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安达市羊草镇火星村在没有一亩草原的情况下,发展成为千头奶牛村。截止1991年末,奶牛存栏1260头,户养普及率达到85%以上。1991年人均收入1130元,其中养牛收入占70.6%。在无草原农区要依靠种植适宜奶牛生长发育的青贮、青刈等饲料。与传统的草原型奶牛生产相比,农区奶牛生产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饲料上,由依靠草原转变为自行种植,即按照奶牛的营养需要种植相应的饲草饲料,经加工、处理为奶牛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二是在饲养方式上,由半舍饲转变为全舍饲实行统一管理科学饲养。 火星村的实践说明,发展农区奶牛生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自从<黑龙江省草原条例>发布实施后,农村养牛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由放牧饲养改为舍饲圈养.舍饲养牛对农村养牛户来说很不习惯,也缺乏舍饲养牛的技术.笔者从事多年畜牧专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现将犊牛和肉牛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草原禁牧政策的贯彻执行,奶牛放牧经营的传统习惯已被全舍饲、标准化饲养方式所取代。走节粮型的养牛之路,广开饲料来源,玉米青贮饲料生产和秸秆微贮技术的广泛采用,已成为现代科技养牛的必然。在多年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草原禁牧政策的贯彻执行,奶牛放牧经营的传统习惯已被全舍饲、标准化饲养方式所取代。走节粮型的养牛之路,广开饲料来源,进行玉米青贮饲料生产和秸秆微贮,已成为现代科技养牛的必然趋势。但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常看到一些养牛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肉牛饲养业的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过去那种靠天养牛的传统饲养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肉牛生产的需要。于是人们就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以促进肉牛业的发展,提高牛肉的产量及养牛的经济效益。现在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肉牛生产技术—肉牛的舍饲强度育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肉牛热”的兴起,群众性的季节性育肥肉牛和短期育肥肉牛已成热门,肉牛已跻居与奶牛、生猪等经济家畜同等重要地位,肉牛生产在支柱性产业牛的重要地位已被人们所认识,并逐步由传统饲养向科学化饲养转变,由分散性饲养向专业化、规模化饲养转变.为此,如何利用现代科学养牛技术指导肉牛生产,缩短育肥期,提高增重速度,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肉牛育肥者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养羊业正悄悄由牧区养羊为主逐渐向农区发展,而农区传统的靠天养羊粗放管理方式很难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农区养羊业的快速与规模化发展,舍饲肉羊业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区南北疆广大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但是南疆贫困地区养殖户对肉羊舍饲饲养技术掌握不过关,生产力低,致使经济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我区肉羊业的发展。为了提高肉羊舍饲饲养管理水平,结合近年来对于舍饲肉羊生产方面的研究,特制订了舍饲肉羊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8.
绒山羊的舍饲、半舍饲是实现由传统靠天养畜、粗放经营、数量增长型向现代建设养畜、集约经营、质量效益型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通过舍饲、半舍饲把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优良牧草种植的多样化是保证舍饲、半舍饲家畜营养平衡,降低饲养成本及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绒山羊舍饲与牧草种植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绒山羊的舍饲、半舍饲是实现由传统靠天养畜、粗放经营、数量增长型向现代建设养畜、集约经营、质量效益型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通过舍饲、半舍饲把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优良牧草种植的多样化是保证舍饲、半舍饲家畜营养平衡,降低饲养成本及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不孕是广大奶牛养殖场户在实际生产中一种常见疾病。由于不孕,母牛不能正常繁殖,延长了产犊间隔,有的奶牛因长期不孕导致生产能力丧失而失去饲养价值被迫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2003年以来,安达市奶牛生产从半舍饲向全舍饲方面转变,在生产过程中,但由于养殖场户管理不当,出现少数的奶牛不能及时发情、配种、产犊和出奶,极大地降低了养牛的经济效益,从而挫伤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因此,为尽快帮助养牛户有效地防制奶牛不孕,结合奶牛业的生产实际,谈一谈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提高奶牛健康水平1.1注意事项⑴防止奶牛个体过胖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的转变,羊群由放牧方式向舍饲和半舍饲方式过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本地大批引进了鲁西小尾寒羊和麦盖提等优良品种,饲养方式上由粗饲转变为精粗饲料搭配。但新的疫病较多,特别是乳房炎在舍饲羊群中较为常见。本病急性感染会造成个别母羊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洮儿河下游。全县总幅员面积805万亩,其中草原面积290万亩。