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台湾,目前荔枝栽培面积近1.2万公顷。台湾栽培品种以黑叶为主,占总栽培面积85%,产期集中,产期由南部到中部不到2个月,造成产销失衡,滞销情形时有发生,尤其是中部地区常是果贱伤农。解决产期集中的方法,在理论上有3种,即:以栽培方法调节产期、以贮藏方式延长果品货架寿命或选育出不同产期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葡萄产期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萄栽培的目标是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利用栽培手段对葡萄的生产周期进行适当的调节,达到反季节上市,可有效提高葡萄生产的效益。文章综述了葡萄产期调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和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地条件下栽培葡萄的成熟期集中在7月底1~0月上旬,而通过塑料大棚栽培葡萄可使葡萄提早上市25~60 d或延期上市60 d,经济效益显著.静海县部分农户3 a栽培实践表明,通过塑料大棚栽培葡萄,667 m2新增产值10 910元,提高了种植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种植葡萄模式.  相似文献   

4.
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露地自然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利用设施创造树体生长发育的特殊区域环境条件,实现定向栽培目标的人工控制或调节.我国葡萄保护地栽培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渐兴起,现已成为葡萄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葡萄保护地栽培一是以促成栽培(5月份上市)的葡萄早熟为目的;二是以延迟栽培(12月份上市)的供应市场水果淡季为目的;三是以提高品质和扩大栽培区域及品质适应性的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5.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是多年生草本重要的小浆果。一般草莓栽后3个多月就可以收获上市,且收获季节可持续3个多月。草莓植株小、休眠期短,而且人们容易控制温度解除其休眠状态,进行产期调节,实现反季节栽培,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反季节栽培草莓,多数都必将采取一些遮挡和覆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火龙果自然结果期鲜果大量上市时间集中易造成滞销和价格下跌、非自然结果期上市断档期长、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对反季节产期调节和周年产期调节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结果期适时成批次摘除花蕾调节产期可错峰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在非自然结果期补光诱导调节产期可增加秋延后3批次和春提早4~5批次鲜果收获上市。周年产期调节栽培(处理2)产量和效益综合表现较好,亩产量为4 013 kg,比对照增产57.06%;亩产值30 031元,增收139.37%;亩产出效益达27 411元,增长118.48%,可在广西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反季节产期调节栽培(处理1)亩产量为3 863 kg,比对照增产51.19%;亩产值25 167.4元,增收100.60%;亩产出效益达22 311.4元,增长77.84%,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延迟栽培是指利用日光温室特殊环境,人为创造春季棚内低温,使越冬葡萄延长休眠期,推迟萌芽,秋季控制棚内温度,使其达到推迟成熟上市,避过露地葡萄上市高峰,从而抢占晚市,获得较高收益的栽培方式.近年来,我们在当地采用该技术进行试栽,解决了晚熟品种在武威市露天栽培不能充分成熟的问题,达到栽植第3、4年平均产量达24 166.7 kg/hm2,10月份后陆续带绿叶上市,或经贮藏保鲜在元月份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8.
葡萄设施栽培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栽培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见效快、效益高的生产方式,设施栽培葡萄能提早2~3个月或延后1~2个月成熟,可以弥补水果淡季市场,取得高效益,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现就品种选择和主要品种特性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冬春大棚黄瓜栽培的播种期较以往大棚早熟栽培提早1~2个月,使大棚蔬菜可提前80~100天上市,正好供应元旦、春节市场,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佛手瓜食用嫩茎栽培生产每年几乎有10个月的采收期。2~3月份为初产期,4~10月份为高产期,11~12月份为末产期。如遇无霜年份,1月份也会有少量收获。在北方的大棚温室中,周年均可栽培生产收获。 1 栽培时间:8~10月份,佛手瓜有老化萌芽时,摘下即可定植。  相似文献   

