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福建、广州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共生的 1 7株根瘤内生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理类群、营养源利用、代谢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 7株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Frankia菌的特征性结构 ,FCc64、FCc92、FCe3 3等菌株还具有串珠状菌丝段。木麻黄内生菌有A、B、AB等 3种生理类群 ,其中B群内生菌多。菌株离体培养具有固氮酶活性 ,且差异显著。多数木麻黄内生菌能良好利用吐温 ,只有少数菌株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内生菌不同生理类群在碳氮源利用、有机酸羧化和代谢酶产生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侵染试验表明木麻黄Frankia菌株不仅可在木麻黄属内种间进行交叉侵染 ,还能侵染杨梅、沙枣和桤木等植物结瘤。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分离培养和宿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普通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根瘤上分离到具典型孢囊和泡囊特征的放线菌Frankiasp.菌株18株,均获得纯培养。BAP是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同一木麻黄根瘤中有不同形态特征与侵染特性的内生菌共存;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在木麻黄不同种内可交叉侵染,还可侵染杨梅、四川木岂木。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弗兰克氏菌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株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的弗兰克氏菌进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菌株在同属不同种木麻黄宿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结瘤,显示其专一性在属的水平上。由异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可以感染木麻黄属的根系结瘤,反映出其专一性在科的水平上。从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分离的这些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沙棘,结瘤率达40%~100%,揭示出弗兰克氏菌具有跨越侵染不同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广东、海南岛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到16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回接鉴定表明,除4株不侵染原寄主植物外,其余12株均具有侵染能力,但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这些菌株在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实验菌株在BAP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Jan B10m,Qmold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掘估计全球每年的生物团氮量约在1亿吨以上,其中共生固氮占了70—80%。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分离非豆科树木根瘤内生菌的工作直到1978年获得世界上第一株Frankia放线菌以来,国际上先后采用1.酶消化法(Callaham等1978年),2.显微解剖法(Berry and Torrey 1979年),3.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Baker,Torrey and Kidd 1979年),4.锇酸消毒根瘤切片法(Lalonde等1981年),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a的引种试验,木麻黄不仅能生长,而且能开花,年高生长46~170cm,胸径年生长量1.8~12.0mm,地径年平均生长量5.1~20.5mm。与乡土树种马尾松相比,木麻黄的平均高、胸径生长量是马尾松的2倍,开花株率23%。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揭示了木麻黄弗兰克氏菌和木麻黄根瘤浸提液能抑制青枯菌生长,弗兰克氏菌Or9302和9021菌株的抑菌效果比其它供试菌株高;粗枝木麻黄的根瘤浸提液抑菌效果较山地木麻黄和普通木麻黄的抑菌效果好。苗圃试验表明根瘤量高的苗木对青枯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沙棘根瘤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科  张小民 《沙棘》1992,5(2):4-10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80—1990年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害虫名录,名录以森林病虫普查为基础,加上近几年的补充调查、鉴定、整理而成。共收集了木麻黄害虫150种,隶属于6目43科。名录以中名、学名、分布的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10.
<正> 木麻黄原产澳洲,约有40余种。我国引种的主要有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三种。为了选择和培育速生、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类型,利用杂种优势,从1974年开始,我们在广东湛江市郊南三林场进行了木麻黄有性杂交试验。几年来,以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种间杂交为主,人工授粉17个组合,授粉花穗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纯培养接种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Frankia纯培养接种木麻黄苗木试验,获得了明显效果,苗高、地径、根瘤数、根瘤鲜重及生物量均比对照高。在4个供试菌株中,接种Br的效果最好,苗高、地径分别为对照的3.5倍和2.7倍,其次是P1。接种效果随着苗龄增加越来越明显。苗木的高度、地径、生物量与根瘤数量、根瘤重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根瘤切片法和根瘤均浆法,从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根瘤中分离出2株根瘤内生菌,并对其形态观察、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C0812S009和AC0812T017的形态特征、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菌株具有典型的弗兰克氏菌菌丝体形态,初步判定为弗兰克氏菌,菌株生理类型为B型,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吐温—8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南部沿海引种了不同种源的木麻黄进行试验。从苗期试验结果看出,以木麻黄生长最好,而细枝和粗枝木麻黄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14.
杨梅根瘤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真 《林业科学》2009,45(1):81-87
以5株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四川桤木的共生Frankia菌株为对照,研究12株杨梅根瘤内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类群、细胞壁类型、营养源利用、固氮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多腔孢囊、泡囊等典型的Frankia结构,杨梅菌株FMrl6、FMr43和木麻黄菌株FCe64、FCe33还具有串珠状生殖菌丝.多数杨梅菌株在有氮培养基中能形成泡囊,固氮活性差异显著.细胞壁类型多为Ⅲ型,菌株FMrl6为Ⅱ型.生理类群有A、B和AB 3种,同一株杨梅根瘤内有B和AB 2种生理类群的菌株共存.菌株能良好利用丙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吐温和酪蛋白,部分菌株利用硝态氮、铵态氮和牛肉膏,利用糖类差,不利用蛋白胨和尿素,不使明胶液化,不分解纤维素,不产生硫化氢,不利用苯丙氨酸.杨梅根瘤内生菌可使原宿主结瘤,能感染沙枣和四川桤木,但不侵染木麻黄结瘤,这为菌株的选择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豆包菌(Pisdithus tinctorius(Pers)Coker & Couch)与松树共生,形成特殊状态的短根(菌根),对松树的营养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了它,不仅成苗率高,而且幼林生长快。当前,我国对松树育苗造林是把含有菌根菌的森林土(菌根土)施入圃地,作为菌根菌的来源。但是,应用森林土接种,需要的数量大,远距离运输,涉及到人力、运输上的困难,并可能带来其他病菌和对形成菌根不利的真菌。用人工从子实体分离最有效的菌根菌纯培养物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途径。美国将豆包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闽东南沿海防护林基本上是营造木麻黄纯林,而且有些地区出现木麻黄二代更新困难等突出问题,用筛选出抗风力强、生长快、材质好的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造林。通过5年的观测表明,混交林中的木麻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对照)的11.9%和26.9%,其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超过木麻黄纯林(对照)的44.5%~73.8%。该试验研究成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12个木麻黄优树子代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单株进行早期育苗造林观察测试。幼林仅半年生,主要从树高生长指标进行初期评价。幼树生长最快的为东里5号,平均高75 cm,标准差为22.6,生长最均匀标准差最小的为南山11号,平均树高71 cm,标准差16.9。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从不同来源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弗兰克氏菌在两种浓度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菌在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时生长最好,其生长量为其它碳源的1.3-47.7倍;最适合的碳源浓度为0.23gC\L。在三种不同的Frankiax菌地,通入无菌空气发酵培养培养能显著地提高弗兰克氏菌的生长量。同时还探讨了弗兰克氏菌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五种木麻黄的种源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Casuarinaceae)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位于40° S至16° N左右,85~155° E之间,垂直分布从海岸至海拔3 000多m高山.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具有遗传差异的地理种源[1,2].  相似文献   

20.
木麻黄树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参试木麻黄造林1年后的树高、地径、生物量、保存率、胸径、冠幅及枝条数等指标的分析可知,种间和种源间都有很大差异。其中约虎恩木麻黄23号神源最好,森林木麻黄(18、19号)及滨海木麻黄(20号)最差,其他种和种源表现居中。木麻黄属(Casuarina)好于异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