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发泡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竹材液化产物树脂发泡,制备新型墙体材料。在已进行竹化液化和树脂化优化工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发泡剂为正戊烷;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发泡剂、填料和固化剂等用量,对发泡材料表观密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在试验得出优化工艺的条件下,制得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约0.14g/cm3,压缩强度达454.5kPa。  相似文献   

2.
以苯酚和聚乙-醇-400为液化剂合成竹材液化树脂,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固化剂、发泡剂、交联剂等,制备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分析质量填充系数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填充系数从1.73增至2.73,发泡材料的压缩强度增强,热稳定性能良好,阻燃性能略有下降.当质量填充系数为2.27时,发泡材料的压缩强度为0.15 MPa,临界氧指数为31%,可满足外墙泡沫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沙柳液化产物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U/EP IPN)泡沫的最佳发泡工艺,以沙柳液化产物和异氰酸酯(MDI)、环氧树脂(EP)为主要原料,水为发泡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纳米有机蒙脱土(OMMT)为形核剂进行试验,探讨了EP、MDI、辛酸亚锡、水和OMMT的添加量对泡沫材料表观密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泡沫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各主要原料和发泡助剂对泡沫轻质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由大至小分别为:环氧树脂添加量异氰酸酯添加量催化剂辛酸亚锡添加量发泡剂水添加量OMMT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工艺所制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为0.091 g/cm~3,压缩强度为0.835 MPa;随着EP添加量的增加,IPN泡沫的热稳定性有所增加,添加OMMT对泡沫材料的阻燃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对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及人造板覆面的复合发泡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树脂发泡材料的性能优良,表现密度为0.128 g/cm3,压缩强度为0.22 MPa,导热系数为0.032 W/(m·K),氧指数最小值为41.7.制成的水泥纤维板覆面复合发泡材料,隔声效果良好,隔声量为37 dB;竹帘板覆面复合发泡材料达到B1级难燃材料的要求,为市场提供一种全新的建筑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竹材加工剩余物液化及液化产物制备发泡树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苯酚和聚乙二醇-400复合液化试剂,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液化和液化产物的树脂化试验。采用单因素法,探讨主要工艺因素对液化效果及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得到竹材酚醇复合液化工艺及树脂化工艺的优化参数。利用液化产物制备的树脂,可用于制造建筑用发泡材料,提高竹材加工剩余物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的性能与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生产性试验,对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对其性能和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成熟,可实现重复性生产;参考或借鉴相应的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可全面测试材料的性能;产品规格尺寸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林产工业》2015,(3):61-62
<正>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的性能与技术要求文章根据生产性试验,对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对其性能和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成熟,可实现重复性生产;参考或借鉴相应的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可全面测试材料的性能;产品规格尺寸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要求。[刘乐群,钱华,王进,等.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的性能与技术要求.木材工业,2012,26(5):9-13.]  相似文献   

8.
将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分别置于土壤微生物侵蚀、干(湿)热老化、氙光辐照条件下一定时间,采用热重、红外及电镜扫描法,对比分析处理前后材料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该材料易于被微生物降解;经干热、湿热老化处理后,材料的质量降低,压缩强度反而提升;经氙光辐照处理后,其质量和压缩强度下降.在实际应用中,该材料经覆面处理后,可作为芯材,用作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竹材液化产物制备高轻发泡墙体材料的防水性能,分别采用添加疏水剂和表面涂布疏水涂料的方式进行疏水处理,并评价疏水剂种类及其添加量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样制备过程中添加疏水剂,材料的压缩强度和疏水性能均可得到改善,添加3%的KH-550或5%的KH-560时,材料的疏水性达到疏水水平,压缩强度达到LY/T 2484—2015的要求;表面涂布疏水涂料对材料压缩强度无影响,其疏水性接近超疏水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微孔发泡麦秸/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秸粉和聚乙烯中加入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以挤出成型的方式制备麦秸/聚乙烯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研究麦秸粉、AC发泡剂用量及麦秸粉粒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发泡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密度;当聚乙烯、麦秸粉及AC发泡剂的质量比为100:30:2,麦秸粒度为80~120目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苯酚为液化剂对芭蕉芋渣进行液化,获得的液化产物树脂化后用于制备发泡材料。探讨液固比、温度、催化剂对芭蕉芋渣液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芭蕉芋渣液化物的树脂化制备发泡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苯酚与芭蕉芋渣的质量比为6以上获得较好的液化效果;温度在120℃时,残渣率较低;用硫酸(98%)作催化剂比磷酸、盐酸的效果好。芭蕉芋渣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液固比6,温度120℃,催化剂为硫酸(98%)、用量5%,液化时间是60 min。制备的芭蕉芋渣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为1.09%,可在一定意义上取代酚醛树脂,既能减少成本,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木质素结构特点,探究一种木质素基泡沫炭制备方法,为木质素制备新型炭材料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产品。【方法】以酶解木质素为碳质前驱体,以氯化锌和酚醛树脂为催化剂和增强剂,在未添加发泡剂的情况下,经混合塑化、发泡、固化、炭化等工艺制备木质素基高比表面积泡沫炭;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分析木质素发泡机理、过程以及制备的泡沫炭结构;通过测试泡沫炭的密度、机械性能、开孔率等质量指标,探讨发泡温度、氯化锌和酚醛树脂用量对泡沫炭结构的影响。【结果】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锌显著催化并降低木质素热分解温度,使木质素发生热分解的温度与发生软化/塑化的温度重合,为木质素热分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发挥发泡功能提供合适温度区域,酚醛树脂与木质素之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赋予发泡前驱体较好的韧性和强度,为木质素自发泡提供基础。160~180℃是合适的发泡温度;氯化锌用量显著影响泡沫炭的密度和孔隙率,酚醛树脂用量主要影响泡沫炭的孔泡尺寸和开孔率。在未添加发泡剂的情况下,采用自发泡方法制备出体积密度为0.26~0.46 g·cm-3、孔隙率为74%~85%、开孔率为82%~9...  相似文献   