占总幅员面积的36%,由于地处北方,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3.2℃,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草食家畜的优越条件,但严寒而漫长的一冬,对家畜正常生长、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导致了“夏胖、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广大农牧民养牛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为了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改变传统的冬季敞圈养牛习惯,向半舍饲过渡,利用塑料膜封闭原敞圈畜舍,充分利用白天太阳能的蓄积和夜间畜体自身散发的热量,提高舍内温度,避免牲畜抗严寒而消耗大量能量,增强安全越冬过春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提高仔畜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在白音套海畜牧场选择了15户家庭牧场饲养的杂种牛在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1986、87两年冬季的扣棚和不扣棚养牛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不孕是指母牛到繁殖年龄后或分娩后的一定时间,经过多次配种不能受胎。是奶牛业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由于不妊娠产期推迟,母牛不能正常繁殖,延长了产犊间隔,有的奶牛因长期不孕导致生产能力丧失而失去饲养价值被迫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尤其近几年农业部提出“要保护草原,实施禁牧”战略以来,我市从2003年以来,就推行“舍饲养牛技术”,但由于管理不当,个别养牛户出现奶牛不能及时发情、配种、产犊、出奶,极大地降低了养牛的经济效益,从而挫伤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因此,为尽快帮助养牛户有效地防治奶牛不孕,特谈一谈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奶牛饲养管理由粗放向集约化舍饲的转变,奶牛由主动采食转向被动采食。奶牛的自我营养调控功能相对削弱。日粮成为提供奶牛所有必需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日粮的供给和平衡关系到整个牛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农村家庭饲养奶牛已是蒸蒸日上,但其饲养方式、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粗放状态,饲料消耗多、种类单一,奶牛产奶量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广大奶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饲养奶牛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目前,饲养不足5头的奶牛户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有些养殖户因奶牛数量少,所以饲养管理粗放,有的甚至不懂养牛技术,导致养牛效益不高。笔者通过深入村屯开展饲养奶牛效益调查,对个体养牛户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全年连续放牧的家畜饲养方式,通过绵羊冬春暖棚舍饲饲养与放牧饲养对比试验,利用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经济模型对太仆寺旗家畜饲养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家畜能量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家畜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体重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而舍饲可以缓解家畜能量需求不平衡状况。从当年12月至次年4月,暖棚日平均温度和夜平均温度分别比室外温度提高10℃和5℃,且差异显著(P〈0.05);在此阶段对家畜进行暖棚舍饲饲养,可减少母羊掉膘量3 kg/只,羔羊可增重1.25 kg/只。冬春季节实施暖棚舍饲对提高典型草原家畜圈舍的温度,减少家畜体能消耗,减少家畜掉膘量和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往奶牛粗放式饲养,大多都是半放牧、半舍饲饲养方式,不需要单独增加运动量。近年来,随着草原禁牧工作逐步推进到位,奶牛科学化、标准化饲养技术将贯彻到奶牛饲养管理全过程中。奶牛实行全舍饲饲养方式后,运动场空间相对较小,奶牛每天的运动量不足,会给奶牛生产带来诸多问题,造成奶牛生产力水平降低,相对效益下降。逍遥运动的主要作用加强血液循环,提高产奶量因此,预防蹄病的发生,强健四肢维持正常的繁殖能力,预防难产、胎衣不下,加强消化功能,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舍饲奶牛进行逍遥运动是日常饲养管理中的一项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肉牛实行科学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有利于保护和维护肉牛的健康生长,能提高其繁育能力和产肉性能,不断降低饲养成本,最终达到提高肉牛饲养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以建设“西部草都”为契机提高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和粮改饲示范区建设的实施,不断扩大优质紫花苜蓿和玉米种植面积,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的路子,推动了养殖业快速发展。养牛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已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但部分农户养牛仍存在饲养粗放,日粮搭配不科学的现象,导致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个体户养奶牛存有饲养规模小,科学技术含量低和管理粗放等制约,所以突出存在着产奶量少,疾病多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从而制约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奶牛业的发展和养牛经济效益的提高,笔者根据近年来各地饲养奶牛的一些先进经验,总结了“十”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