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为了培养出社会公认的一流水平的博士、硕士、学士,就必须承担能代表国内外一流水平的科研项目,取得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在新形势下,要建成一流水平的大学,就必须教学和科研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玉姣 《甘肃农业》2006,(7):209-210
道德实战在整个道德生活、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其中的着重点为:强化自律,强化调节能力,强化伦理责任意识。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中凝聚着大学的理想与宗旨,是大学时理念也即大学的指导思想的延展、深化和具体化。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精神教育,可通过“两课”教学、校园化建设等途径具体实施,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能在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指引和激励下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及教育对象的变化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大学生理解,并自觉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于行为的任务,促使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方式和途径上寻找革新的突破口,而体验式教育区别于以说教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方式,运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儒学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儒学作了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如何从中汲取营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从五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耕地面积基本上没有扩大,农业劳动力减少了三分之二,而农业生产率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美国今天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国。美国农业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农业院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便是其中的一所。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向人们提出了如何重新认识德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课题。即高校应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内容、形势和方法,来教育大学生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社会主义高校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三“面向”的“四有”人才。为了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实现教育为建设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校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大学生提出的四个统一 ,阐述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德育的主要任务 ,并提出高校加强德育的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浅议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将高校德育作为一个学科来加以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德育师资队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充实,从而建设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德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的现代困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高校德育的困境从两个方面凸显出来,首先是网络制造了一个坚硬的德育难题,表现为网络中的多元异质道德文化对"中心———边缘"两极框架的瓦解,网络行为的自由性导致控制手段的失效,以及人机交往与"网络沉溺"导致道德冷漠和心灵扭曲等;其次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制度教化的缺失,人与崇高的疏离,现实社会中的伦理恐慌等。高校德育的困境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 ,高校德育惟有创新 ,才能拓展其生命空间。高校德育的创新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大力度的创新 ,其中主要是德育观念的创新、德育内容体系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的德育需要良好的德育环境,高校总务工作作为学生德育环境重要因子之一,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影响。尽管要逐步使高校总务工作“社会化”,但其第一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服务,所以在质上它将永远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务工作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学生德育产生影响。影响效果大体可分为人生观、理想、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总务工作者的“德育形象”对学生具有榜样作用,因此高校总务工作者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紧,使其与学生的德育环境相一致。这样才能使高校总务工作与学生德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必须吸收民法精神,走出在地位上忽视学生主体性,在价值取向上与市场经济道德价值取向相悖,在内容上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引发大量的伦理冲突和道德困惑:市场经济扩张对道德本质属性的解构;科技发展带来的对生态伦理和科技伦理的呼唤;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爱国性的坚持等等。对此,高校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切实实现“从天上回到地上”、“从外在转向内在”。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将高校德育作为一个学科来加以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德育师资队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充实,从而建设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德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基于此,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中,也应从育人的总体目标出发,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自觉主动地把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外,延伸到学校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中去。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育教学之中,笔者的实践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德育环境的深刻变化,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特征,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要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德育积极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体现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