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生物量及精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合理的紫苏栽培技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0cm×20cm、25cm×20cm、20cm×20cm等3个不同种植密度,设置有机肥、复合肥、混合肥(有机肥+复合肥)3种施肥方式以及移栽、直播2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精油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与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地上部生物量,以高密度复合肥直播的紫苏生物量最高,为12 056kg·hm-2;密度、施肥、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精油含量,以低密度施用复合肥直播的紫苏精油含量最高,达0.417%;紫苏精油产量受施肥、种植方式影响,但在不同种植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以低密度混合施肥直播的紫苏精油产量最高,达41.0kg·hm-2。因此,低密度、混合施肥、直播有利于紫苏精油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玉米品种龙单42的最适种植密度和最佳施肥量,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单4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单42的最佳密度为61 538株·hm-2,施肥水平为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100kg·hm-2,此条件下产量最高,为13 269.25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移栽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水稻合理种植密度、最佳群体内部微环境,为水稻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宁粳3号’和‘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种植密度为23.85×104穴·hm-2(RS1,行株距为30 cm×14 cm),27.75×104穴·hm-2(RS2,行株距为30 cm×12 cm),28.65×104穴·hm-2(RS3,行株距为25 cm×14 cm),33.3×104穴·hm-2(RS4,行株距为30 cm×10 cm),33.3×104穴·hm-2(RS5,行株距为25 cm×12 cm),40.05×104穴·hm-2(RS6,行株距为25 cm×10 cm)。测定水稻抽穗期和齐穗后20 d群体内部光照强度、温湿度和CO2浓度等生态因子,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S4处理的产量最高(‘宁粳3号’为10 671.48 kg·hm-2,‘南粳9108’为10 346.14 kg·hm-2),RS6处理的产量最低(‘宁粳3号’为9 470.61 kg·hm-2,‘南粳9108’为8 866.01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群体内部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有较好的规律性,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中部、上部的温度和湿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群体内部光照强度的表现比较复杂,总体上看RS4处理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光照强度,产量也最高。[结论]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而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又受到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RS4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最协调。  相似文献   

4.
以十字花科蔬菜小松菜为研究试材,采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井上政微生物肥料和黄腐酸钾3种肥料和3个施肥水平及3种种植密度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最佳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和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株产量,包括叶重、叶柄重,还是叶柄重/单株重或单位面积产量,决定经济性状和出口商品利用率大小的主要因子是种植密度,其次是施肥量,肥料种类影响最小。施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最佳施肥量为1 125 kg.hm-2;在施用345 kg.hm-2NPK复合肥基础上,井上政微生物肥料和黄腐酸钾的最佳施用量均为300 kg.hm-2。提高小松菜的出口商品利用率的最适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获得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组合是A2B2C3,即施用300 kg.hm-2井上政微生物肥和345 kg.hm-2复合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水稻品种龙粳57的适宜栽培模式,以糯稻品种龙粳57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20和24穴·m-2)、4个施氮量[0 kg·hm-2(N0)、115 kg·hm-2(N1)、138 kg·hm-2(N2)和161 kg·hm-2(N3)],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糯稻品种龙粳57不同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黑果蔗生产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为:种植密度4.5-5.0段·m-1双芽苗,有效茎4.35-4.95万株·hm-2;施纯N787.5 kg·hm-2、纯P 787.5 kg·hm-2、纯K 787.5 kg·hm-2、有机肥4500 kg·hm-2。当密度增加至5.55万株·hm-2,则导致果蔗个体之间争水争肥,影响龙黑果蔗的茎粗,从而影响其商品性。果蔗单茎重与果蔗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肥量增加到纯N 900 kg·hm-2、纯P 900 kg·hm-2、纯K 900 kg·hm-2时,则导致单茎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尿素施用量163.05~191.55kg.hm-2;过钙施用量546.6~653.4kg.hm-2;硫酸钾施用量510.3~614.55kg.hm-2;种植密度5.45万~5.80万株;②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钾肥>密度>氮肥>磷肥;③各因素间对产量影响皆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④较高水平的施钾量和施氮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⑤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大中薯率高。  相似文献   

