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色稻与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有色稻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已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1].但是,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一些有色稻品种的产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4].由于杂交稻已也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当家品种,因此,有必要将有色稻与杂交稻进行比较研究,找出这两类材料在产量构成上的特点及差异,以便为高产有色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生产规模、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科技支撑等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介绍了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河蟹苗种自给能力、加强稻渔种养病害防控、优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抓好稻渔品牌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科研攻关与技术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色稻米功能性成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稻的花青素在稻谷的种皮内累积,使得糙米呈现出黑、紫、红、绿、黄等不同色泽。有色稻米含有许多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功能脂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花青素、酚类化合物和γ-谷维素等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普通白米相比,当前对有色稻米的研究与应用相较滞后,新型有色稻米功能性食品和药品尚待开发。本文系统综述了有色稻米种质资源的分布、评价利用、功能性成分及其特性、相关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我国有色稻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系统有效地开展有色稻米综合研究是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生物手段辅助育种可以有效提高有色稻新品种培育效率。  相似文献   

4.
有色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色稻(米)蛋白质较丰富,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高,微量元素含量高,但产量不高。常规稻产量高,但没有或缺乏微量元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色稻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已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文章提出将有色稻和常规粳稻进行比较研究,找出这两类材料在产量构成上的特点差异及共通点,以便为选育出高产优质有色稻新品种提供参考。试验表明,在有色稻中,不乏单一或少数性状优良的基因型,通过基因重组及优良基因的累加,培育综合性状接近或达到常规粳稻的有色稻新品种是可能和可行的,而要增加有色稻的产量首先要提高其谷草比和单穗重,其次是提高有色稻的千粒重、有效穗。适当扩库(提高千粒重)、着重增源(提高结实率)是当前培育高产有色稻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虾乡稻米的生产现状,虾乡稻米的品牌效益,阐述了发展“虾稻共作”模式生态稻生产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生产精品大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对于提升中式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原料的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中式卷烟原料生产体系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天柱县的"清香型"特色烟叶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天柱县的光、温、水、土资源和烟—稻两熟种植制度、特色品种推广应用、特色"早"栽技术开发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在特色烟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特色烟叶的开发应立足烟叶品质、市场需求和生态条件,同时做好关键栽培技术开发和品牌创立。  相似文献   

7.
黑米稻三系配套选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色稻米(主要是指黑米)由于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被人们所喜爱。而常规有色稻由于产量低,抗性差等原因是直接影响了生产及利用,叙述了通过回交,杂交等途径来实现黑米稻三系配套,从而改善黑米稻的腾不良性状,以满足市场及人民生活需要,初步研究表明,黑米三系杂交稻株型,抗性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分析了制约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因素,如技术服务支撑不足、苗种供应短板突出、土地流转滞缓、品牌建设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包括出台产业标准和政策、推动技术研发创新体系成型、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强化品牌建设、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以期推进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湖南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多样,具体阐述了稻—虾、稻—鱼、稻—蛙、稻—龟、稻—鳖等4种模式。分析了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盲目跟风,无序发展;生产不规范,养殖沟(坑)面积过大;片面追求养殖效益,不重视水稻生产;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凭经验生产;精深加工不够,区域公共品牌不响;适宜于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水稻品种缺乏等7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科学规划种养区域、强化技术支持、完善养殖技术规范、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三产融合等6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通过概述稻鱼综合种养的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和普及,推进稻鱼综合种养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稻鱼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通过概述稻鱼综合种养的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和普及,推进稻鱼综合种养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稻鱼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强茶产业品牌建设是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总结 了贵州省茶产业在品牌定位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造成品牌定位趋同化的主要原因,最后从 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提出了差异化的茶叶品牌定位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贵州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跨境电商的出现为贵州省创造了巨大收益,但现阶段贵州省并没有深度发掘跨境电商深层次的发展价值。为了更好地借助跨境电商将贵州省农产品输送到境外市场,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贵州省应加快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要加强对跨国电子商务的复合型技术人员的引进,依靠引进的技术资源推动乡村的现代化建设。贵州省在品牌定位上要综合考虑品牌定位、核心理念和目标市场等,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跨国电商进行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绍兴市万国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稻鳖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绿色、生态、高效的产业优势,总结了创新种养模式、严格质量管控、加强品牌培育以及农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针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品牌建设上进一步提升档次、产业经营上进一步深化融合的建议,对于推进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得以长期延续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市场问题、产业化问题、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农业文化消失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全村生态规划,建立稻鱼共生自然保护区,打造稻鱼生产品牌,适度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绍兴市万国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稻鳖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绿色、生态、高效的产业优势,总结了创新种养模式、严格质量管控、加强品牌培育以及农旅融合发展等发展措施,针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品牌建设上进一步提升档次、产业经营上进一步深化融合的建议,以期为推进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有色稻资源的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析其种皮颜色差异与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性以及抗氧化作用与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米的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总体高于紫米,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色稻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有色稻的种皮颜色越深,花色苷含量越高,抗氧化作用越强。研究结果不仅为高抗氧化有色稻品种的筛选奠定了理论依据,还为高抗氧化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9,(4):102-103
为促进贵州省思南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分析该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打造蔬菜品牌、发展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意识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杂稻新组合的引进鉴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贵州省杂稻生产稳定发展,实现粮食稳定增长,1988~1995年从省外引进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61个,通过省内杂交稻区域试验及试种示范,鉴选出一批适合生产上利用的优良组合。其中温优3号,汕优多系1号和冈优22组合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达50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及时鉴定评价我省近年选育和引进的有色米水稻新品种(组合,下同)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性,为水稻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省农科院水稻所统一安排,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芜湖综合试验站承担了芜湖区域的有色稻生产试验。本文为2019年芜湖点试验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