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氮肥运筹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辽星1号和辽优5218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星1号以处理2(4∶3∶2∶1)的产量为最高,达到771.5 kg/667m2,比处理3(3∶5∶2)增产16.7%,辽优5218以处理3(3∶5∶2)的产量为最高,达到851.3 kg/667m2。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同时,粒肥的施用能够促进水稻的灌浆,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水稻基、穗肥定量,进行返青分蘖氮肥不同用量、次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水稻产量中量3次追施处理最高,其次为低量2次追施处理。  相似文献   

3.
施氮和密度对寒地水稻分蘖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寒地水稻肥密因子对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方法,研究粳稻'垦鉴稻10号'在不同时期的施氮量、调节肥施用时期及穴距对其分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分蘖状况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期氮肥用量,其次是穴距和调节肥施用时期,再者是前期用氮量与其他因子的互作;与此同时,对分蘖状况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效蘖率>蘖穗率>最高蘖数>有效蘖率与群体成穗率互作>最高茎数与群体成穗率互作.因此,根据生产实际,尤其在低温地凉年份,适当加大前期氮肥用量并配合适当的密度以及其他农艺措施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育秧历来是水稻栽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都要求培育壮秧。但是壮秧的标准基本上从形态上衡量,不能形成1个量化的指标。秧苗分蘖结构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可以量化中、大秧苗素质。本试验的研究认为,中、大种苗情况下不同分蘖结构的秧田秧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差异,分蘖结构合理的秧苗移栽时植伤轻,栽后活棵快,早生快发,有效穗高,最终产量较高;而分蘖结构不合理的秧苗前期生长迟缓,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不足,因而产量难以提高。本试验的结果说明,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衡量水稻秧苗素质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北方水稻水资源短缺和氮肥过量施用的生产问题,试验设置优化干湿交替灌溉下不施氮(CK_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4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3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20%、农民习惯氮肥用量,以及常规灌溉下农民习惯氮肥用量,研究了节水灌溉下水稻高产的氮肥合理用量,以及优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动态、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过量均会降低有效分蘖成穗率;优化水氮配置可以提高穗粒数、结实率以及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当前研究区农民习惯水氮管理相比,优化干湿交替灌溉下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30%的处理水稻有效分蘖成穗率为93.20%,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7.37%)、穗粒数(6.77%)和结实率(6.88%),增产8.72%,提高经济效益4 146.14元/hm~2,且减少氮肥用量30%,节省灌溉水21.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合理的水氮管理方法,可用于指导相似类型区水稻生态栽培。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珍珠糯的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变化,探索氮肥对珍珠糯分蘖成穗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经济效益,优化施肥模式,为该品种在生产上高效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珍珠糯的分蘖数量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处理分蘖成穗率的范围为60.73%~78.54%;氮肥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始...  相似文献   

7.
育秧历来是水稻栽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都要求培育壮秧.但是壮秧的标准基本上从形态上衡量,不能形成1个量化的指标.秧苗分蘖结构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可以量化中、大秧苗素质.本试验的研究认为,中、大种苗情况下不同分蘖结构的秧田秧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差异,分蘖结构合理的秧苗移栽时植伤轻,栽后活棵快,早生快发,有效穗高,最终产量较高;而分蘖结构不合理的秧苗前期生长迟缓,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不足,因而产量难以提高.本试验的结果说明,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衡量水稻秧苗素质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规范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本地区水稻主栽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本地区种植户氮肥合理适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蘖肥不同施用期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肥施用时期的后移,水稻的平方米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逐渐降低。返青后第5d施用分蘖肥较对照减产256.5kg/hm^2,减产率为2.6%;返青后第10d施用分蘖肥较对照减产520.5kg/hm^2,减产率为5.4%,因此建议水稻返青后应立即追施返青分蘖肥。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丹粳17为试验材料,研究生物菌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物菌肥处理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农学氮素利用率有降低的趋势.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表现为:W1N1>W1N2>W0N1>W0N2.施用生物菌肥处理的水稻氮肥利用率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氮肥偏因素生产力与农学氮素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一致,即中氮处理水稻氮肥偏因素生产力高于高氮处理.不同氮肥水平下增施生物菌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中氮处理下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吉林省水稻生产实践中存在的氮肥施用过多、大头肥、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本试验研究。氮肥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设置了3∶5∶2和3∶4∶3的2个处理;另设置了不施氮肥的空白处理。结果表明,在总氮量150 kg/hm~2水平下,增施10%穗氮肥可增加穗数、穗粒数、成熟度和千粒重,增产13%;同时对稻米含氮量和叶龄进展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增施穗氮肥是一种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盐碱土盐碱胁迫对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盐碱度对水稻分蘖数、分蘖前期和分蘖末期干物质积累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推迟了一次分蘖的时间,降低了水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约50%。随盐碱胁迫加强,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趋势为轻度>对照>中度>重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  相似文献   

17.
在盘锦盐碱水稻土上,采用田间微区的方法,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肥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38.79%~84.9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氮肥用量为255 kg/hm2,采用40%N基施、40%N为分蘖肥、20%N为穗肥的施用方法水稻产量最高。适宜的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粒肥应酌情而用,且氮肥用量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液体肥分蘖期减氮侧深施用和常规全量撒施固体肥对香稻关键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和氮代谢生理影响及其与香稻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华南香稻种植区分蘖期机械化侧深施液体肥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2019-2020年连续进行2年大田试验,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和象牙香占为供试材料,采...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甬优6号"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4种生育前后期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考查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前氮后移施肥方式(N3处理:基蘖肥∶穗粒肥=6∶4),能够有效地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并且N3处理下氮素积累量、水稻农学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最高值,水稻产量也达最高。由此可见,适当的前氮后移能够优化水稻的群体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