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家蚕品种资源各地理系统品种83个,统计了1956-1996年40年主要性状的成绩,绘制了主要性状成绩的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变异规律。虫蛹率、幼生率、死笼率等成绩变化较大;全茧量、茧层量成绩变化较小;茧层率成绩稳定。  相似文献   

2.
任淑文  王建科 《蚕业科学》1999,25(4):266-266
80年代末,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柞蚕茧生产逐步由工业型用茧向食用型用茧等多用途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我们采用系统分离的方法,经过6年8代的选育,于1996年育成丝、蛹兼用的大茧品种91S84。1 选育方法与经过  1989年秋,从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保育母种及品种保育材料中,结合蛾区成绩,选择出青六号品种优良个体100粒,全茧量平均132g,茧层量15g。制种时采取分级交配的方法,即将雌茧分成全茧量140~14.9g、茧层量16~1.7g为低档,全茧量150~15.9g、茧层量17~1.8g为中档,全茧量160g以上,茧层量18g以上为高档3个档次;雄茧分成全茧量100…  相似文献   

3.
高茧层率基础品种12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从F_3开始进行蛾区育,对入选蛾区及其个体应用茧质与丝质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茧质选择以个体为主,入选的个体对号交配,使茧层量基因尽快累加。丝质选择以蛾区为主,选择经活蛹缫丝,茧丝长的蛾区内茧层率高的个体继代。与此同时,应用天平摆动模式,使高茧层率基础品种的体质保持在较强水平,从而育成了家蚕中系品种的茧层率达到30%以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家蚕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得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产卵数、蛹重和结茧率几个性状均属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在上位性效应中,前六个性状均为显性×显性,蛹重为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而结茧率则为加性×加性。  相似文献   

5.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用F_2~F_3亲子回归法估测桑蚕几项经济性状的狭义遗传力(h2_N)及它们间的遗传相关(r_A),其大小因性状而异。茧层率、茧层量的遗传力高达40%强,蛹体重和全茧重的遗传力约20%强,而产卵数的遗传力为10%左右;遗传相关在蛹体重、全茧重、茧层重三性状间关系较为密切,茧层率与以上三性状关系次之,而产卵数与各性状关系则不密切;通径分析探求蛹体重和茧层重决定茧层率的比较效应,及它们决定全茧重的比较效应,肯定了在育种上选择茧层重对提高全茧重和茧层率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主要对产茧量和丝质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影响产茧量的因素主要有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其中虫蛹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较大;全茧量次之,茧层量再次之。从因素间通径系数看,全茧量对虫蛹率的效应值极小,茧层量对虫蛹率有负向效应,对茧层串作用较大。茧层率对虫蛹率、全茧量有负向效应。因此,要提高产茧量,首先是提高群体生命率,其次是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影响解舒丝长的因素主要有茧丝长、解舒率、茧层率。其中解舒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大,选择效果显著,茧丝长次之,茧层率有负向效应。因此,茧层率不但影响产茧量,而且影响解舒丝长,是生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打破茧层率的平衡因素,对其它性状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部分母种为材料,采用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调查茧质成绩,并与全龄桑叶育茧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茧层率有升有降,增幅不明显。说明增幅主要来源于蛹体重量,其次为茧层量。通过茧质成绩尤其是全茧量、茧层量比较发现,小蚕人工饲料育转到大蚕期桑叶育后,生长迅速,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说明可能存在某种补偿生长,但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四川省几个现行家蚕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全茧量与产卵性状相关关系的调查,明确了其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依性状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各项成绩的统计学分析及多重比较,明确了产卵成绩的最佳区域在雌全茧量平均数周围,具体范围因品种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和蛾区逐日羽化蛾数、生种发生率的调查,明确了全茧量轻的个体及蛾区羽化偏早,重者羽化延迟,全茧量轻者生种发生率高的现象。本试验的结论充分说明,在蚕种生产中必须通过加强饲育管理提高各品种全茧量的总体水平,同时加强过大过小(尤其是过小者)蛾区和个体的淘汰,加强对苗尾蛾的淘汰,以挖掘品种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种成绩和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1.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同胞分析法估测家蚕几个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其大小因估测方法、品种及性别而不同。h_s~2以茧层率和产卵数较高;h_d~2、h_(ds)~2以茧层率和蛹体重较高。r_A雌的茧层率与全茧量、蛹体重、茧层量间为负相关,全茧量与产卵数及茧层量间、蛹体重与茧层量和产卵数间为正相关,雄的几项性状间都为正相关。r_A的通径分析表明:对于茧层率,雌主要受全茧量的负作用;雄主要受茧层量的正作用。故在选择上,雌应限制全茧量,雄选择茧层量有利。  相似文献   

