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上季农作物的生长、田间日晒雨淋等,土壤耕作层上部遭到破坏,肥力降低,地表板结,不利于下季作物的生长。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地,耕深20-22厘米,通过农机具翻转土层,将作物残体翻入土中,加速土壤熟化,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耕层加深增厚,减少病虫草害发生,蓄水保墒、防御旱涝,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的改善。经过冻融交替和干湿交替过程,可使土壤中矿质养分得到释放,增加土壤透 相似文献
2.
3.
定位模拟和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冬种田过氧化氧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强于冬泡田·在施肥处理中,除过氧化氢酶外,均为高量绿肥区强·不同地下水位相比则低水位的酶活性强·土壤的磷酸酶含量与土壤pH值和有机磷中的活性部分、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从结果明显看出磷酸酶活性能表征土壤有效磷量水平,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5.
6.
前文Ⅰ指出了机械耕作对水田土壤破坏的现象和原因。本文接着叙述机械耕作的效果和恶果,防治机械耕作对水田土壤破坏的措施,并初步探索水田土壤耕作机械的改革和机耕条件下水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耕型旱地红壤改为不同稻作制后有效硅下降,其顺序为冬油>冬绿>冬泡,淹水植稻期间是前期明显增加,到分蘖末期达峰值,孕穗至始穗期显著下降,以后缓慢继续降低,到黄熟期降到最低值;早、晚稻期间比较,晚稻期明显减少,而不同耕作制相比,则冬泡制高于冬种制,另外,施用有机肥能使有效硅提高,且随用量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8.
耕作红壤改水田6年中,磁化率逐年下降,平均下降速率为5×10~(-6)CGSM/g,3种稻作制的下降速率差异不大,绿肥处理对土壤磁化率有较大影响,用量愈大,磁化率波动幅度愈大,不施绿肥的处理则一直平缓下降,6年后不施绿肥处理土壤磁化率高于施绿肥处理,不同地下水位对植稻土壤表层(0~20cm)磁化率影响很小,而对底层(20~40cm)影响大。磁化率动态和无定形铁有负相关性,而和游离铁之间相关性差,不同绿肥用量及不同地下水位处理6年后磁化率和无定形铁及铁活化度之间反相关明显,植稻6年后土壤磁化率为稻地同母质老水稻土的8倍,比幼年水稻土也高得多,估计红壤旱改水后至少连续种植10年以上才能形成幼年水稻土,结合其它性状考察,磁化率可能作为鉴定水稻土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旱土为供试土壤,淹水种稻,进行水田耕作制模拟试验,研究对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但只施化肥的冬泡区有机质增加量少;无定形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度均逐年增加,其增加速度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无定形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我们对水田土壤的机械耕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系统调查研究,并对与农机没计运用和土壤管理有密切关系的土壤物理性质、机械行走机构在水田土土壤中的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和测定。观测证实:机械耕作条件,引起土壤破坏的有机械、土壤和人为等三个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的管理措施,破坏表现有差异。粘质田为扩大泥脚变化幅度和深度,引起打滑、陷车。而砂质田使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深且压实。使土壤退化原因,与其说是机械耕作反复作用,破坏犁底层,不如说是人为搅动和不合理的土壤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技术指的是以保护土壤、环境,减轻水土流失为目的的一系列保护性的种植制度相关的配套栽植技术,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水田耕作的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水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加强其相应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文章简单分析了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对其具体内涵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介绍了目前水田机械化保护耕作主要技术及模式。为了实现农业更好地发展,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满足了农业更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为农业耕作增加产量以及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水田主要种植模式、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的现有基础和必要性作简要综述,介绍我国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