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杂种胚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李为母本、杏为父本进行李、杏远缘杂交,在获得果实的5个杂交组合中,授粉后30d的坐果率为4%~30%,授粉后90~100d的坐果率为4%~16%。杂交后90~100d,取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S1:改良SH+6-BA1.0mg/L+IAA1.0mg/L和S2:改良SH+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上,杂种胚均可萌发。对萌发芽进行继代培养,结果在MS+6-BA1.0mg/L+NAA0.5mg/L培养基上增殖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蜜李为母本,分别以龙园甜杏、龙园桃杏、山杏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调查了杂种胚败育的时间,对最适宜胚抢救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李、杏远缘杂交组合坐果率存在差异,均表现为随发育周数增长而降低,杂种胚败育发生在授粉后第3周。在远缘杂交胚抢救体系中,MS为适宜基本培养基,外植体褐化率最低;杂交授粉后35天(PF值>0.5)为适宜胚抢救时间;不同杂交组合杂种胚培养所需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杂种胚培苗扦插生根移栽成活率高(60.0%),好于组织培养生根(移栽成活率30.2%)。  相似文献   

3.
胚抢救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胚抢救技术在果树早熟、无籽、三倍体类型育种及获得远缘杂种、阻止胚早期退化和缩短育种周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胚抢救技术在果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绩作了综述,并对胚抢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适宜的培养时期、营养及环境条件作了简介,同时初步提出了果树胚抢救技术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甜樱桃与中国樱桃杂种的胚抢救及杂种鉴定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以甜樱桃为母本,中国樱桃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建立了杂种胚抢救技术体系,并对部分 杂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母本中,‘养老’坐果率最高,‘养老’在授粉4周后胚发生败育,而‘那翁’与‘红灯’则是在第3周后败育;(2)最佳萌发与生长培养基为1/2 MS+BA 2 mg/L+IAA 1 mg/L+维生素c 10 mg/L,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 MS+BA 2 mg/L+IAA 1 mg/L+NAA 0.1 mg/L+维生素c 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2 mg/L+维生素C lOmg/L;(3)S-allele specific PCR、RAPD及叶片形态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以甜樱桃为母本、中国樱桃为父本进行了种间远缘杂交,研究了静电场对远缘亲和性及杂种胚萌发生长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用强度为333~434 kV.m-1的静电场处理花粉对提高樱桃远缘杂交坐果率、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具有明显作用;2)用场强为333~474 kV.m-1的静电场处理后的花粉进行樱桃远缘杂交,在胚抢救过程中,其杂种胚的萌发生长率、生长状况及多丛芽诱导与增殖能力等均明显高于对照,表明适宜场强的静电场处理确实对杂种胚萌发生长以及多丛芽的诱导与增殖具有积极作用;3)研究发现,MS+6-BA 0.6 mg.L-1有利于减少胚芽梢继代增殖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是樱桃远缘杂种胚多丛芽诱导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4)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测杂种1号和杂种2号均是倍性为三倍体的真杂种。研究进一步优化了樱桃远缘杂交的胚抢救体系。  相似文献   

6.
梁青  陈学森  张立杰  吴传金  刘崇琪 《果树学报》2006,23(3):388-391,F0003
以3个甜樱桃品种为母本,3个中国樱桃品种为父本进行了种间远缘杂交,并对所得到的杂种成功地进行了胚抢救,探讨了不同亲本品种对大樱桃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其胚抢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差异显著,在同一母本的杂交组合中,均以五莲红樱桃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坐果率最高(≥4.14%);而以红灯为母本与3个父本品种杂交的平均坐果率高于那翁和先锋为母本的相同杂交组合的平均坐果率;(2)不同亲本品种的杂种胚萌发生长率与多丛芽增殖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参试的3个父本品种中,以五莲红樱桃表现最好;(3)经过生根培养,已经成功地将一批杂种胚培苗移栽到大田。  相似文献   

