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科技》2016,(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油松林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枝的生物量最小。油松各器官平均含碳量变化不显著,其中,树枝平均含碳量为499.38 g/kg,叶为495.95 g/kg,树干为471.11 g/kg,树根为472.52 g/kg。油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在9.2~30 t/hm2之间波动,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拟合方程为:y=9.6328x0.868,拟合率为0.9459。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21.20 t/hm2,赤峰地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总量为362.1033万t。 相似文献
3.
4.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6)
文章通过对赤峰地区柠条、山杏、沙柳、沙棘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的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地上、地下碳储量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5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赤峰地区4种主要灌木人工林树种面积124.1万hm~2,灌木层碳储量为960.765万t,土壤层碳储量为358.35万t,草本层碳储量为68.42万t,枯落物层碳储量为529.12万t,赤峰市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碳储量为1 916.63万t。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江苏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布情况,利用2010年江苏省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分析了江苏杨树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碳储量、碳密度与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江苏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区域差异大;国民生产总值与碳储量间的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增长,人工林碳汇能力迅速下降,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人工林碳汇贡献很低;各地区林业生产总值与碳密度间的相关关系说明,林业生产总值较低和较高的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密度都偏低。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及行业间生态补偿机制和更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保障杨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连栽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连栽杨树人工林林木和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了解杨树人工林碳汇能力,笔者对江汉平原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林木碳储量分别为30.83 t/hm2和24.63 t/hm2;土壤碳储量(0~20 cm)分别为39.29 t/hm2和29.09 ... 相似文献
7.
8.
9.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4)
文章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油松各林龄不同土壤深度的平均容重在1.1~1.6g/cm~3之间。2油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在同一土层深度的平均含碳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同一林龄的土壤平均含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其变化呈乘幂关系。3油松人工林各土壤不同深度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0~1 m内的土壤碳密度先下降后升高。4截止到2013年末,赤峰全市油松人工林土壤层总碳储量为1.049×10~7t。 相似文献
10.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鹤山几种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碳的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作用下的土壤碳储量存在差异。人工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深度不同人工林有机碳含量比较 :木荷林土壤最高 ,大叶相思林土壤最低。全氮的变化趋势也与有机碳一样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结果为 :柠檬桉 10 5 6 7t·hm-2 ,湿地松10 4 6 1t·hm-2 ,马占相思 114 6 2t·hm-2 ,大叶相思 71 4 9t·hm-2 ,木荷 12 7 6 6t·hm-2 ,草地 89 31t·hm-2 。据此认为 ,植树造林是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有效措施 ,其中以营造乡土树种木荷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西平县杨树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对西平县杨树人工林植被生物量,土壤容重和碳含量的调查,估算杨树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表明:杨树林的乔木层碳密度波动在0.489~0.512g/g,杨树各器官的碳密度大小依次是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整个植被层碳贮量大小依次是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与其各自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当;土壤层的碳密度以0~20 cm的最高,往下逐渐降低;整个杨树林的碳贮量为164.29 t/hm2,乔木层碳贮量在整个植被层碳贮量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整个植被层碳贮量的97.36%。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人工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别,分析人工林碳储量在地理位置、海拔、坡位、坡向和坡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了解乔木林碳库分布、储碳规律和探寻碳汇潜力大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处于更新期30 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 %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 %,林下植物为46.09 %。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 %,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 %,土壤(0~100 cm)的碳贮量为75.48 t·hm-2,占34.36 %。橡胶树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关系。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5.67%。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9,(6):108-114
为阐释刺柏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以及环境因子对有机碳的影响,分层采集0~80cm土层土样,测定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和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36.01%)、有机碳密度(34.83%)和有效氮含量(47.06%)均占比较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之间呈正相关。整个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呈先陡降然后逐渐降低的模式,可通过改变林分结构,补种阔叶树种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连栽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H值提高了2.42%,有机质降低了4.65%;连栽导致N、P、K大量元素下降了2.88%~12.20%,且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土壤N、P、K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下降了3.82%;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了2.27%~53.37%,且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降低了12.51%.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各器官的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各主要器官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其中以干器官变化幅度最大。各器官中,以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根、枝、叶。影响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林龄,次要因素是不同器官。(2)落叶松不同林龄各器官碳含量在470~505 g/kg之间,差别不大,其平均碳含量为481.07 g/kg。此数值可为落叶松碳储量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落叶松各器官平均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均呈逐渐增高趋势;相同林龄各器官平均碳储量大小为干根枝叶。(4)落叶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截止2013年末,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量为3.8×106t。 相似文献
17.
沙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测定了造林5年、8年、18年杨树人工林的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5年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和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725kg/667m^2和260.66kg/667m^2;8年的分别为1086.62kg/667m^2和147.27kg/667m^2;18年的分别为1690.70kg/667m^2和297.75kg/667m^2。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逐渐增加,而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