耕、免耕和轮耕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合适的施肥除草制度,可以使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等保持较高水平,并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保护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泉港区566个水田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3.08 g/kg,83.57%的样品处于中低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15.11 mg/kg,95.05%样品的含量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4.82 mg/kg,处于缺乏水平的样品占54.06%;速效钾含量平均为61.73 mg/kg,81.27%的土样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pH值偏低,81.62%的土样处于微酸性至强酸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