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秋水仙素诱导桉树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洲鹤  覃子海  蔡玲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4):195-196,203
以组织培养的桉树(Eucalypts)丛生芽和单芽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素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染色体的诱变效果。以正常芽丛作对照,经诱导的芽丛茎粗壮且短,叶片肥厚增长,形态扭曲,颜色变深;同时变异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条数增多。秋水仙素诱导丛生芽多倍体的效果比用单芽好。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提高,丛生芽变异率会增加,由于对芽丛刺激较大,死亡率也会增加,用0.5%秋水仙素对桉树丛生芽处理96h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浸渍法分析秋水仙素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的诱变效果,通过系统比较不同处理下发芽势、发芽率、植株形态、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大小和气孔密度等的变化,对加倍效果进行初步筛选与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无菌水浸渍)相比,不同处理对小桐子种子的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发芽率表现出了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0.5%秋水仙素处理24 h时胚根膨大率最高(64%);秋水仙素诱导后植株气孔变大、保卫细胞变大、气孔密度显著减小,具有多倍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杜仲多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20Gy、40Gy、50Gy、60Gy、70Gy60Co射线辐照处理萌动的杜仲种子,通过幼苗成株率及外部形态变异状况分析,60Gy辅射处理变异率高;用005%、01%、02%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生长点,结果表明01%秋水仙素诱导变异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用百合的O/A系列间杂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长度的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突变率高达38.5%。与正常植株相比,变异植株的叶片肥厚,叶面变宽,叶色深绿,气孔显著增大。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48。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大果、质优的多倍体品种,以猕猴桃‘琼露’无菌苗叶柄为材料,分别利用抽滤灭菌的0.05%、0.10%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3、4、5 h,培养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3 h,存活率和再生频率分别达到85.19%和82.61%,低于对照;当0.10%的秋水仙素处理5 h时,其存活率和再生频率分别降低至36.00%和44.44%。其中,以0.05%的秋水仙素处理4 h诱导效果最佳,变异率为28%。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四倍体植株7株,嵌合体5株。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片变大,叶面变厚,节间变短,与二倍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花卉多倍体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论述了花卉多倍体育种中诱导材料的选择、诱导途径等倍性操作技术,以及各种诱导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并对多倍体鉴定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以寻找一套较合适的染色体加倍与鉴定体系,为科学实验和花卉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花卉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花卉产生多倍体的诱导方法、鉴定方法及其在花卉植物上的应用.多倍体产生的途径有自然突变、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等,化学诱导剂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到目前为止,已在金鱼草、三色堇、绿萝、矮牵牛、虞美人、百合等20余种花卉上诱导成功.指出了鉴定多倍体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鉴定、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数目鉴定、同工酶鉴定和分子水平鉴定等.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近年来秋水仙素在木本植物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从影响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因素、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秋水仙素在其它木本植物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少果悬铃木遗传分析初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合肥等地选育出的一球悬铃木少果植株和正常结果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找出了两者遗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新种质。结果表明:滇杨叶柄预培养5 d后,转接在附加有40%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处理2 d,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变率高达50.96%。MS+IBA0.10 mg/L+NAA0.10 mg/L为滇杨多倍化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方案。对10株性状变异明显的多倍化滇杨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4株为四倍体,另6株仍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11.
在秋天用AL试剂处理悬铃木,其叶片含水量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电解率外渗增加,过氧化氢酶活力减弱,叶片逐渐萎缩衰老,加速离层形成,从而达到95%以上的叶片集中在15d内脱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三种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二球悬铃木为试材,设定7个不同的温度梯度,对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诱导过程中组织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明显,可以作为鉴定二球悬铃木抗寒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悬铃木为试验材料 ,系统地研究了激素浓度、叶片生理状态、光照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建立了悬铃木叶片外植体的不定芽高频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顶部充分伸展的 4 0d叶龄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 ,再生效果最好 ,将此类叶片放在含 1 5mg·L- 1 6 -BA ,0 5mg·L- 1 IBA和 0 5mg·L- 1 KT的MS分化培养基上 ,暗培养 7d后转到光下培养 ,15d后便可见到不定芽不经过或经过很少的愈伤组织阶段 ,直接从叶片上分化产生 ,出现的高峰期在接种后的 2 0~ 30d ,芽分化率高达 98%以上。待小芽长至 1~ 2cm ,将其从叶片上切下 ,转到芽伸长培养基 (MS 0 3mg·L- 1 6 -BA 0 0 5mg·L- 1 NAA 30mg·L- 1 Ad)上使小芽长大成苗 ,最后移到生根培养基(1 2MS 0 1mg·L - 1NAA)上 ,最终得到完整的植株。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4.
对武汉地区悬铃木花芽在树冠内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悬铃木花芽分布以树冠外围为主,尤其是雌花芽90%以上都分布在外围。从花芽在小枝上的分布位置来看,则主要是在顶芽和侧1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介绍了悬铃木控果整形修剪技术,并从控果率、冠幅增长量及1a生枝条生长量3个方面对该技术在武汉地区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果整形修剪后,3a内对悬铃木的控果率均大于80.0%。另外,通过该技术修剪后的悬铃木冠幅和1a生枝条的年增长量显著高于同一立地条件下未修剪的悬铃木。  相似文献   

16.
Vascular modification of plane tree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Ceratocystis fimbriata f. sp. platani, the canker stain disease agent,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histochem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参照国家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对二球悬铃木早季修剪鲜叶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喂饲试验.结果表明,二球悬铃木早季鲜叶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远高于稻谷和鲜白菜;粗蛋白含量远高于稻谷,与鲜白菜相当.鲜叶中含有各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比鲜稻谷高73.53%,比鲜白菜低12.93%,但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高于比鲜稻谷和鲜白菜7%左右.通过对比实验动物常规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发现,二球悬铃木早季修剪鲜叶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符合饲料的营养标准,作为牲畜饲料是完全可行的;尤其是富含必需氨基酸,是牲畜饲料中氨基酸来源的较好选择.并对上海市二球悬铃木早季修剪枝叶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其多层次高效益的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调控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药剂对悬铃木当年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9个药剂组合中,D(40%)处理和D(10%)+C(10%)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的抑制效果最佳。使悬铃木当年果实减少率达75%以上,果实的鲜重和含水率明显降低,细胞质膜透性明显增大,果实生长发育明显受阻,并且对悬铃木叶片的副作用较小。研究结果为悬铃木果毛污染的化学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中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从个体形态、生长特性、生境状况和集群构成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峪沟谷分布有35个槭叶铁线莲集群,个体数量达3166丛,是其分布区中最主要的分布地点;槭叶铁线莲主要分布于葫芦峪沟谷两侧中坡以下的半阳坡和半阴坡垂直崖壁上,生境特殊;槭叶铁线莲主要通过茎基及以下部位萌发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踏查和详查、采集标本、室内饲养等手段,共鉴定出危害华北油田悬铃木的害虫22种,隶属2纲、4目、15科。同时对悬铃木害虫的危害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