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Scheffe提出的单形重心设计,研究了桑在紫潮沙泥土上,施纯氮6 750 kg/hm2的条件下,桑叶产值与春肥、夏肥、秋肥3次施氮比例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最高产值为728 250.75元/hm2,其优化配比为0.23:0.16:0.11.  相似文献   

2.
青铜峡市水稻氮肥基追比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水稻磷肥、钾肥全部定量基施的情况下,将全生育期16kg/667m2纯氮设置为20/80、35/65、50/50、65/35、80/20五种基追肥比例。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重复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处理3差异显著,处理2、4差异不显著;回归方程Y=536.2+557.67X-526.667X2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出青铜峡市水稻氮肥较为合理的基追肥比例为52.9/47.1.接近处理3(50/50)。  相似文献   

3.
建平县玉米氮肥施用量大,中高产田亩施用纯量在20kg以上,肥效短、利用率不高,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1]。本研究以硫包膜缓释尿素为主要材料,探索玉米施肥中缓释氮和速效氮适宜的比例、用量,为化肥的零增长和减施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施氮量中30%缓释氮肥+70%速效氮肥施用效果最好,产量为862.70kg/亩,较100%速效氮肥产量782.15kg/亩增产80.55kg,增产率为10.30%,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宜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油菜品种的最佳追肥期。【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华油杂 62 号品种生育期的生长量变化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的氮、磷、钾含量变化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 基施氮肥 60%、苗期追施氮肥 40% 的油菜产量最高,每 667 m2 产量达到 4 889.1 kg;在整个生育期,油菜株高 增长呈曲线增长态势;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发育期前期快速增长,60 d 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随着生育进程的 推进,氮含量逐渐减小,根部前期降低趋势较大,后期缓慢降低;叶部前期降低趋势缓慢,后期缓慢增加;茎 部前期降低趋势缓慢后期增大。根部磷含量变化趋势一直缓慢下降;茎部前期上升趋势比较大,45 d 后缓慢升高; 叶部前期缓慢降低,整个生育期升高的趋势都不明显。钾含量先降低再缓慢升高,收获后期降低,但是降幅不大。 饲料油菜全氮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全氮含量在 4.10%~5.46% 范围内变化;全磷含量均呈现先增加 后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全钾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在 40 d 左右植株全钾含量达到最高 值,分别为 4.02%、4.22%、4.39%。【结论】宁夏引黄灌区华油杂 62 号品种宜选择在苗期追肥,且以基施氮肥 60%、苗期追施氮肥 40%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荆新羽  赵立琴  童良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17-13318,13323
[目的]研究高纬度地区水稻氮肥合理施用比例。[方法]采用小区对比的方法,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4个处理,氮肥基、蘖、穗肥比例分别为4∶2∶4(处理①)、4∶3∶3(处理②)和5∶3∶2(处理③),不施氮肥(处理④)作对照。[结果]氮肥施用比例对谷草比有一定的影响,基、蘖肥比例越低,谷草比越高;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氮量总体变化不大,施氮处理平均为1.21 kg;处理①和②氮肥利用率相近,处理③氮肥利用率较低,为25.86%;处理①产量最高,但2007年出现贪青晚熟现象,其次是处理②和③。[结论]北方高纬度地区水稻合理的基、蘖、穗肥适宜施用比例为4∶3∶3,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因素重复D-饱和试验设计,探讨了井灌沙地春小麦氮肥的基、追肥最佳用量及其比例。试验结果表明,井灌沙地春小麦氮肥基、追肥比例以52.5:47.5为宜,保持该比例,亩基施N5.73kg,追施N5.18kg,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庄浪县旱地梯田冬小麦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为4:1时,冬小麦苗情、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均表现最好。对产量结果进行回归寻优,氮肥的最佳基施比例为总施氮量的69.63%时最佳。建议庄浪县梯田冬小麦氮肥施用的原则是重施基肥,追肥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8.
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关系极大,被称为"生命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旨在通过氮肥基蘖穗肥不同施用比例进行比较,以确寒地水稻氮素最佳施用比例,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研究,各处理水稻在收获时均无贪青晚熟现象。氮肥施用比例基∶蘖∶穗=5∶3∶2的处理产量效果最好,公顷产量为8543.1kg,公顷增加效益1488.90元。其次为氮肥施用比例基∶蘖∶穗=4∶2∶4的处理产量效果次之,公顷产量为8501.2kg,公顷增加效益1405.20元。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时期施肥比例与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百色市水稻氮肥施用不够合理,氮肥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对水稻不同时期施氮量与水稻产量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对每667m2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有明显的影响,随氮肥后期施用比例增加,高峰苗呈递减趋势,而成穗率增加,结实率提高;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6.2%;其次是7∶3,比对照增产10.9%;再次5∶5,比对照增产5.0%。  相似文献   