7.
胚抢救在果树育种上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青  陈学森  刘文  吴燕 《园艺学报》2006,33(2):445-452
 本文综述了胚抢救在培育早熟桃、杏新品种, 无核葡萄以及柑橘三倍体等果树新种质, 克服果树远缘杂种不育、枣胚败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影响胚培养成功的因素如外植体、胚龄、培养基、培养及移栽条件等进行了探讨, 最后初步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桃、李种间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研究桃、李种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以桃为母本,李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受精率和结实率均为3%左右。授粉后李的花粉粒在桃的柱头上萌发基本正常,花粉管在进入花柱中部以前生长正常,之后生长缓慢发育受阻,大多数花粉管不能进入子房,致使无法受精,这是桃、李杂交不亲和、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综述早熟葡萄、无核葡萄和三倍体葡萄胚抢救技术及胚抢救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胚抢救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几个胚抢救机理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荔枝、龙眼属间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荔枝品种紫娘喜为父本,龙眼品种石硖、早熟龙眼、古山二号为母本,以及以紫娘喜为母本,石硖龙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通过混合授粉和多组合杂交的方式,改善了属间杂交组合的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紫娘喜×石硖、石硖×紫娘喜、早熟龙眼×紫娘喜以及古山二号×紫娘喜4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苗35株,经SRAP-PCR分析,在紫娘喜×石硖组合中鉴定出2株真杂种苗,杂种苗生长健壮,叶片宽大。研究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均显示获得了荔枝和龙眼的属间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李和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李(Prunus salicina)‘绥李3号’、樱桃李(P. cerasifera)‘红果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蜜思李’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果实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蜜思李’、‘绥李3号’和‘红果樱桃李’分别检测出58、53和29种香气成分,且‘蜜思李’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绥李3号’主要香气物质是醛类,‘红果樱桃李’为醇类,‘蜜思李’为酯类;γ–十二内酯和γ–癸内酯是‘蜜思李’特有香气物质;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蜜思李’和‘红果樱桃李’分别划为“酯香型”李和“醇香型”李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以当年生野生山杏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种皮、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以及光照条件对山杏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16h、黑暗8h条件下,MS培养基中添加0.16mg/L GA_3能有效促进去种皮山杏种子的萌发,未去除种皮的山杏种子均未萌发;在遮光条件下,去种皮种子在添加了0.16mg/L与0.50mg/L GA_3的MS培养基中发芽率均为100%,幼苗比光照16h、黑暗8h培养条件下的高且生长速度快,但黄化现象严重;将幼苗移至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跳枝碧桃(Prunus persica f. versicolor)在同一植株上可产生二色花和嵌合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以南京3个观赏桃集中分布区的57株跳枝碧桃为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研究其遗传背景。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多态性引物,共计扩增出1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83个。SSR标记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3种基因型,各采样地均具有2~3种基因型,同一植株的不同分枝基因型完全一致。基于基因分型结果,选取3种基因型跳枝碧桃各1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结合公开发表的数据,进行位点变异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的跳枝碧桃聚在一个分支,其中B20、T3基因型与‘洒红桃’聚在一起,W5基因型相对独立。3种基因型的跳枝碧桃在起源上比较接近,但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通过整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信息和花色表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出5个SNP与花色跳枝性状显著关联(P值<10-100),均位于7号染色体。在显著SNP位点的邻近基因组区段发掘3个DICER-LIKE2(DCL2)基因,揭...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中国李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均匀分布在8个染色体连锁群上的16对SSR引物对来自3类产区的24份中国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47 ~ 0.783间变化,其中引物CPSCT005最低,引物CPSCT022最高。不同引物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s指数(I)分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引物CPSCT039最高,引物CPSCT031最低。3类产区所有引物分析表明,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s指数(I)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关系是:南方品种和北方品种相差不大,均大于国外品种,且南方品种与国外品种先聚到一类。16对SSR引物总共扩出条带8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比率为94.1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位点5.38个。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0.35处,24份中国李材料可分为2大类,大部分北方品种聚为一类,南方品种和国外品种聚为一类,从分子水平支持了以前提出的国外品种起源于中国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普通杏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来自杏、桃和扁桃的25对SSR多态性引物对66个普通杏品种进行了PCR扩增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出284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在3~17之间,平均为11.36。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Dice相似性系数为0.083~0.987,平均值为0.370,表明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法聚类将66份材料分为5个组。SSR标记反映出的品种间亲缘关系与根据地理生态类型对杏种质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来自四川和贵州的多数品种独立聚成一组,表现出与其它品种较远的亲缘关系,该地区可能存在特异性较高的种质资源。证实了扁桃基因组SSR引物可用在杏SSR标记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以毛樱桃与李子品种"晚黄李"杂交后代F1-2为试材,采用叶片形态学观察、染色体检验、分子SRAP技术检测方法,研究了杂交后代与父母本的真实性关系,以期为樱桃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杂交后代F1-2是毛樱桃与"晚黄李"的杂交种,其遗传基础更多来自于毛樱桃。  相似文献   

17.
以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C08-11为母本,以萝卜自交系Q07-12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对杂交子房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筛选适合甘蓝与萝卜属间杂种胚挽救的适宜取材时间、培养基及外源添加物。结果表明,胚珠培养优于子房培养;所有处理子房培养仅获得3株杂交苗,取材时间以授粉后第9天为宜,B5培养基中添加合适的生长调节剂、水解酪蛋白和活性炭为子房培养所必需;胚珠培养各处理共获得29株杂交苗,适宜取材时间为蕾期授粉后第14天、花期授粉后第16天,对生长调节剂的需求取决于不同取材时期及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李的裂果机制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林静  桂明珠 《园艺学报》2006,33(4):699-704
 研究李果皮组织细胞生长以及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 TSS) 与裂果发生的关系, 对裂果发生的组织解剖特点进行了观察, 探索了喷施硼砂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以及搭建塑料大棚等措施防止裂果发生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解剖学观察和显微测量表明, 绥李3号果实开裂的直接原因为果实外皮层与内部薄壁组织细胞生长不协调所致。与吉林6号和绥棱红相比, 绥李3号果实在快速生长期内部薄壁组织细胞生长速率显著过大( P < 0.05) , 而表皮细胞生长缓慢或停止。加之其表面纹饰空隙较大容易形成潜在突破口, 这样内外相互作用致使果实开裂。2. 裂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 P < 0.05) 。3. 喷施硼砂可以减轻裂果, 但喷施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效果。4. 果实临近成熟时(8月初) , 土壤含水量与裂果程度呈正相关( P < 0.05) ; 搭建塑料大棚并在周围挖排水渠可以有效地减少绥李3号果实开裂, 说明水分是影响绥李3号裂果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研究不同国家桃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34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56份桃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为222个。桃群体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为0.224,Shannon遗传多样性表型指数为0.367,说明桃总群体遗传变异较低;基因分化系数为0.081,与AMOVA分析结果8.13%相近,说明2者遗传变异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基因流值为5.657,则说明不同国家间桃育成品种交流比较频繁。根据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表型指数2指标所得,欧美品种群遗传变异最高,其次为中国,最后为日本。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系谱关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味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味帝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国家“948”项目引进筛选出的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果实圆球形或近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06·0g,最大单果重152·0g,果皮带有红色斑点;果肉鲜红色,肉质细,汁液多,香气浓郁,风味极甜,品质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0%~19·00%;在河南省,果实成熟期6月上旬至6月中旬,每667m2产量2000~2500kg。2003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