11.
从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武威市日光温室鲜食葡萄促成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比露地葡萄提前1~2个月上市,比当地相同面积露地同龄葡萄园产值高6倍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葡萄的温室栽培是近几年来开发成的一项高效栽培新技术。是在特定的目光温室内,通过对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气、水等)的调解与控制,使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变化与葡萄生长、结果所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满足葡萄的生长与结果,使葡萄早开花、提早成熟。上市时正是水果的淡季,因此价格较高,一般情况下每公斤8~10元,亩效益在2万~3万元。因此,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乌恰县气候因子与葡萄延晚栽培的关系,及延晚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光合作用,探讨设施葡萄延晚栽培生理生态特性,为改进设施光照调节手段,建立高效优质栽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乌恰县气候因子和延晚栽培条件下温室环境因子,以木纳格和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用TPS-2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计算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补偿点、暗呼吸速率等参数.[结果]乌恰县最热月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4℃;最冷月最高气温-1℃,最低气温-14℃,11月至翌年2月最低气温均在-6℃以下.果实转色至成熟期间,温室日平均气温在15.3 ~ 20℃,果实成熟后挂树期间在8.4~17.6℃;木纳格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是945.6和40.5 μmol/(m2·s),红地球葡萄分别是1 058和55.6 μmol/(m2·s);两个品种最大光合速率为5.4和5.8μmol/(m2·s).[结论](1)乌恰县冷凉的气候既能满足葡萄休眠的低温需求,又能满足葡萄生长和结果,并保证成熟;(2)果实成熟后挂树低温保存,可延迟至1月中旬采收;(3)葡萄延晚栽培叶片光合速率低于露地栽培,弱光利用率属于中低水平,并存在光合午休现象;(4)副梢功能叶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衰老叶片.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西瓜栽培是春种夏收。近些年.保护地冬春栽培发展较快,使西瓜提早上市1~3个月。以往西瓜深秋供应多靠夏季贮藏来解决,明显存在不足,而夏季栽培西瓜,国庆节前后采收刚好填补此不足,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夏季西瓜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葡萄消费向周年化、高档化、国际化发展,人们追求新鲜、绿色、优质的葡萄产品。要想满足人们的消费追求,就必须通过设施栽培,发展反季葡萄生产。发展反季葡萄,通过保护地设施栽培,可以实现提早上市和延晚上市。提早上市的葡萄可在5~6月份供应市场,比常规栽培早上市30~60天。延晚上市的葡萄可在12~2月份供应市场,比常规栽培晚上市40~80天。葡萄反季栽培不但调节了市场供应,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提早上市的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对苦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露地栽培需6~7月才能上市,而大棚栽培可提早1个多月上市。大棚反季节深冬上市栽培效益显著,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是草莓生产中果实成熟上市最早的一种栽培形式。它是在草莓完成花芽分化以后,进入休眠时,通过保温、赤霉素处理、人工延长光照等措施,使植株不进入休眠,促使其继续生长发育,实现在冬季开花结果的一种特早熟栽培形式。它与露地栽培、半促成栽培相比,可使草莓果实成熟期提早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提前上市3~4个月,采收期长达4~6个月,产量2000kg/棚(20间,折合面积420m^2),产值2~2.5万元/棚,经济效益高出1倍。  相似文献   

18.
《台湾农业探索》2006,(2):47-48
葡萄是台湾重要经济果树,年生产面积超过3200公顷,产值约24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农产品总值1.2%。主要栽培品种巨峰葡萄,目前大多为2期栽培,产期分别为6-7月的夏果及12-1月的冬果,也有部分地区是1年1收,为8-9月的夏果,或9-10月的秋果及利用温室栽培生产的4-5月春果。  相似文献   

19.
反季节鲜食葡萄栽培技术是在日光温室内定植优质葡萄苗木,前期露地生长,早霜来临之前上棚覆膜,后期进行设施保护,通过人为控制和调节日光温室内葡萄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创造适宜树木继续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的定向栽培,延迟葡萄果实成熟,使鲜果在元旦、春节期间直接采收上市的一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强迫休眠条件下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为延长葡萄采摘期、丰富都市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升温时间分别为10月15、30日及11月15日。[结果]利用冷库贮藏和温室栽培可使葡萄采摘期提前4个月以上。强迫休眠后葡萄的生育期较露地常规栽培推迟,因此,要保证在设定时期上市,其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比露地所需时间早10~15 d。[结论]该研究可为强迫休眠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