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采用裂区设计,以黑龙江省主栽的3个抗线品种(抗线4号、6号和8号)为主区,5个密度(20、23、26、29和32万株·hm-2)为副区,对不同密度下各品种单株产量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以及群体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密度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百粒重和单荚粒数无显著影响;而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大豆品种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以便为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油6019、南夏豆35、南夏豆38、南农99-6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0万、25万、31.25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的株高、底荚高...  相似文献   

3.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选用辽宁省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4号和辽豆11号,探讨了不同株行距对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减少,单株有效荚重降低,百粒重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品种、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行距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草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品系15在通辽产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品系15的栽培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行距(A)和株距(B)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系1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系15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行距×株距)为60 cm×40 cm时,草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系15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为60 cm×30 cm时,品系15株高较高,分枝较多,主茎较粗,单株地上生物量较大。主茎粗和单株地上生物量与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种植密度为60 cm×30 cm时,品系15的单株粒重及籽粒产量最大。若品系15作为牧草应用,行距×株距为60 cm×40 cm是最佳的密度设置,若品系15作为籽实饲料或繁殖种子,行距×株距为60 cm×30 cm是最佳的密度设置。  相似文献   

5.
以九三农垦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北豆53、黑河45和垦鉴豆27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北豆53和黑河45的株高降低;垦鉴豆27的主茎节数增多;北豆53和垦鉴豆27的产量下降;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垦鉴豆27表现最好,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以3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设计,考察不同密度及行距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行距可以提高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增加密度,3个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减少,结荚高度提高;不同行距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行距为30 cm时,大豆产量最高;密度为25万株·hm-2,行距30 cm时,3个大豆品种产量最高,铁丰31、沈农12和铁豆63的产量分别为4 961.2,3 840.0和3 539.1 kg·hm-2。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以9个大豆稳定品系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大豆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最终影响产量,种植密度在36~5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豆的光合生理指标提高,进而增加了大豆的产量,但当密度增加到50万株·hm~(-2)时,大豆的增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低。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棒三叶长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最大;丹3363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丹玉86和丹3363倒伏率和空秆率均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容重先减小后增加。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机采辣椒品种性状、产量的影响,以适宜机采的辣椒'辣研10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种植密度(P0:38480株/hm2、P1:51307株/hm2、P2:76961株/hm2、P3:102615株/hm2),分别于贵阳、遵义两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株高呈增加趋势,茎粗呈...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地区不同品种大豆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半干旱地区不同品种大豆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是显著的。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不同的品种大豆的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大豆品种垦农5号、绥农14高产栽培适宜密度是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香蕉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茎高、茎周、绿叶数、叶面积相对增长率拐点值各不相同;不同密度下茎高、茎周、叶长、叶宽、果指数、果穗轴直径、果指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吸芽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单位面积(公顷)产量以种植密度3125株(1.6m>2.0m)最高,为89687.5kg,同时单位面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插密度对南粳9108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模拟机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20cm、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其有效穗数显著高于行距30 cm机插水稻,但采用行距30 cm的插秧机更能改善水稻群体光能利用条件,实现壮秆大穗,提高总颖花量和粒重,增强抗病性,最终产量反而较采用行距20 cm、25 cm的处理高。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D优3138合理的种植密度,设计了6种不同插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D优3138在密度为18.75万丛/hm2时产量最高,与7.50万丛/hm2、11.25万丛/hm2及26.25万丛/hm2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以明确第二积温带水稻适宜移栽密度,分析高产形成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寒地第二积温带种植,穗重型品种和穗数型品种均以行距24.0 cm、株距13.3 cm处理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17.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法国CIRAD和中国云南的高产栽培方案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花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变化,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云南,花生产量达2500.0~3083.3kg/hm2时,花生高产群体密度以27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