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垦单10号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加大,个体发育进度减慢,密度由每公顷4.5万株增加到9万株,拔节期至抽雄-吐丝期可推迟1~2d;但到玉米生育后期密度大的处理则出现早衰,提前到达生理成熟期;每公顷播种9万株的处理4株高和穗位高均最高;每公顷播种7.5万株的处理3叶面积最大;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逐渐降低,而群体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开始下降。该试验显示,公顷播种密度在6.0~7.5万株,为垦单10号最适密度,公顷产量最高可达到13241.8kg/hm2。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30-134
选用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种植6万株、6.9万株、7.5万株、8.25万株、9万株共5个密度,于拔节期叶面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0 mL/hm~2,研究化控处理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每公顷种植8.25万株的密度条件下,化控剂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1 154 kg/hm~2。化控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植株倒伏率,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9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9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4.5、6.0、7.5、9.0万株·hm-2)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随密度的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降低,穗变小,而穗数增加.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为y=-202.22x2 2790.67x 82.98,籽粒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密度由4.5万株·hm-2增加到7.5万株·hm-2,玉米籽粒产量逐渐提高;密度由7.5万株·hm-2增加到9万株·hm-2,玉米籽粒产量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和有效穗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透光率、茎粗、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迪卡517的冠层透光率、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6.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均小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相邻密度间的变化幅度不同,迪卡517有效穗数相邻密度间的增幅大于郑单958,其余各指标相邻密度间幅度的变化均小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  相似文献   

5.
播期、密度对鲁东地区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安排了5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对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播种到吐丝期的天数逐渐减少,植株的总叶片数减少,穗着生的叶位也随着降低,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减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处理间叶片数没有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空秆率增加,株高、穗位变化不明显,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减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郑单958全生育期每少1天千粒重平均降低6.6 g,产量降低约17.4 kg/亩。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郑单901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冠层结构、籽粒产量和青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郑单901穗位高和株高均呈增加趋势;种植密度超过9.0万株/hm~2后,穗位高和株高显著降低,穗位高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高于株高。株高和穗位高的整齐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9.0万株/hm~2时最高。种植密度显著影响郑单901的冠层结构,种植密度每增加1.5万株/hm~2,穗位层和底层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0.18~0.27和0.14~0.35,透光率分别降低2.7%~4.1%和2.7%~4.0%,叶倾角分别增加3.1°~7.0°和6.1°~11.0°。籽粒产量、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4.5万~9.0万株/hm~2内增加密度,穗粒数降幅大于百粒质量降幅,种植密度高于9.0万株/hm~2时,百粒质量降幅高于穗粒数降幅。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最高。综上所述,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高适中且整齐度最高,冠层分布合理,籽粒产量最高,而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最高,生产中应该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对玉米郑单958和辽单565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郑单958和辽单565分别在6.0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0~7.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郑单958产量降低的幅度3.0%—8.9%,辽单565产量降低幅度4.9%—11.4%。株高、穗位、空杆率、秃尖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等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对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进行4种密度和3种留苗方式的组合试验,探讨其最佳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留苗方式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每穴单株三角留苗方式产量最高.郑单95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组合是:密度9.0万株/hm2和每穴单株三角留苗,单产为9 750.49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的密度增产潜力和增密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试验以平展型玉米品种丰禾1号、紧凑型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各设置5种密度处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的初始荧光(Fo)值、光系统II反应中心(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o)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平展型玉米,说明平展型玉米对密度反应敏感,当密度增加到一定值时,PSII内部光能转换效率降低,潜在活性下降明显,而紧凑型玉米下降较小。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穗粒数下降,百粒重降低。丰禾1号在播种密度为5万株·hm-2时获得最高产量9 829 kg·hm-2,而郑单958在播种密度为6万株·hm-2获得11 272 kg·hm-2的最高产量。适度增密,紧凑型玉米具有更好的光合优势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1.
