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3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46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采用大田条件下的裂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及其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水平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下降,消减值、糊化温度逐渐升高,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变化无明显规律。(2)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下降,回复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逐渐升高,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先升后降。(3)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氮肥水平对稻米RVA谱特性的影响分别由优化调控至调控钝感到调控失效。(4)相关分析表明,胶稠度和食味值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相关性均不显著,而与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消减值、糊化温度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食味值与崩解值、最终黏度、糊化温度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稻米食味值,使RVA对稻米食味的评价定量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适合辽宁地区的水稻品种(系)资源各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并应用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各类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个RVA谱特征值之间相关性显著,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与垩白性状呈负相关,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多个RVA谱特征值与垩白性状、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子分析表明RVA谱特征值可分为过程因子(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回复值、峰值时间)和变性因子(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品质性状可分为垩白因子、碾米因子和食味因子,并且过程因子和垩白因子变异贡献率最大。RVA谱特征值与其他品质性状典型相关分析中共检测到3组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其中以冷胶黏度与其他品质性状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热浆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品质性状中垩白性状与RVA谱特征值相关性最高,其次是直链淀粉含量,此外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RVA谱特征值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辽宁粳稻品种(系)资源RVA谱特征值与稻米品质的关系以及其在稻米品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为辽宁地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稻米饭质地和淀粉RVA谱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个籼稻品种在大范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米饭质地和淀粉RVA特征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米饭质地指标硬度和黏度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硬度、黏附性和黏度3个性状中均极显著。6项RVA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上述性状中,均极显著;且生态条件对RVA谱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6个试验点中,米饭质地指标黏附性的变异系数最小;RVA的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以及米饭质地的硬度、黏度值的变异系数较小;RVA的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生态条件及栽培方式对稻米RVA谱特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稻米淀粉及蛋白质品质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其互作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两者互作效应均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影响。海拔高度与峰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显著负相关;随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显著降低。秧龄和移栽方式的改变,均导致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秧龄不同,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等7项RVA谱特征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峰值黏度和冷胶黏度均随秧龄的减小而降低。移栽方式不同,淀粉RVA谱特性也存在差异,单苗优化定抛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低于双苗手插处理。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等7项特征值的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可看出,生态条件和栽培方式对崩解值的影响最大,消减值次之,对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的影响最小。此外,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样受生态条件影响,其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再生稻次适宜区播栽期对杂交籼稻淀粉RVA谱的影响,以2个杂交籼稻品种,川优62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在四川的隆昌和犍为2个生态点,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推迟播栽期对籼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期的主效应对籼稻淀粉RVA谱特征值存在明显的影响。在再生稻次适宜区,推迟播栽期会导致水稻灌浆期温度降低,日照时长缩短,降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籼稻淀粉RVA谱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崩解值,提高了消减值以及峰值时间;与再生稻相比,迟播栽期处理具有较大的峰值黏度、崩解值以及较小的冷胶黏度、消减值、回复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播栽期对籼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点具有差异,与隆昌生态点相比,犍为生态点处理间的峰值黏度、消减值和崩解值差异更为显著。播栽期对不同品种淀粉RVA谱的影响程度不同,宜香优2115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比川优6203更容易受到播栽期的影响。从淀粉RVA谱的变化趋势来看,迟播栽期处理的籼稻淀粉RVA谱表现与再生稻更为接近,蒸煮食味品质更高。  相似文献   

6.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及其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四川地区种植的124个水稻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及各项理化品质指标, 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间, 及其与各项理化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并分析了不同直链淀粉含量(AC)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差异, 结果表明, RVA谱6个特征值之间, 最高黏度(PKV)与冷胶黏度(CPV)、回复值(CSV)相关不显著, 热浆黏度(HPV)与崩解值(BDV)相关显著, 其余均相关极显著。AC、胶稠度(GC)与RVA谱6个特征值均极显著相关, 而碱消值(ASV)与RVA谱6个特征值相关均不显著, 说明AC和GC是影响RVA谱特征值的两个重要理化品质指标。不同AC品种间的RVA谱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 AC越高的品种崩解值越小, 而消减值和回复值越大。  相似文献   

7.
以54个水稻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稻米RVA谱特征值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食味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稻米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直链淀粉含量与最低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终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低粘度、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胚乳淀粉RVA谱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利用AMMI模型对18个水稻品种的淀粉RVA谱特征值——最高黏度、热浆黏性、冷胶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6个性状的表型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6项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G×E互作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项特征值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 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s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下(陵水、合肥和怀远)对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起浆温度和回复值)的8个特征性状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57个QTL, 单个性状QTL数目在1~14个之间, 说明RVA谱特征值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13个QTL在3个不同环境中被2次或3次检测到, 其中qCPV-3、qCPV-10b、qSBV-10b、qCSV-3b、qCSV-10b(贡献率分别为, 26.9%、29.5%、29.7%、25.2%、28.3%)被3次检测到, 稳定性较高。16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 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一般在2~6个之间, 第10染色体RM25032~RM1375区段控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回复值等6个性状。  相似文献   

