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主要病害研究概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朱荷琴 《棉花学报》2007,19(5):391-398
以棉花枯、黄萎病为主,就我国近50年来,在棉花病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较详细的总结."全国棉花枯、黄萎病协作组"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病害研究工作的进展,突出表现在棉花枯、黄萎病菌生理型(小种)的鉴定,棉花的抗病机理和抗病鉴定方法研究,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和新品种系的抗病性鉴定,落叶型黄萎病的研究,抗病育种及种衣剂的研制等方面.并认为应加强棉花抗枯、黄萎病遗传,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以及抗虫棉病害发生特点、机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13-14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早,先后育成了86-1、中棉所12号、盐棉48等多个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与棉花有关的病虫害也有了改变,特别是90年代部分年份大发生的棉铃虫,对棉花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棉铃虫的育种工作得到了重视,引进和育成了33B、99B、中棉所29、鲁研棉15号等品种,对棉铃虫的危害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目前,抗虫棉育种已成为棉花育种的主体,但由于抗病棉的特殊性,它在抗虫棉花育种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报道了南京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室等单位开展棉花雄性不育种质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的结果,它包括雄性不育种质的收集和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等多学科的研究及雄性不育种质在杂种棉选育中的应用三部分,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棉花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虫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培育和种植抗虫棉是控制棉花害虫最为经济、有效益的途径。“六五”科技攻关以来,我国在棉花抗虫性研究与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已收集到的6191份棉花资源材料中,对1044份、1020份、1010份和490份分别进行了抗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叶螨性的多点鉴定,对989份进行了抗棉蚜、棉铃虫及棉红铃虫性的多点、同步鉴定,对475份进行了抗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及棉叶螨的多点、同步鉴定;建立了抗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叶螨性的统一生物学鉴定方法及分级标准,探讨了抗这4种害虫的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方法。系统研究了棉花抗虫性的形态及生化机制,初步揭示了棉花抗虫性的遗传规律。培育了30多个常规抗虫棉新品系和3个抗虫棉新品种及6个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系;成功地将Bt基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同时导入棉株并得到了表达。累计推广常规抗虫棉新品种及试种转Bt基因棉新品系35万hm2,直接经济效益1,1~1.6亿元人民币.社会及生态效正亦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转双价基因(Cry1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1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三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表明,三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棉花冷害与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逆性是棉花育种目标之一,也是棉花优质高产的保证,在棉花抗性育种中,应当着重抓好;更新观念,改封闭育种为开放式育种;努力提升棉花育种手段和水平;切实做好棉花品种的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简称BT)基因或BT和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简称CPTI)基因导入棉花(又称双价抗虫棉),培育出的对棉铃虫具有抗性的棉花品种(系).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增加棉区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宝红  丰嵘 《作物学报》1998,24(2):248-256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评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价值,指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持久性,时空性,安全性等问题,从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培育多种类型的抗虫品种轮换种植或混系种植,选用特异启动子或理经因素调控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广谱性抗虫棉花和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棉田生态环境延长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持久性的几种策略,从而为转基因抗  相似文献   

9.
提高抗虫棉繁种质量的综合措施河北省河间市棉花种子公司(062450)哈亮华在抗虫棉示范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之际,如何保持抗虫棉的抗性正常发挥,提高抗虫棉种子质量,是广大棉农和农业技术人员最关心的大事。近几年来,我们在引种繁殖、种管技术、加工贮存等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0.
棉花育种计算机咨询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现代棉花育种技术进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棉花育种计算机咨询系统。该系统以品种资源库、经验库、统计分析方法库三库为依托,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在棉花育种的不同阶段为育种者提供一整套的、定量化的、全面可靠的决策方案,从而使棉花育种减少盲目性、纯经验性,大大提高了育种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信 《种子》2002,(1):62-63
本文论述了由于棉花害虫为害严重必须进行防治,而化学防治失控必须开辟新途径,利用棉花自身抗虫性是最佳选择,转基因抗虫棉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还分析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虫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棉花虫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抗虫棉花新品种。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并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因其抗虫性能够稳定遗传,进而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谢道昕、郭三堆等将Bt和Bt+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并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陆续培育出一批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我国成为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育种研究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抗虫棉花品种(系)的鉴定,选育,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的暴发危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生产上急需在综合防治中利用棉花自身的部分抗虫性抵御害虫的侵害,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本文从棉花种质(材料)的外部形态抗虫性,生理生化抗虫性,外源性抗虫基因导入等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棉花品种(系)的抗虫性鉴定,选育及其研究进展和生产应用现状。还针对抗虫棉研究与利用中存在若干问题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雨 《中国种业》2006,(8):24-2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约有1亿棉农,年种植棉花面积约533万hm^2,棉花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棉花种子产业的稳定发展是棉花生产的重要保证,棉花种子产业的利益分配直接影响着棉农的收入和棉花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上棉花品种繁多、复杂,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杂交转基因抗虫棉制种、杂交棉和常规棉繁种利益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转双价基因(CryL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L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表明,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棉花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外源抗虫基因选择的准确性,以常规非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单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试验材料,选择能扩增Bt基因通用引物和棉花内源基因SAD1的引物,建立了抗虫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常规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和转基因棉花品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确区分常规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和转基因棉花品系;对高代育种品系进行检测表明40%转基因品系中存在单株不能扩增出预期的特异片段,而在非转基因系冈197中存在8.0%的单株扩增出预期的特异片段。该方法可应用于棉花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外源抗虫基因的检测,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7.
对转双价基因(Cry1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1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研究表明,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育种技术的创新与成就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6次棉花品种换代,每次更换使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0、12、16、19、35、41及鲁棉1号、冀棉8号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作出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起,抗虫棉育种、生化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逐渐应用于品种改良,使我国棉花育种的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讨论了我国棉花品种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耐盐碱等方面仍存在的缺陷,并就今后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及改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就棉花“三系”杂种棉育种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专题综述。介绍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种质及利用,不育性的遗传方式,及不育系细胞质对杂种后代的遗传效应,不育花药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代谢特征等。评述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种业导刊》2012,(3):40-40
经过八年的研究、筛选,中国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棉花雄性不育系6001A品种,攻克棉花育种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