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是种植柑橘爱好者,从1987年认识《农村新技术》起,20年来我把她当作良师益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运用刊中的科学技术种植柑橘,喜获丰收,水果光亮照人,好看又好吃,每500克比别人多卖0.2元,而且供不应求。使我感受最深刻的是,2005年黄龙病袭击我地,绝大多数的柑橘园遭受毁灭。我心急如焚。《农村新技术》2005年第6期刊登了《卡甘、橙、柚果树黄化病的成因及防治》一文,她是一场及时雨,使我茅塞顿开。我用心阅读,细心领会并付诸实践,使我的果园免遭黄龙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回到家里,使我感到大吃一惊的是,妻子脱胎换了骨。她打扮得使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十岁。她那大方的微笑和妖艳娇羞的表情告诉我,她是一个很神密的  相似文献   

3.
征服     
后来,我考取了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她却名落孙山。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我发现她穿着最时髦的衣裳主动来见我。见我身上的衣服脏了。她帮我脱下来然后不停地洗。那日,她还硬把我拉进她家里,亲自下厨。为我炒了六个菜。她和她的家人对我的极度热情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从此。她成了我家的常客,凡是她眼里能看到的活.她总会默默地帮我干完。  相似文献   

4.
请你昕我说     
石生 《吉林农业》2004,(6):40-40
孩子们的天真和善良使大人们都低下了头。宋婶领着孩子只好回家去。晚上,我还惦记着艳梅的伤口,把我没有舍得吃的甜瓜送给她吃,并不只一次地询问她的病情。晚风袭袭清爽怡人。天上的星星是被我们无数次数过的。徐晓艳见我那样关心艳梅,她非常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小男子汉,我打心里佩服你。对了,你算过卦吗?卦里怎么说  相似文献   

5.
文坛泰斗、百岁寿星冰心在晚年对死神有一种无畏的达观和幽默,她身体不好,有人请来气功师为她发功。气功师发了一会儿功,问她:“凉吗?”她说:“不凉。”又发了一会儿功,问她:“热吗?”她说:“不热。”最后她说:“你们别弄了,我这个人是‘刀枪不入’。”幽默的回答,顿使满屋笑声不断。  相似文献   

6.
我是20年前即1987年开始订阅《农村百事通》的,随着她的不断成长,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和终身伴侣,也是我致富路上的好向导。通过学刊用刊,使我生活充实,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许多农业知识,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捕捉到大量的致富信息,加强了自身的保健意识,总之,她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最典型的有这么几件事:  相似文献   

7.
在我和妻子的婚姻中,有件事让我感触颇深。不久前的一天,妻抽得两天假回家看望父母。回家那天,我牵着她温软的手穿过热闹的街道,就连遇见她的朋友,我也没有松手。回到家,她突然扑在我的怀中,双手把我的腰搂得紧紧的,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一举动吓我一跳,正想开口“骂”她神经病,细看之下,她那双大眼睛却闪烁着泪花。她充满柔情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你好久没这样牵我的手了。”呵,原来她竟是这样的脆弱,这样的容易满足,一个牵手的动作竟使得她如此激动。坐下静思,自己确实很久没牵过她的手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在节假日…  相似文献   

8.
我叫张洪妹,今年39岁,是江苏省阜宁县杨集镇樵农村一组万只鸡场的场长。13年来.我共饲养蛋鸡10多万只,获利20多万元。每当人们到我这儿求教养鸡经验时.我都乐滋滋地向他们介绍我的“技术顾问”——《农家致寓》,是她给了我创业的勇气。是她为我指点了迷津.是她教会了我养鸡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读过的杂志很多,让我常怀感恩之心的却很少。感谢《中国农垦》,是她成就了我,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0.
叔嫂情深     
朱敬波 《百姓》2001,(10):44-45
我的嫂子十分漂亮,且又贤淑聪慧。她比我大五岁。结婚不到一年,我哥便离她死去。我哥死了以后,嫂子的脸上有了愁云。为了使嫂子宽心,我经常有意地接近她,帮她做事,陪她说话。日长月久,我感到了我对嫂子的依恋 。  相似文献   

11.
读者张军问:我与前妻因感情不合于2004年8月5日协议离婚.我将孩子(刚满8周岁)的生活抚养费一次性付清,孩子跟随我前妻共同生活。可是不到两个月,前妻在未同我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将孩子的姓和名全部更改,她的这种做法使我的精神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多次与她交涉均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农村青年,当我初读《农村百事通》时,便对她产生了好感。以后每期每篇文章我都认真细读。《农村百事通》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文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运用,她给了我知识和力量,指导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她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致富“通”!  相似文献   

13.
我坚持订阅《农村新技术》已有13个年头,她一直是我最珍贵的精神食粮。她使我学到了一技之长,增长了文化知识,改善了生活,也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和传统观念,让我们农村朋友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用我的  相似文献   

14.
吴小艳——其实我不是一个成功者,我只是在为我的梦想而努力。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一步一步的靠近梦想,仅此而已。敢拼搏的吴小艳吴小艳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对于弟妹众多的她来说,压力更是特别的大。17岁中专毕业后便留在贵阳开始了她的奋斗,当初那个三餐不济的她没有想到过她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一个平凡而了不起的女人。她,是一艘停不下的船。她,是一束科技大海中的烛光。我越了解她,就越不敢轻易动笔,却越想了解她。了解她以前,我只是凭着她的容貌猜她,觉得她的性格应该是柔弱的。因为她个头不高,白皙的脸上总是泛着笑意,颇有大家闺秀的风采。65...  相似文献   

16.
石生 《吉林农业》2005,(2):38-38
(接上期)李丹是个消息非常灵通的人。她见我失恋了,总是主动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为了彻底把晓艳姐从我的记忆里抹去,我顺水推舟地和她相互偎依一起。有时,我常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用理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石生 《吉林农业》2007,(2):41-41
“我75公斤,还不把你压垮了。” “天啊,你简直是小胖猪。”她说罢,双手扶着我的腰,然后让我轻轻地躺在她的床上。  相似文献   

18.
程成 《新农村》2010,(3):38-38
编辑同志: 我和李某都是一家制造公司的员工,负责钢筋的切割,我是上午班,李某是下午班。三个月前,李某来接我的班时,让我替她开半小时切割机,因她要去报销些发票。我答应了。谁知仅过了20分钟,因插销断裂,飞轮飞出,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的前身是《科学种田》,我与她的相识在1971年。那年我17岁.《科学种田》发到各个生产队,队长是我的远方叔叔,又是隔壁邻居,于是我看到了她。初次相识,我便喜欢上了她。她从此与我相伴,一读就是10几年。1984年,《科学种田》更名为《当代农业》,我开始自费订阅,一订又是10几年。1998年.《农家致富》创刊,两本杂志比翼齐飞,各有千秋.我同时订阅,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2002年,两本杂志合刊,沿用《当代农业》的名称,2004年,正式更名为《农家致富》,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刊物。她内容丰富,融政策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很适合农民朋友口味。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农家致富》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和我周围的人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李德勇 《新农村》2008,(2):35-35
编辑同志:我是一家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工,妻子是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每年收入不少,家里也有了近10万元的积蓄。然而前不久我妻子因车祸死亡。第二天一位银行信贷员便找到我,说我妻子欠银行贷款8万元,要求我替她还贷。可是妻子是以其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户,我又从不参与她的经营活动。我们的家庭积蓄中也只有5万元是我妻子的遗产。因此我认为只有用这5万元再加上她经营中剩下的那些财产来清偿银行的贷款,可银行则认为其余3万元应由我替她偿还。我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