10.
以粳稻品种宁粳1号和镇稻88为材料,在水稻开花期采用剪叶和疏花处理方法调控单茎叶面积和颖花数的差异,研究剪叶和疏花处理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剪叶数量增加,叶花比下降,峰值黏度(Pkv)、热浆黏度(Hpv)和冷胶粘度(cpv)显著降低;随疏花数量增多,叶花比提高,峰值黏度(Pkv)、热浆黏度(Hpv)和冷胶粘度(cpv)显著上升;崩解值(BDV)、消减值(SBV)和回复值(CSV)变化较复杂。研究初步明确了粳米叶花比为1.5-3.0左右为叶花比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临界值区间,其结果可供粳稻优质育种和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1.
薛菁芳  蔡永盛  陈书强 《作物杂志》2021,37(4):86-16409
为节约水资源,筛选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质耐旱水稻品种,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以黑龙江省主栽的1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节水灌溉(WI)和常规灌溉(TI),研究2种灌溉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WI处理使10个品种的糙米率提高0.56%~6.94%;8个品种的精米率提高0.88%~8.09%;11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降低0.81%~8.15%;9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34%~5.21%;8个品种的食味评分提高1.33%~13.06%。对稻米淀粉RVA谱分析表明,WI处理使11个品种的峰值黏度升高,5个品种的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降低,9个品种的崩解值升高,10个品种消减值降低。以精米率和食味评分为主要衡量指标,并综合其他品质指标来看,WI处理稻米品质改善的品种有绥粳4号、绥粳15、绥粳17、龙粳39、龙粳47、龙粳1525和龙粳1437。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粒位上籽粒垩白性状和粒形特征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粒位上粒形特征与垩白性状关系显著,两者都影响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粒形特征对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总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都有密切关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值、直链淀粉、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回复值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低垩白、高长厚比和宽厚比的籽粒是改良粳稻食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杂草防除对双季直播优质晚籼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MXZ2)和优质杂交稻泰优871(TY871)为材料,设置化学除草剂除草(CW)和不除草(NW)2种处理。与NW处理相比,CW处理下MXZ2和TY871分别增产75.71%和76.00%,增产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与NW处理相比,CW处理总体能够改善直播稻的加工和外观品质,且胶稠度显著降低7.65%~8.03%。CW处理显著提高直播晚稻稻米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消减值显著下降,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NW处理显著降低了MXZ2的回复值,对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总体来说,化学除草剂除草显著提高直播优质晚稻的产量,对直播优质晚稻的加工品质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降低稻米垩白度和胶稠度。此外,化学除草显著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利于蒸煮与食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密穗型水稻扬辐粳7号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配置(穴数和本数)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穴数的影响大于两者互作,不同基本苗处理以A283处理产量最高.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最大,对稻米胶稠度和声链淀粉含量影响为其次,加工品质受影响最小.随基本苗数的增加,机插水稻垩白率、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RVA谱特征值中的消减值影响最大,热浆黏度其次,峰值时间最小.相同本数不同穴数下,随栽插穴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直线增加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直线下降趋势.相同穴数不同本数下,随栽插本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机插稻扬辐粳7号以25.5×104/hm2,每穴4本左右最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优质形成.  相似文献   

15.
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A谱特征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粒重对整精米率和食味有重要影响,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水稻品种良好食味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杂籼K优818和杂粳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hm2),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及中期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对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两品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垩白率、垩白度、糊化温度逐渐下降;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呈直线上升趋势;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对氮肥运筹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说明适当减少中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外观、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但同时也对稻米加工、营养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氮因前期施氮比例的差异和品种的不同,效应也不尽一致,总体而言,随中期施氮比例的减少,相应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获得较好的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淀粉黏性。对于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垩白率、垩白度、消减值等品质指标,常优1号较K优818推迟一个叶龄期施肥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  相似文献   

18.
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和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供试品种的RVA谱特性存在品种间差异,常优1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大,冷胶黏度、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起始温度较低。(2)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RVA谱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施氮量的影响更大。(3)  相似文献   

19.
穗发芽深度对早稻米品质和 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采用发芽箱人工诱导模拟穗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穗发芽深度对水稻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发芽引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增多和垩白大小增大,碱消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减小,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最大,最大降幅达50%以上,其次是垩白大小。因此发芽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发芽还使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度减小,降低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以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高温和适温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胁迫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高温胁迫条件下,稻米长宽比增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 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温下淀粉RVA谱特征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崩解值降低,峰值时间延长,Mg/ K比值降低。相同处理条件下,热敏感品系4628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程度大些。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胚乳淀粉粒排列不紧密,淀粉粒间空隙大,多为单粒淀粉体,导致光线的多角度散射,胚乳透明度降低,垩白形成。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Mg/K降低、稻米RVA谱特征值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