8.
设计5个种植密度和4种施肥水平,对花生新品种山东丰花5号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丰花5号产量影响不同,丰花5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6.0万株/hm2,最佳施肥水平为188.0kg/hm2的(NH4)2PO4.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10.
紫山药地方品种种植密度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山药台州地方品种进行种植密度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40 cm × 55 cm为宜,667 m2基肥施三元复合肥20 kg,第1次追施三元复合肥15 kg,第2次追施三元复合肥15 kg加硫酸钾15 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玉米密度的一项有效措施。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出紧凑型品种江单1号;130 cm大垄双行株距20 cm,密度76 900株.hm-2;在施用有机肥22 50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化肥750 kg.hm-2(磷酸二铵360、硫酸钾150、尿素200、硫酸锌40 kg.hm-2,除尿素作追肥外,其余肥料均作种肥)为最佳组合,比其它处理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油杂7819为试验材料,研究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措施下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有较大影响;在鄂北地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氮肥水平为纯氮270kg·hm-2,密度45万~60万株·hm-2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西红花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长三角地区西红花栽培的高产关键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球处理方式、不同肥料配比及栽种时间、种植密度和球茎大小等因素对西红花生产和球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种球处理方式为整球茎保留膜质鳞片并去除多余侧芽;肥料施用以N450 kg·hm-2,P2O5 225 kg·hm-2和K2O 225 kg·hm-2为宜;栽植选用大球茎,最适种植密度为10 cm×10 cm,最佳栽种时间为11月下旬至12月初,采用精细管理,可获得较高的球茎产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籽仁产量效应主次排序为ACBD,以处理6(A_2B_3C_1D_2)的小区平均籽仁产量最高,但根据K均值大小选出的最优组合为A_2B_3C_1D_3,即:花生品种福花8号在沙性土壤中栽培,在基本苗27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以畦宽90cm(含沟30cm),畦面宽55cm、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全生育期施用纯N 52.5kg·hm~(-2)(N∶P_2O_5∶K_2O=1∶1.2∶0.8,其中P肥全部用作基肥,N、K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花生出苗后13d采取畦边撒施(覆土)的方式追施苗肥,盛花期叶面撒施450kg·hm~(-2)石灰的种植方式为佳。机械收获地面损失测定结果,组合交错种植方式的地面损失率是传统等位等距种植方式的1/6,是等距交错种植方式的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密度对高产玉米(>15 000 kg•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玉米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两年在新疆和宁夏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一个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万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之上分析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两年多点共68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7 675.5和20 503.5 kg•hm-2,其中有47个处理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对产量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要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最低、最高密度分别为5.25万株/hm2和16.28万株/hm2;最低、最高收获穗数分别为6.66万穗/hm2和13.84万穗/hm2;最低、最高穗粒数分别为365和657粒;最低、最高千粒重分别为237和404 g。【结论】密度与单产呈抛物线关系,以10.5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着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最适值范围变窄的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粒数呈增加并趋于不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配方施肥对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产量,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的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也随之增加,在氮240.0 kghm-2,磷84.0 kghm-2,钾120.0 kghm-2时达到最大;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之间的回归关系。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质量分数。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 kghm-2,推荐施肥指标氮为286.1 kghm-2,五氧化二磷为95.2 kghm-2,氧化钾为159.6 kghm-2。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图1表2参20  相似文献   

17.
青刈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青刈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肥密条件下,青刈甜高粱的总鲜重产量显著高于相应常规收获处理的产量,采用混合肥总量为236.30 kg.hm-2,密度为30万株.hm-2的垄上双行处理进行青刈是最佳利用方式,产量可达68.20 t.hm-2;青刈甜高粱总体效果表现为鲜重产量高,植株鲜嫩,即可青贮又可青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30年生不同林分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杉木生长存在影响,密度为450、540和630株.hm-2的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26.69、23.46和22.50 cm,差异显著,平均树高分别为20.33、18.78和17.29 m,差异不显著。从单株材积、蓄积量、出材量和出材质量看,林分密度以450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19.
菜用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马铃薯主产区龙海,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不同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对优质菜用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K肥、P肥.经计算机上模拟寻优,获得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产量高于35 832.75kg·hm-2的优良组合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