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富锦市大豆灰斑病发生较为普遍。但不同地区发病程度不同,尤以2009年发生较重,发生在大豆封垄后,尤其田间湿度大极易发生:该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发生早衰,造成产量损失,一般损失率在5%~15%之间.严重时达30%~50%.同时还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灰斑病不仅使受害子粒变小,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
一、分布与危害 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大豆栽培区。我国各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在东北以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发生程度较重。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的品质。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分析,灰斑子粒中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含量降低1.2%,百粒重降低2克左右,而且大豆灰斑病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粒,严重影响出口,所以大豆灰斑病己对大豆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已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大豆生产区。我国务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尤以黑龙江省东部发生程度较重。灰斑病除为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大豆栽培区。国内各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在东北以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发生程度较重。灰斑病除为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的品质。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分析,灰斑子粒中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含量降低1.2%,百粒重降低2克左右。  相似文献   

5.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  相似文献   

6.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几乎遍布世界各大豆产区。大豆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并影响其品质。大豆灰斑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其中以东北地区为重,尤其是黑龙江省最为严重。一般病粒率在20%以上,重者达50%~70%,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大豆灰斑病不仅使受害子粒变小,影响产量,子粒病斑还影响外观,发芽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2.9%,含油量降低1.2%,使商品大豆降等降价,限制出口。  相似文献   

7.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因此,要想达到大豆稳产高产,现将大豆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技术》2013,(7):13-15
大豆病害种类很多,以大豆灰斑病、孢囊线虫病、根腐病危害较重,这些病害致使子粒变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1、大豆灰斑病1)危害该病在苗期开始发生,8月份进入盛期,主要危害大豆叶、茎、荚、子实,以叶和子实受害最重,使产量降低,受害严重的可减产20%~30%;品质变劣,含油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大豆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并影响品质。灰斑病不仅使受害子粒变小,影响产量,子粒病斑还影响外观,发芽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2.9%,含油量降低1.2%,使商品大豆降等降价,限制出口。  相似文献   

10.
冀北山区大豆病害发生普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和灰斑病,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通过研究,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大豆花叶病普遍在7月10日以后发病,随温度降低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推广抗病品种、控制种子带毒和防治蚜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所在,这些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非常重要。大豆灰斑病在7月中下旬表现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病越来越重,适当的药物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豆灰斑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全世界各大豆栽培区几乎都有分布。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大豆病害种类很多,我省以大豆灰斑病、孢囊线虫病、根腐病危害较重,致使子粒变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大豆灰斑病1、危害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我省东部地区开始蔓延,至八十年代此病已遍及全省。该病在苗期开始发生,8月份进入盛期,主要危害大豆叶、茎、荚、子实,以叶和子实受害最重,使产量降低,受害严重的可减产20%~30%;品质变劣,含油  相似文献   

13.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生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危害严重。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严重损失,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遇高温多雨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大豆品质降低。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g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一、大豆灰斑病发病症状1、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  相似文献   

18.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大豆灰斑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等大豆产区,以黑龙江发生最普遍而严重。危害叶片和豆粒,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可使百粒重降低4%~21%,豆粒品质变劣,含油量降低约0.5%~7%。发芽率也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是大豆的主要叶部病害,在我国分布地区较广,其中以黑龙江省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发生年可减产12%,严重时可减产30%~50%,同时还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