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莲河流域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两头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利用率分别为68.9%和19.8%,尚有大面积的闲散地和梯田埂坎有待于开发利用。闲散地的利用应先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因地制宜,垦复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及牧草地。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以地埂黄花、地埂经济树(杏、枣、花椒等)、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地埂灌木(红柳、紫穗槐等)、地埂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禾草)为主要利用方  相似文献   

2.
埂坎是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梯田埂坎资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甘肃省梯田埂坎占田面总面积的15.86%.其开发利用模式分别为地埂经济树模式、地埂黄花模式、地埂灌木模式、地埂牧草模式及立体混交模式,以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埂坎经济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当地适生物种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地埂经济植物的经济效益、水保效益、社会及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开发利用全省梯田埂坎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和县全县埂坎总面积和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了埂坎开发实际情况和栽植经济林果的经验,在经济植物生长条件、埂坎总面积和经济效益三方面揭示了我县埂坎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地埂地坎经济植物带的平均净效益为37.35元/hm2,年净效益达到182万元,在平均利用率达到50%,每年可增收13140万元,同时每年可拦蓄径流242.77万m3,拦蓄泥沙21.11万t。埂坎资源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一、我市耕地资源及利用状况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我市土地开发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和土地总面积之比)达到95!46%,城区和龙高半岛土地利用率较高,东翰镇的土地开发利用率为86.2%。为全市最低。我市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19.97%,远高于福州市10.77%的全市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西丘陵红壤开发要注重种草养畜●黄庆海贺湘逸黄欠如韩仁道江西丘陵区土地面积为116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3%。该区光、温充裕,水、土后备资源丰富,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是农林牧生产的一个主体地带。丘陵红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扩大耕地、调整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环县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环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的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高产化利用、高效化利用、优质化利用、综合利用的途径及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扩大和巩固还林(草)的成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系统改造;充分利用零散土地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和地边地埂经济。  相似文献   

7.
缓坡梯土幼林林下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南方丘陵缓坡梯土上经济林幼林林地的水土流失及植被覆盖的防蚀保土效果,采用设产1000m^2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和人工模拟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和研究了植被覆盖和生物地埂模式对板栗幼林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无植被覆盖条件下,当年降水量为1638.2mm时,丘陵红壤区域开垦的缓坡梯地的年土壤侵蚀量可达6.48kg/m^2,(2)林下间种能很好的削减土壤侵蚀量,如当花生,油菜种植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分别为24.2%,31.5%至44.9%,58.4%,年土壤侵蚀量可减少35.49-57.55%,径流系数平均减少9.04%,输沙率平均减少40.02%,作物覆盖率每增加10%则输沙率减少0.0019-0.0027,(3)农林复合经营区的生物保土硬具有明显的拦泥沙的作用,可减少径流含沙量17.07%,花生,油菜套种或连种模式及萱草,白茅生物地埂是南方丘陵缓坡梯土幼林地上的几种保土效果好的生物保土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恩平市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应用方式,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结果显示,恩平市共有维管植物217科862属1844种,并将其经济价值划分为食用(216种)、药用(675种)、有毒(56种)、饲用(120种)、纤维(116种)、用材(198种)、园林(182种)、油脂(80种)等8种类型。该区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最多。同一类型的经济价值拥有多种利用形式,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促进地埂植物带措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积累经验.[方法]根据地埂植物带的技术特点,对东北黑土区地埂植物带措施的技术标准、建设方法、建设成本、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研究,并引入WOCAT(World overview of conservation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中水保措施的成本计算和效益评价方法来计算成本和进行效益评价.[结果]地埂植物带能截短坡长,增加入渗,拦截泥沙,随着地埂植物带拦截泥沙量的增加,逐年加高植物带后,坡耕地还会形成水平梯田,增加粮食产量.地埂植物带的建设标准为:单个地埂的断面为梯形,顶宽为0.3~0.5 m,底宽1m,高度为0.5~0.6 m,内坡比1∶1或1∶0.5,外坡比1∶0.5,地埂间距为40~60m.复合植物带的建设标准为:复合植物带的间距为20~40m,复合植物带两条土埂的间距为2m,两条地埂之间竹节壕的长为5~10m,宽1.5m,深0.2~0.3 m.地埂植物带和复合植物带每公顷的建设费用分别为3070和7230元.[建议]地埂植物带综合效益高,在措施的推广中,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两种立地条件梯田埂坎红柳根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我国黄土高原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了大面积的梯田.坡改梯后,梯田埂坎占很大比重,在裸露的梯田埂坎配置埂坎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梯田埂坎林的研究状况,运用三维坐标根系全部挖掘法和3D数据图像处理技术,对黄土丘陵区阳坡和阴坡下部两种立地条件埂坎红柳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两种立地条件下的埂坎红柳都具有深根性的特点,但阴坡埂坎红柳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远大于阳坡,吸收根所占比重较大,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阳坡,造成对梯田作物的较大负面影响,建议最好将红柳配置在阳坡梯田埂坎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修正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方法。研究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人口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2110%,城市化率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542%,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255%;货币资本投入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157%。研究结论:(1)人口增长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2)城市化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并没有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3)社会富裕水平和建设用地总面积之间不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4)货币资本和建设用地之间的替代关系不明显,技术进步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单作季节产量明显增加.(2)禾豆间作不仅通过直接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形成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对后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后作作物的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复合种植模式整体的土地利用率.研究得出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全年提高了4.0%~7.0%.(3)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在间作季及全年的农枳械、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减少,农机械、农药等措施的减少,降低了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外来干扰,这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4)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各季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投比.全年经济效益最高可达25067.7元/hm2,比对照提高了18.97%.综合以上结果,从改善农田生态、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整体评价,禾豆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麦玉连作的替代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莲河流域梯田埂坎立地分类与经济植物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级立地分类方法,对马莲河流域内的梯田埂坎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在地貌部位上高原沟壑区和残塬丘陵沟壑区各有5种类型的埂坎:川台地埂坎、塬面埂坎、阴坡埂坎、半阳坡埂坎、阳坡埂坎,其土壤含水量通过q测验,在α=005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在这10种埂坎上建植地埂经济植物带时,所选择的经济植物种类有所区别,以充分利用埂坎的光、热、水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兰山区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节地八法",走出了一条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新路子。对省、市每年下达的新增用地指标,兰山区严格规划调控和用地标准,从源头上保障城乡各项建设都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了各项节地措施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动态分析和弹性系数判定法对其进行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探讨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及下辖区(县、市)基于人口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本级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下辖的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为集约趋势型,其余区(县、市)为粗放趋势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石漠化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挖潜是重中之重;遵义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九龙江西溪五川流域为例,借助区间数系统优化模型和AGNPS模拟模型,对现有农业生产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性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通过土地利用的调整,实现低成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五川流域目前的土地利用模式不能满足面源污染控制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共同要求,其农业生产习惯和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也需要适当调整。总体上现有土地利用的经济收益低于最佳土地利用优化的下限收益,环境效益一般的坡草地、香蕉地、果园、菜地和村庄用地所占比例过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性措施的用地规划不够,应加大保护性耕作和建立多水塘系统等措施的用地量。  相似文献   