以凤玉906、郑单958、迪卡638 3个紧凑型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a(5.25万株/hm~2)、b(6.00万株/hm~2)、c(6.75万株/hm~2),研究了3种不同密度对玉米土壤微环境、株高、穗位、茎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土壤湿度在3种密度下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吐丝期,且处理a>处理c>处理b;土壤电导率在吐丝期达到3种密度下的最大值,凤玉906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郑单958表现为处理a>处理c>处理b,迪卡638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3个品种土壤温度在3个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拔节期,凤玉906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郑单958和迪卡638都表现为处理b>处理a>处理c。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凤玉906的株高、穗位高、茎粗都呈上升趋势;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变化不明显;迪卡638的株高、穗位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粗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凤玉906和迪卡638的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均在c处理下获得最高产量(6 946.53和7 299.40 kg/hm~2);郑单958的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b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9 053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选用耐密高产的抗倒伏品种且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本试验对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表明郑单958、蠡玉16二个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也随之增高。每667m2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时,品种倒伏率明显增加,最高达到75%。郑单958种植密度4500株/667m2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对夏玉米穗位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郑单958为玉米试验品种,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共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结果表明,清水处理随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SPAD值和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玉黄金处理较清水处理SPAD值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在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0815.2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郑单958玉米为试验品种,设置4万株/hm~2、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9万株/hm~2等6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先升后降,6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为8 411.6 kg/hm~2;当种植密度在6万株/hm~2以上时,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及瘤黑粉病病株率呈增高趋势,茎粗呈减小趋势,为提高玉米产量及抗性,需合理控制其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冠层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夏玉米群体冠层辐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两品种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均在82 500株/hm2处理时最高。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冠层顶部透光率显著高于冠层底部。吐丝期两品种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75 000株/hm2、82 500株/hm2处理高于67 500株/hm2、90 000株/hm2处理。穗位上第3叶Fv/Fm、qP高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NPQ低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随生育进程茎粗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浚单20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郑单958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2 166.070kg/hm2,而浚单20则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705.709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在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5个不同生育期穗位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差异,探究适合郑单958高产栽培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影响明显,最低荧光水平在不同处理下整个生育期呈上升趋势;最大荧光水平在全生育期内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吐丝期之后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合效率降低;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合效率在3种处理下整体变化趋势相同,最大值都出现在灌浆期,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期;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当密度增加时,光系统Ⅱ的活性降低,量子产量会降低,光合效率下降。产量性状中穗长、穗粗、百粒重、行粒数随着密度增加表现下降,穗行数基本保持不变,出籽率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郑单958的最高产量是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获得,产量为9 260.43 kg/hm~2。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区群体效应对夏玉米性状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书强  许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00-15901,15910
[目的]明确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方法]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群体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在4.5万~9.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6.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表明适宜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地上干物重呈现降低趋势,株高、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结论]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93-995
为给山西南部夏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条件下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玉黄金浓度以及2个因素的互作,均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增高,以9.0万株/hm~2产量最高;不同栽植密度与玉黄金喷施浓度对产量影响不同,在低密度(6.75万株/hm~2)下,喷施低中浓度玉黄金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喷施高浓度比对照显著减产11.2%;密度在7.5万~9.0万株/hm~2时,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夏玉米产量,以喷施低中浓度有利于增产,增产幅度为6.7%~9.3%;玉黄金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了茎粗,增强了玉米抗倒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设计,对大丰30、登海618、利民33、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等6个玉米品种,在6.0万,6.5万,7.0万,7.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和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株高、穗位、秃尖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6.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大丰30、先玉335、瑞普959,在7.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郑单958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78-82
在试验条件下,在2 500~8 500株·(667 m2)-1种植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郑单958在5 263株·(667 m2)-1种植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521.8 kg·(667 m2)-1,登海618在6 108株·(667 m2)-1达到最高产量777.73 kg·(667 m2)-1。除了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