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锥栗粗死木质残体雨季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Cor6400-09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基于多年气候图谱对于雨季的划分,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进行了雨季粗死木质残体的呼吸速率研究。2009年雨季对锥栗3个腐解等级(Ⅰ、Ⅱ、Ⅲ)粗死木质残体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腐解等级粗死木质残体的呼吸速率具有相同的CO2释放特征,即表现为相同的季节变化,其呼吸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温度最高的8月。但不同腐解等级间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变幅范围为1.68~8.64μmol m-2s-1。在树干温度、相对湿度及林内温度等环境因子与呼吸速率的关系表现上,呼吸速率与粗死木质残体树干温度呈正相关(R20.70,P0.001),与树干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20.69,P0.001)。Q10值在1.77~4.62间变化,表现为ⅠⅢⅡ。 相似文献
4.
森林粗木质物残体(CW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粗木质物残体(CWD)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影响着系统内外相关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不仅为微生物、节肢动物、鸟类以及哺乳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和养分库,而且在减少土壤侵蚀和森林水文生态方面具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CWD的研究历史及状况,系统地阐述了CWD的形成和来源、贮量、分解、碳元素和营养元素的贮藏功能以及CWD对森林的更新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水文生态功能等.对今后CWD研究的重点及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Jia-bing GUAN De-xin HAN Shi-jie ZHANG Mi JIN Chang-jie 《林业研究》2005,16(3):247-252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与功能性单元。本文在对国内外CWD 研究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其生态功能及其分解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目前CWD 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加强对CWD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化研究,为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和其它生态过程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参57。 相似文献
7.
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粗死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小头直径≥2.5cm的枯立木(snag)、倒木(Log)、树桩(Stump)、大枯枝(Large Branch)、小枯枝(Twig)、连接在活树上的枯死小树枝(Suspended Twig)等的总称。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CWD的研究成果,总结了CWD的概念及其在碳氮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生态功能,CWD的贮量和养分动态。大量的研究证明,CWD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它的蓄积量、空间分布以及它的生态意义因所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林型而异。另外,CWD还受诸多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的影响,研究各因子与CWD的关系对于保持CWD的生态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9.
森林粗木质物残体贮量及功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木质物残体(CWD)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有效地对其贮量进行定量化研究, 对进一步了解CWD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论述了CWD的贮量、CWD的分解、CWD在碳贮量与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CWD贮量和分解的原因, 系统阐明了CWD在促进森林生产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促成森林更新等方面的功能, 展望了CWD贮量定量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中的粗木质残体(CWD)是生物圈与土壤圈养分配置的中介和纽带,CWD的贮量影响森林中元素的循环。文中通过比较世界各气候带森林系统中CWD的贮量,总结了造成各气候带森林中CWD贮量差异的气候因素。各气候带不同的气温、降水以及气温与降水的时间搭配关系,通过影响森林木材生产力、活立木死亡量及CWD的分解速率,进而影响CWD在林内的贮量。热带雨林、季雨林中CWD的平均贮量最低,仅为19.96~27.71 t/hm2;温带海洋性气候森林中CWD的平均贮量高达205.8~213.2 t/hm2。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贮存在CWD中的C元素含量关乎着大气中CO2含量,故应加强世界各气候带森林中CWD贮量格局的长期监测和系统调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区粗木质残体界定、研究方法、生态功能的介绍,探讨粗木质残体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指出大兴安岭地区粗木质残体研究不够深入,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粗木质残体研究现状总结出应加强对大兴安岭林区粗木质残体的研究与管理,并加强森林经营与林业生态研究的结合,使我国对粗木质残体研究更具普遍性,从而得出更具科学性的结论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GPS功能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路标、路线、方向、速度、导向、追踪、计算机上/下载数据和地图等功能,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工程验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RS和GIS集成技术的深化,GP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 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 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94%、5.8%和0.2%,择伐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11~50 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41%、4%和55%.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覆盖面积分别为376.2和189.3 m2·5hm-2;天然林和择伐林倒木腐烂级为E的倒木分别占33.5%和14%.择伐活动明显减少了森林倒木的数量.为促使采伐后的森林能维持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现行的森林管理措施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养分库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种林分粗木质残体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均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贮量为0 78t·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4 1 1倍和7 0 9倍;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库与2种人工林间差异显著(P <0 0 5)。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养分贮量分别为1 4 1 6、2 90和0 95kg·hm- 2 ;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揭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CWD的基础特征。结果表明:9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共计有胸径≥2cm的CWD3418株(由于高度腐烂鉴别不出种的CWD有864株,占总个体数的25.3%),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80株.hm-2、15.80m2.hm-2和90.1m3.hm-2;花楷槭和枫桦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和冷杉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的胸高断面积(9.12m2.hm-2)和体积(57.68m3.hm-2)分别达到总体CWD的57.7%和64%;在各存在形式下不同种的CWD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均呈反J型;除未知种以外,其他CWD都主要以枯立木、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形式存在;针叶树种根桩形式CWD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这一规律有别于其他种;样地内各树种CWD腐烂等级都大致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Ⅱ和Ⅲ腐烂等级上;除针叶树种的Ⅴ腐烂等级外,各树种不同腐烂等级CWD的数量都随着径级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种火烧强度对大兴安岭偃松落叶松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比较了大兴安岭地区的偃松落叶松原始林和2种不同火烧程度森林类型(轻度火烧林、重度火烧林)之间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原始林、轻度火烧林、重度火烧林的CWD蓄积分别为59.92m3/hm2,199.77m3/hm2,217.73m3/hm2,原始林和火烧林之间CWD材积之间有差异,而2种火烧林之间没有差异,说明火灾干扰改变了偃松落叶松林的CWD的组成结构,但是不同的火烧程度对森林CWD的影响程度差不多。原始林和重度火烧林CWD径级大部分为2~20cm,其中立枯木、倒木和伐桩分别占各自总蓄积量的34%,64%,2%和94%,5%,1%,轻度火烧林CWD大部分径级2~10cm,其中立枯木、倒木和伐桩分别占总蓄积量的47%,50%,3%,由此可看出3种不同林型的CWD都集中在小径级的立枯木和倒木中,即小径级的立枯木和倒木是3种林分CWD的主要来源。火烧后偃松落叶松林的蓄积量增加明显,因此可认为火烧可以增加森林CWD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调查和研究资料,论述了长江流域历史上自然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自然植被的破坏历史,就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发展史。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50年代与80年代森林覆盖率比较和森林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目前森林覆盖率平均只有19.5%;同时库区自然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植被退化,并指出了植被退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表明这一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面上来源是沿江的农田,库区长江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崩塌和滑坡也是侵蚀产沙重要的点来源。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侵蚀程度、面积和比例的统计分析,反映出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状况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而相应发展和加剧的,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人工径流区,以杉木人工纯林为对照,研究了福建永安安砂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糙花少穗竹单优群落的固土保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糙花少穗竹林地抗蚀性、渗透性及贮水性都优于杉木林,可作为水土保持林加以保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