17.
在对安徽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82家企业用地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对10家典型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企业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与其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值呈反相关,其用地整体处于集约水平,其企业用地集约水平呈正态分布。由此提出,要根据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评价企业用地绩效、管控开发区用地规模、实施差别化的管控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测定贵州石阡县五老山天然生长的21种牧草的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营养类型划分及系统聚类方法袁对植株的生物学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明晰21种天然牧草的生物学性状及营养含量特性,为石阡天然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1种牧草中袁单株净产量较高的牧草有金荞麦、葎草等11 种,占样本总量的52%;抗逆性较好的牧草有知风草、画眉草等10 种,占样本量的49%;营养含量较优的有金荞麦、狼尾草等13种牧草,占样本量的62%,因此,贵州石阡天然牧草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此为基础,将21种牧草划分为N、N-C、C-N、C 4种营养类型,其中N、N-C 型牧草较适合对哺乳期、产蛋期等阶段的畜禽进行饲喂袁,C-N、C型较适合对育肥期等阶段的畜禽进行饲喂。最后,对13个参试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按农艺特性聚类可分为6类,其中,第Ⅲ、Ⅳ、Ⅴ、Ⅵ类牧草单株净产量较高,可作为高产牧草选育素材或推广种植,但各有特点;按生化特性聚类可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牧草可作为高蛋白、抗逆牧草品种的选育素材,第Ⅲ类牧草可作为抗逆牧草品种的选育素材加以利用;按营养特性聚类可分为5类,其中,第Ⅲ、Ⅳ类牧草可作为高蛋白低脂或低纤维的优质牧草进行选育及利用。  相似文献   

19.
宁英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35-5338
[目的]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方案,安排田间试验。应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和线性分析,确定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地膜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156、51、72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62.5%、30.7%和24.3%。裸地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99、31、47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为53.8%、22.6%和20.3%。[结论]地膜花生产量比裸地花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区域化种植耐盐植物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碱地上人工区域化种植翅碱蓬、柽柳、芦苇和甘草这4种耐盐植物,根据植物不同生长习性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翅碱蓬和甘草使用种子繁殖,柽柳采用扦插繁殖,芦苇采用地下茎切段繁殖,通过2 ̄3年的种植,计算各自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种耐盐植物都具有较高的效益,其中翅碱蓬的效益最大,经济效益达12.6万元/hm 2左右,证明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