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设置CK(拔节孕穗期未施肥)、T1(拔节孕穗期施纯氮22.5 kg/hm2)、T2(拔节孕穗期施纯氮39.75 kg/hm2)、T3(拔节孕穗期施纯氮57 kg/hm2)、T4(拔节孕穗期施纯氮74.25 kg/hm2)、T5(拔节孕穗期施纯氮91.5 kg/hm2)、T6(拔节孕穗期施纯氮108.75 kg/hm2)、T7(拔节孕穗期施纯氮126 kg/hm2)8个处理,研究拔节孕穗期不同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及不同粒位粒数和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拔节孕穗肥可显著提高小麦株高、穗长等性状,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减少退化小花数,提高第3、4粒位的粒数和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粒位的粒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155.805,P0.001),第1粒位的粒数第2粒位粒数第3粒位粒数第4粒位粒数,不同粒位的千粒质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20.304,P0.001),第2粒位的千粒质量第1粒位千粒质量第3粒位千粒质量第4粒位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结合长期定位监测,以小麦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肥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可提高小麦粗脂肪、面筋质、粗蛋白含量;②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对小麦粗脂肪、面筋质、粗蛋白及粗纤维含量的影响也不同;③提高有机肥施用量不利于小麦穗粒数及产量的形成,但可提高小麦粗脂肪含量,降低面筋质含量;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效果优于仅仅施用化肥(配方肥),有机肥替代10%化肥小麦总体品质及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小麦-玉米两季秸秆全还田条件下,探索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作物产量、氮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科学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设计化肥与不同用量有机肥配合并结合施用秸秆腐熟剂措施,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产量构成、氮养分吸收、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等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F处理(单施化肥),FA处理(化肥配秸秆腐熟剂),FM1处理(化肥配1 500 kg·hm-2有机肥),F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FM3处理(化肥配4 500 kg·hm-2有机肥),FA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 【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可显著增加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其中FM3处理产量最高,小麦增产20.6%,玉米增产10.6%,FAM2处理小麦增产19.5%,玉米增产8.2%。产量增加源于产量各构成要素的协同提高,小麦以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较为显著,玉米以行粒数增加最为显著。(2)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可以促进氮素向籽粒运移,提高氮素收获指数,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小麦和玉米氮素积累量均增加,其中FM3处理和FAM2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和收获指数均较高,与F处理达显著差异。配合施用秸秆腐熟剂的FA和FAM2处理较不施菌剂处理周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1.6 kg·kg-1。(3)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FM3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施用2年后相比F处理全氮增加0.17 g·kg-1,有机质增加1.97 g·kg-1。各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比例。 【结论】连续2年试验表明,增施有机肥、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促进籽粒氮素吸收和转运,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推荐FAM2处理作为本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有效的增产及土壤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不但能够显著减少化肥用量,也能够培肥土壤、消纳有机废弃物,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等氮量替代为原则,设有机肥部分(10%、20%、30%、40%、50%)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分析对小麦产量构成和氮素利用效率,探究适宜的替代比例。结果表明:1)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小麦植株的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茎叶和籽粒含氮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增加产量。2)等养分总量条件下,施用单独施用化肥比单独施用有机肥更能提供小麦产量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3)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上升,小麦产量构成和氮素利用效率指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20%的替代处理表现最好。综上,推荐采用20%有机氮替代化学氮,最有利于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化肥、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质量、秸秆质量、行粒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腐殖酸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穗轴质量、穗行数,对玉米百粒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连续12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定位试验,至第12年对水稻、小麦进行数据监测,结果表明,3个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86.9万/hm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有效穗比单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1.65万/hm2;作物(小麦、单季稻)产量2季以施栏肥配施化肥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年平均增产367.5 kg/hm2,增长率为3.4%,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年增长率提高了5.8%。3个不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33.3万/hm2,秸秆还田的有效穗比不施肥(对照)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9.95万/hm2。施栏肥比秸秆还田年平均增产277.5 kg/hm2,增长率7.4%,秸秆还田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5.8%。土壤养分施栏肥和秸秆还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均有提高,施栏肥增幅最大,无机区增幅较小。而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程度不同。通过监测结果得出,以栏肥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对作物增产和改良土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小麦配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与糯小麦渝L-2按10.0∶0、9.0∶1.0、8.5∶1.5、8.0∶2.0、7.5∶2.5、7.0∶3.0、6.0∶4.0和0∶10.0不同的比例配麦,测定其蛋白质、淀粉特性及面条加工品质的变化。[结果]渝麦12号与渝L-2按不同比例配麦后,9个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差异。渝麦12号的面条加工品质较好,随着渝L-2添加比例的增加,面条的适口性、韧性、光滑性得分显著提高,总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渝L-2添加超过一定比例后,继续提高渝L-2添加比例,面条的适口性和韧性得分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最适宜的配麦比例为8.5∶1.5,即85%的渝麦12号搭配15%的渝L-2,可显著改善面条的加工和制作品质。  相似文献   

12.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糖化过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760-2767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糖化醪的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糖化后可发酵性糖与多糖比例增加,一些多糖水解为小分子的短链多糖。糯小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是糖化时间36 h,糖化温度35℃,接种量1%。【结论】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快,糖化醪还原糖含量高,表明糯小麦的糖化效果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13.
TN05、TP36、TK19是从小麦根际分离的分别具有高效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细菌。为研究这些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进行单独培养,然后以相等的细胞数目进行两两混合培养。设置6种不同的接菌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混合培养时,TP36促进了TN05和TK19的生长,TN05和TK19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混合接种TP36+TK19,对盆栽小麦促生长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提高小麦品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山西省小麦品质生产和育种的概况,分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提高小麦品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造成小麦区域划分明显;小麦栽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所有环境条件尽可能适宜,以充分挖掘作物遗传潜力。论述了小麦栽培的特点,指出了不同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在生产中制定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保证粮食的稳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7~8月国内与国际小麦市场主要变化做了简要回顾。着重分析了7月初至8月初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对9~10月国际和国内小麦市场走势做了初步预测,其中着重探讨了宏观经济大环境对小麦市场的影响及未来小麦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日常饮食中平衡人体必需营养物质,以达到保健功能.[方法]采用观察、品尝及仪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在小麦粉中添加猕猴桃粉剂及山药粉剂的最佳比例.[结果]试验表明,当猕猴桃粉剂、山药粉剂及小麦粉的比例为3:20∶77时所得产品营养和口感最佳.[结论]试验制得营养小麦粉产品易于产业化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并可带动粉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麦贸易及转入外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小麦转基因技术进一步研究应用,转基因小麦的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已指日可待,随之而来的是转基因小麦安全性和检验检疫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小麦的贸易现状,对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小麦转入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SSR标记的原理以及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