13.
张桂兰  王正 《林产工业》2008,35(1):30-35
为了获得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以聚合物发泡技术与人造板工艺技术结合制备超低密度生物质纤维基复合材料,通过发泡手段使材料密度降低的同时提高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重点研究发泡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碳酸氢钠为发泡剂对生物质纤维基复合材料进行发泡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经方差和极差分析可知,本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施胶量为25%、发泡剂加量6%、热压温度165℃、热压时间6min。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系统的总结了影响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的相关因素:发泡剂的种类和用量、界面改性方法、增强纤维的种类和添加量及加工工艺等,并提出了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催化剂、发泡剂、稳定剂、阻燃剂、增强剂等主要添加剂对木粉增强聚氨酯仿木材料生产时发泡反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33和PC-35两种催化剂对发泡工艺都具有显著影响;发泡剂HCFC-141b的用量对组合聚醚体系具有显著的降粘作用;泡沫稳定剂L-6950用量越大,泡孔越细,但用量过多反而易导致泡孔塌陷;复合阻燃剂TCEP与DMMP对组合聚醚体系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为保证组合聚醚体系黏度,木粉添加量和粒度应分别控制在7pphp左右和80~100目.  相似文献   

16.
竹材液化制备墙体新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我国竹材加工利用现状,介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小径竹液化发泡制备轻质高强度墙体工程材料技术"的背景及主要技术内容。该技术利用小径竹及竹材加工剩余物,在催化液化及液化产物树脂化、液化树脂制备发泡材料,及液化树脂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方面,具有突破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备一种适用于立体绿化的轻质整体栽培基质,基于一步法发泡合成聚氨酯泡沫工艺,采用绿色环保全水发泡方法,将聚氨酯泡沫与有机物质泥炭土复合形成一种聚氨酯-泥炭土轻质发泡材料。以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异氰酸酯、硅油和具有一定含水率的泥炭土为原料进行混合发泡制备聚氨酯-泥炭土轻质发泡材料,考察了泥炭土的用量、含水率,也探讨制备过程中搅拌时间对聚氨酯-泥炭土轻质发泡材料回弹性能,表观形态,密度(体密度、视密度、湿密度),开孔率,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泥炭土用量为60%、70%、80%时,聚氨酯-泥炭土轻质发泡材料回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当泥炭土用量为70%、搅拌时间为180 s、泥炭土含水率为80%是最佳配比,聚氨酯-泥炭土轻质发泡材料的主要性能较佳且优于其它绿化基质材料,体密度达到0.101 g·cm-3、开孔率达66.87%、吸水率可达656%。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对比观察,泥炭土的加入未影响聚氨酯泡沫内部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且改善了聚氨酯泡沫的孔隙结构并增强了其吸水性能,其内部结构均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PVC基木塑复合微发泡材料的概念、应用及性能特点;概括了国内外木粉界面改性、发泡剂及其他助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分别从界面改性方法、发泡剂和发泡助剂的种类及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工业麻秆芯缓冲包装材料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蕊 《山东林业科技》2011,41(3):13-15,112
对机械法制备工业麻秆芯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胶黏剂的添加顺序为聚乙烯醇、明胶、甲基纤维素,质量比为2:1:1。机械法制备发泡缓冲材料的优化工艺为:麻秆芯纤维添加量为30%,胶黏剂用量为15%,发泡剂用量为2%,填料用量为15%。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发泡材料外观量化评分为10,密度为0.092g/cm3,回弹率为20.5%,初步达到缓冲包装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微波加热条件下,采用酸性聚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剂进行杨木液化,并利用液化产物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备液化木基聚氨酯泡沫。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可以快速制备性能良好的木材多元醇液化产物;适宜的液化工艺条件为:木粉含水率4.7%,微波功率500W,液固比2.5,液化时间15min;液化木基聚氨酯泡沫的表观密度和压缩强度分别为0.038g/cm3和68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