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对1971-2010年40 a山东省章丘市观测到的大风、雾、雷电、霾、霜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章丘市40 a间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中霜、冰雹、沙尘暴和浮尘在减少,大风、雷暴、高温天气变化小,而暴雨和霾的出现次数明显增加,干旱性天气有所减少;而对当地造成损失的主要是强对流带来的一系列暴雨、雷暴、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暴雨,出现频率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灾害性天气统计数据,对海北藏族自治州2009—2018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海北地区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依次是冰雹、暴雨和大风;汛期(5—9月)是灾害性天气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气象灾害的集中期;近年来大风天气呈减弱趋势,而冰雹、暴雨天气呈现波动的趋势;刚察地区是3种灾害性天气的高发区,气象灾害却主要集中出现在门源地区;近年来海北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都呈增长趋势,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冰雹灾害对海北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暴雨洪涝灾害;2016年是海北地区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年份。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暴雨雪、寒流强降温、连续阴天和久阴暴晴等天气。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6,(9):23-23
平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不断翻新和提高,灾害性天气也不时对平菇栽培产生侵扰.灾害性天气在冬春季节主要有:降雪天气(包括暴雪、暴风雪天气)、寒流天气、大风降温天气(包括扬沙和浮尘天气)、持续阴雾天气、持续低温天气、罕见极端低温天气.在夏秋季节主要有:降雨天气(包括雷阵雨、暴雨、暴风雨、持续性降雨天气)、高温干热天气(气温突然升高、干热风、罕见极端高温)、高温高湿天气等.尽管这些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旦遇到,预防和化解不及时,轻者会造成减产、降低品质,重者会造成绝收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王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22-11627
通过对50年代以来(1957~2007年),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营口7地区温度、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研究以及该地区大风、雷暴、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7~2007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辽宁中部地区温度呈上升态势,降水保持稳定略呈下降趋势,大风、雷暴是该地区频繁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比较而言,冰雹、暴雨的出现频次略低,并保持相对稳定,大风日数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运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2018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特点。2018年辽西朝阳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干旱、高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统计分析2015—2018年预警信号发布情况,各类预警信号均有增加的趋势,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在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获嘉县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气温与降水等要素的月际分布,指出该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冰雹、暴雨、大风、高温等,并提出灾害性天气防御对策,以期促进天气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应用海阳市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出现的气象灾害记录资料,分析了影响海阳市的干旱、暴雨、大风、热带气旋(台风)、冰雹、霜冻、寒潮、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指出了灾害性天气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09年气候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呼伦贝尔市2009年气候对于农牧林生产的影响,利用四季平均降水、温度、大风与历年同期值的比较以及变化,分析雪灾、霜冻、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祖歌  张子锋  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31-7533
利用1971~2010年沈阳6~8月份的日最高气温、降水量、风、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分别统计了高温、暴雨、大风、大雾、雷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分布特点,以期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气候背景服务信息。结果表明:6~8月份沈阳较易出现高温、暴雨、大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保华  胡剑文  陆凡 《北京农业》2012,(24):124-125
利用基层台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地区过去5年冻雨天气过程,从冻雨形成机制入手,剖析总结形成冻雨的天气形势特征,从中寻找归纳冻雨天气预报着眼点,对提高冻雨天气预报准确率具有比较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28~29日北疆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乌鲁木齐—木垒。高空深厚低槽的东移、槽底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强切变造成该暴雨天气。西、南2路水汽加厚了暴雨区水气的聚集厚度。高空急流激发的次级环流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和地面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3.