12.
<正> 桑蚕鲜茧评级标准是以鲜茧茧层率定基本等级,再以上茧率、解舒(色泽、匀净度)、茧层含水率进行茧价金额升降调整,最后定价的。(一)茧层率:茧是由茧农、茧层、蛹体和蜕皮组成的,其全部重量叫全茧量。茧层量占全茧量的百分比,称作茧层率。茧层率高低是体现蚕茧经济价值大小的主要因素。茧层率从16%一21%,每相差1%为一个茧级,共分6级。超过21%每增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做好蓖麻蚕原蚕捉熟蚕上蔟工作,是提高种茧质量、发蛾率和产卵量的关键。本文对三类蓖麻蚕熟蚕进行调查,发现在上蔟室内温湿度相同的条件下,A类比B类和C类24h上蔟后未结茧蚕率降低6.25%~7.5%,6d上蔟后调查茧层率、死笼率差异不明显,但B类迟化蛹蚕占3.33%,B类全茧量比A类重20g、比C类重16g。A类出蛾比B类快6~10h,比B类和C类出蛾率提高达11.67%。A类总产卵量比B、C两类分别重3.16g和1.6g。三类熟蚕中卵孵化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桑褐斑病被害叶桑叶质量的变化,分别就该病叶片对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是全龄使用桑褐斑病被害叶(病情指数34.67%)相比全龄使用正常叶其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下降4.88、6.95、35.04、42.58、16.93个百分点,而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却分别降低16.55、12.07和8.08个百分点.应重视和加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用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以及乌桕叶分别饲养蓖麻蚕,比较其饲养成绩,结果表明:以蓖麻叶饲养成绩最好,平均蚕期经过18.39d,熟蚕体重6.5g,全茧量3.67g,茧层量0.56g;用蓖麻叶和木薯叶饲养,茧层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5.18%和15.27%;单蛾产卵量以乌桕叶饲养最高,平均单蛾产卵重0.80g,产卵量为450粒...  相似文献   

17.
选取市场销售的其中7种不同牌子的蚕用营养饲料,4龄饷食后第二天起连续添食,发现:试验B的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略低于对照,其他试验区蚕的发育经过、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上车茧率、一茧丝长和干茧出丝率与对照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的蚕用营养饲料对家蚕没有增产和增丝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家蚕茧质性状遗传稳定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烈  刘重盈 《北方蚕业》2000,21(3):15-16
采用戴·乔治 ( G.C.C.Tai)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方法 ,分析了中、日系各九个品种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稳定性参数 ( ai.λi)平均数。结果表明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性状的稳定性依次递减 ;同一经济性状雄的较雌的稳定 ;多数中系品种较日系品种稳定 ;多数品种的全茧量性状的稳定性与茧层量性状的稳定性趋势一致 ,但与茧层率性状趋势不一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漂白粉浸渍桑叶消毒后采用不同时间的漂洗、浸渍消毒后不漂洗、桑叶不消毒直接饲养云蚕7、云蚕8原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浸渍消毒后不漂洗直接晾干后饲养云蚕7、云蚕8的原蚕,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单蛾产卵量、单蛾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指标,都比桑叶浸渍消毒后漂洗不同的时间或不消毒直接喂蚕的处理区低;桑叶不消毒直接喂蚕的茧层率及病蛾率最高。从养蚕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看,1~3龄蚕用含有效氯0.33%~0.35%、4~5龄蚕用含有效氯0.35%~0.38%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桑叶浸渍消毒5 min,滤去药液保持湿润15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后脱水晾干喂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柞蚕新品种以提高茧层率、抗性为主要育种指标,注重全茧量与孵化率等经济性状的相关性,采取大交大、优中选优、淘汰头尾留中间等选育措施。历经7年14代的杂交系统选育,育成了两个多丝量柞蚕新品种。品种DW(青黄系)千粒茧重11.57kg,全茧量12.06g,茧层率12.22%,虫蛹统一生命率95.87%;GH(黄系)千粒茧重11.52kg,全茧量11.95g,茧层率12.66%,虫蛹统一生命率9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