11.
辣椒高产优质施肥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对辣椒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氮与磷;氮与钾,磷与钾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为正的显著水平,配施后有相互增效作用。磷、钾可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的含量,氮肥的作用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辣椒高产优质高效益的优化配方为纯N9.97~11.35kg/亩,P2O25.99~7.43kg/亩,K2O6.73~7.59kg/亩。  相似文献   

12.
三种向日葵单株产量估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两年三个点次的田间试验结果研究了数位法、盘重法和盘径法对向日葵子实产量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建立的产量预测回归数学模型均有效、可靠。但在我国向日葵科研和生产实践中,以盘径法最为实用,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不同熟性品种与氮、磷底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988年单株棉花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品种间比较,皮棉产量以中12最高。1989年,单株铃数、子棉、皮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而品种仍以中12最高。增施磷肥有提高衣指和衣分的作用。不施化肥的对照,子棉产量只相当中肥处理的51.8%。两年大田试验的子棉、皮棉亩产量都以品种为主效应,中12皮棉产量最高,其突出优势是单株铃数、衣指和衣分高。增施氮肥会推迟吐絮期。  相似文献   

14.
桑青枯病原细菌寄生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具有轻度萎蔫症状的桑树(Morus alba)青枯病株的解剖观察中,发现病原菌(Psendomonas solanacearum)除寄生于病根的导管中外,也寄生在木质部薄壁细胞内;首次发现含有大量病原菌的异常薄壁组织;在茎的导管中尚未观察到细菌。但大部分导管具有侵填体。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河北坝上地区豌豆主栽品种前进一号为材料,选择氮肥(X_1)、磷肥(X_2)、密度(X_3)三因素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采用“311—A”最优设计,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在设计水平范围内,进行数学模型解析得到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磷肥最大,氮肥次之,密度最小。高产稳产优化方案的农艺措施为亩施碰铵7.1~10.5公斤,亩施过磷酸钙32.5~38.8公斤,密度4.0~4.5万株/亩。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桑树嫩叶、成熟叶、老叶的干物率、pH值,主要成份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率;观察了在超过28℃的家蚕发育适温上限的高温环境(30~31℃)中这三种不同成熟度的桑叶对二化性家蚕五龄幼虫生命力和茧经济性状的影响,用家蚕生长曲线数学模型分析了上述温度和桑叶条件下家蚕五龄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在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青翅蚊形隐翅虫及稻纵卷叶螟六个种群共存系统中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被捕食量的数学模型。检验表明,所建立的五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被捕食量与供试的六个群之间的关系,文中还应用多年大田系统调查的资料来对模型进行较正。  相似文献   

18.
森林工业的科技进步取决于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生态学角度所允许的并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应立足于伐区的基本特征,如林木蓄积、林分组成,单株平均材积,伐区地形、土壤承受能力等。本文绘出了伐区基本特征的回归模型,表现伐区特征概率分布的共同规律,可用来予告伐区技术装备的应用量和进行伐区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高产桑园的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桑树品种与栽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选择高产、丰产、中产的3种不同类型桑园,进行群体结构研究,较系统地调查了有效条、平均单叶叶面积及单叶重,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每公顷产桑叶45000kg桑园的群体结构特点,提出了高产桑园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