路爽  廖国进  侯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62-17664
对沈阳地区‘08.7.5’局地暴雨天气与‘08.7.15’区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副高与西风槽相迎合是沈阳地区典型暴雨天气形势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冬春季连阴雨寡日照对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化影响,探究其影响规律,促进草莓生产减灾增收,实验筛选3个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发生较重的典型受灾年份,将未发生该灾害的相近年份同时段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草莓棚内气象要素、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根据上述年度数据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受灾最重年份逐月果实产量品质指标,以探究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对大棚草莓果实生长、果实产量、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连阴雨寡日照年份与对照年份的棚内各小气候要素差异较明显,与对照年份相比,发生连阴雨寡日照时段的日均温平均偏低2.5 ℃,相对湿度平均偏高13.5%,太阳辐射平均偏低61.4%;连阴雨寡日照年份较对照年份年产量平均减产11.6%,连阴雨导致果实生长迟滞,果实横纵径均较对照年份偏小,果实畸形和病害影响加重,畸、烂果明显比正常年份偏多;连阴雨寡日照年份逐月产量受影响较重,且有滞后发灾特点,该灾害发生时段对可溶性固形物抑制作用较明显,当灾害结束、天气转好后,该指标能在较短时间内反弹。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大棚草莓连阴雨寡日照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曼丽  陆忠艳  王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69-14771
利用1956-2007年4~5月辽宁省54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时空分布规律、环流形势特征。根据高低空环流配置特点,按照主要天气影响系统的不同,将影响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的天气分为8种环流预测模型。利用2008、2009年春季数值预报产品,按照8种环流预测模型对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做出预报,对预报质量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报结果完全正确。为进一步提高春播透雨预测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天福  刘鹏  袁辉  康安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73-9876
[目的]探讨2008年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方法]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冻雨、冰冻、道路结冰、地表0℃线范围的变化情况,对2008年1月13日~2月15日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简称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并对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是在大气环流异常的背景下,各种尺度天气系统在贵州上空交汇造成了持续性降水发生的。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影响江南、华南,南支西风波动活跃,静止锋锋区强度大,并长时间维持;低空850 hPa切变线在广西与贵州、湖南交界处维持摆动,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贵州出现长时间的降水;逆温层深厚,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冻雨、冰冻天气造成长时间的道路封冻和电线结冰,灾情严重;地表温度0℃线长时间覆盖全省高寒山区,地面结冰难以融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长时间影响贵州。[结论]该研究为该类灾害天气的防灾减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初低温雨雪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丽  刘火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22-17125
2008年1月中旬~2月初,湖北荆州市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降雪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的低温雨雪过程的天气特征、物理量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期望为今后的预报中对降雪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分析表明,旺盛的西南急流,强的垂直风切变,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配置,提供了降雪区的上升运动与水汽的辐合;强冷空气维持,逆温层结构决定了降水的性质,而中高纬度稳定的阻塞形势和中低纬度平直环流和南支多波动,使雨雪天气持续。  相似文献   

18.
基于激光粒子探测仪探测结果的Z-I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估测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量。[方法]利用翻斗式自动雨量计观测的雨量和雨强对激光粒子探测仪的观测结果进行验证,在确信通过激光粒子探测仪激光带的雨滴数和雨滴直径的基础上,按年、月、主要降水天气类型分别建立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雨强I、log(Z)-log(I)和雷达回波强度I-Zo的指数关系式。[结果]结果表明,按4种主要降水天气类型建立的Z-I、log(Z)-log(I)和I-Zo的指数关系式拟合率最高,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均通过极显著相关性检验,是利用雷达探测的反射率因子(Z)或回波强度(Zo)反演降雨强度的首选。给定回波强度(Zo)后,对应1个最大雨强(Imax)。[结论]利用这种关系,依据雷达探测的回波强度,对预警强降水天气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2011年第一场透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忠  刘淑梅  苟浩锋  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38-11340,11470
[目的]分析2011年兰州市第1场透雨过程。[方法]通过对2011年兰州市第1场透雨天气发生的天气尺度、中尺度及物理量诊断分析,探讨此次透雨天气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结果]高原低涡与西风带冷槽的结合是第1场透雨的影响系统,低层槽前700 hPa从四川盆地到河西有一条西南-东南向气流,俗称"倒扣风",为降水发生和持续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垂直运动;物理量分析和中尺度分析也证实了低层"倒扣风"的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春季久旱转雨的实时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姜洋 《北京农业》2011,(36):135-136
从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的降水值的对比分析中反映出存在降水误差值偏大的情况。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由雨量传感器基点定位、雨量传感器关键元件损坏、雨量传感器机械原因、因维护保养不及时引入的测量误差4个方面来考虑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