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玉霞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5):100-102,13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文化建设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严重滞后的乡村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厘清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的辩证逻辑关系之上,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即建设自信不足、资金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建设人才匮乏,并从政府、宣传与引导、盘活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合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40-4343
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创造具有中国乡村景观意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65-266
从乡村景观的构成和特征入手,分别从历史文化、田园风光、农耕景观、乡村生态四方面阐述其在园林设计过程的融入方式,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既符合城市居民对乡村景观的追求,也能部分解决乡村居民不能较快融入城市生活的难题,成为近年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热点。该文结合实践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促进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涛 《农业与技术》2021,(9):113-11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乡村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乡村景观的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风景园林建设和乡村振兴相融合,有利于形成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基于此,本文针对目前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结合景观建设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对乡村振兴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理念分析,总结出了乡村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原则和方法。研究认为,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归根到底是将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过程,对乡村地域元素的挖掘和如何发挥这些地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作用是乡村景观营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而乡村村容和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实际和遵循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保留乡村乡貌,留住青山绿水,打造美丽乡村.本文在阐述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  相似文献   

8.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感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是以田园风景为主的生态景观,具有地域性、生产性以及审美性三个方面特征,同时从表现形式上进行划分,乡村景观包含了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加强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效果,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历史文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农村体验建设,加强城市与乡村景观的相互融合,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对乡村振兴构成了现实障碍,亟需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振兴共识机制。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民众、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各方主体的创新创造与通力配合;同时还依赖科学的路径:一是激发原住民的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借助乡村旅游实现对乡村文化的再造与重塑。只有凝聚各方共识,坚持内外结合才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乡村的建设发展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塑造村庄现代化风貌,并使农民重返乡土秩序的和谐.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及其任务的复合性与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特点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阴阳太极”式结构.风景园林作为人地关系协调者、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必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驱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了风景园林研究更多更新的领域和更加广阔的新舞台,必将激发出风景园林前所未有的新动能.因此,风景园林学的发展应当抓住新时代契机,让乡村建设带动独特的中国风景园林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以“公共文化空间”概念指称乡村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了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未来研究重点,对新时期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对2012—2022年10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结果/结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研究和特定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者包括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空间类型、价值功能、发展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重构路径;后者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乡村现代文化空间、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研究。研究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显,研究日渐深化、系统化、理论化。未来可从不同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对比、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数字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特色等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振兴乡村文化需多策并举,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冲击,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日益呈现出衰落之势。振兴乡村文化应从重塑农民的文化价值观、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培育乡村文化建设者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我国村庄落后的现状。如今,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缺失、村民主体意识缺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我们通过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的指引下,沈阳市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缺位和活动开展不足、多元文化交织冲击主流价值观、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科学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旨在为科学指导沈阳乡村文化建设提出规划,进一步推动沈阳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君名 《乡村科技》2021,(16):10-1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从文化层面探讨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尤其是在人的行为模式重塑、乡村业态创新与乡村生态文明维护等方面积极寻求文化原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地域旅游文化效应的基本原理,探究以特色村寨、文化小镇、旅游线路、智慧旅游服务网络和旅游产业多维联系效应等为基点的作用模式,指明地域旅游文化效应的提升路径,以期助力乡村...  相似文献   

17.
张军伟 《新农业》2022,(9):64-65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培养、管理、使用好乡村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任务.为切实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管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一要确立乡村人才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务实人才观;二要自主培养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乡村人才基础;四要健全机制,保障乡村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桂林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景观资源和成功的乡村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喀斯特地貌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价值、田园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乡土文化元素,提出了乌龟河田园综合体特色景观营造设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葡萄峰林景区乌龟河的旅游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通过构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指标的江南乡村景观体系,对江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了“江南乡村景观历史遗迹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创新是承载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民间信仰是体现江南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载体,乡村展馆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在乡村景观中如何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大对民居和遗迹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民间信仰融入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和优化乡村展馆的功能建议,为江南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如何用乡村景观展示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142-143
地域文化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地域文化作为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现代城市建设中保留浓郁的民族特色,以衡阳市地域文化为例,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应用进行分析,推进我国城乡建设与发展特色的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