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海南丘陵平地莲雾果园水肥管理中存在施肥不均、养分流失、易引起灼烧、用工量大等问题,在分析莲雾营养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挥其在减少含水土壤面积、控制灌水深度、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其设计要点、施肥管理策略及方案进行了叙述。建立水肥一体化微喷灌系统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实现莲雾增产、水肥高效"耦合"、提升果园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杧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果汁、蜜饯等,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热带水果[1],素有"热带果王"之美誉,其与柑桔、香蕉、葡萄、苹果并称世界五大水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海南杧果幼树整形修剪技术、成年结果树的修剪技术以及整形修剪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海南杧果成花调控技术中所涉及的杧果物理方法控梢促花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梢促花技术以及推迟花期技术,为杧果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于销售商采用有害化学物质人工催熟杧果,给印度价值7000万美元的杧果销售带来一定影响。销售商采用的有害化学物质是碳化钙。添加剂健康专家称,这种碳化钙用作催熟剂,无论是从长远来看还是短期来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分析表明,碳化钙中能寻到砷和磷的踪迹,同时,碳化钙溶于水后将产生乙炔,影响人体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在海南省乐东县、东方市、三亚市等杧果主产区,发现一种杧果生长期的果实新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对叶片、果柄等也有影响。观察其田间发病情况与症状,并依据科赫法则分离病原菌、培养和回接,结合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使杧果果实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开裂突起斑点,有时渗出透明黏液,黏液流经斑点处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合并呈不规则形,病斑未深入果肉。该菌菌落培养初期呈灰白色放射状圆形,后期产生黑褐色素,菌丝变为黑色;培养皿背面颜色由蓝黑色变为黑色。未成熟孢子无色、单胞、近卵形,分生孢子大小为(1.728 6~9.878 5)μm×(1.593 7~6.650 2)μm;成熟孢子暗褐色、双胞,大小为(9.523 5~14.446 2)μm×(2.213 7~6.155 5)μm;分生孢子器扁圆形,产孢体褐色。将其rDNA-28S和rDNA-ITS序列经BLAST搜索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ceae科Lasiodiplodiasp.。该病原菌致杧果生长期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广西农业科学院起草的《桩果营养袋快速嫁接繁育技术规程》进行了审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标准技术成熟完善,指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1选育过程 1996年.我们在本单位杧果苗圃地发现了一株果实果形美观.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单株。1999年采该单株的接穗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示范园内5年生的杧果植株进行高接换种试验.2001年开始结果;同时繁育了300多株株系苗木,2001年3月在本单位果树栽培试验园定植20株.2002年开始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杧果因皮色和肉色鲜艳、美观、肉质嫩滑、风味好和香气浓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有"果王"之美誉。杧果原产印度,我国杧果栽培品种大多由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地引进,这些品种由于花期在广东等南亚热带产区的低温阴雨季节开  相似文献   

9.
杧果白粉病是由气传性杧果白粉菌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白粉病对于杧果的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杧果树开花、着果,造成产量损失。本文对杧果白粉病病原菌、病害症状及其侵染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抗病性鉴定、抗性种质资源及防治策略等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今后杧果白粉病抗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杧果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世界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已成为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而果产量与果花芽分化密切相关,因此关于果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它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并从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达到人为调控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1.
大甜香桩是从桩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粤审果2009002。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大布村和聚果园的一株果树,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果实风味优良,清香诱人,酸甜适口。1958年被引种到惠东县马头水库管养房附近推广种植,因之得名为“马头”。“八五”期间,马头被惠州市科委定为惠东果的主栽品种,并列入省级“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13.
<正>1988年以来,对杧果矮化密植栽培进行了探索,1992年(第4年)投产13.3hm~2,平均每666.7m~2产35kg,1993年(第 5年)平均每666.7m~2产132kg,比常规种植每666.7m~2产25kg增加107kg,增长428%.一、园地选择.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二、挖穴,施足基肥.矮化密植以单行密植效果较好.行株距为4m×3.5、4m×3m、4m×2.5m、3m×3m,每666.7m~2栽47—74株.穴上口径80cm、底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百色市丰亡果种植面积已达2.7万hm^2,年产量6万-7万t。由于加工条件滞后,每年95%以上的鲜果靠外调销售。丰亡果保鲜和贮运成为当前丰亡果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于2003年6月进行了丰亡果生物保鲜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2年5月播种海南土杧,10月19~21日在沙床对实用苗进行不同药剂、浓度、处理方法、插条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共设12个处理。1993年6月17-18日继续进行扦插试验,7月24日将扦插生根苗移于营养袋中培养,9月18日移于苗地,1994年3月进行嫁接,品种为金穗忙,接后常规管理,与种子砧木嫁接苗作比较,调查植株生长、产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1)ABTf1号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影响低浓度处理应适当延长时间。用100 mp.l-1ABT1号生根粉分别浸泡插条2、4、16 h,随浸泡时间的增…  相似文献   

16.
杧果白绢病的防治果白绢病造成果树根颈组织坏死,成水渍状后转变成褐色并发黑,病部缢缩下陷,出现白色菌丝层和浅褐色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严重影响生长和结果。因此,对该病必须加强防治。1果园开垦时进行土壤消毒。白绢病属于土传病害,寄主很广,开垦时最好捡除...  相似文献   

17.
大甜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50g,最大果质量1800g,果皮光滑,成熟时黄绿色,皮中等厚,果肉金黄色,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6%~18%,品质优。植株生长势强,丰产,适应性强,较抗炭疽病。  相似文献   

18.
优质杧果品种──红杧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杧果品种──红杧6号李桂生,王才发,马蔚红,李永忠,胡继胜,范辉建,刘付东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1引种经过1984年,我所通过广东省外贸土产进出口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TommyAtkins、Irwin、Kent、...  相似文献   

19.
金桂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肾状长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60g,最大果质量330g,可溶性固形物18.5%,可食率74.8%,果肉橙黄色,质地较细致、细滑坚实、味清甜、香味浓郁,品质优。成熟果皮橙黄色,着色均匀,皮厚且紧密,抗炭疽病,耐贮运。植株生长势强,早实丰产,适应性强。成熟期7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115~130d。  相似文献   

20.
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特别是因其高含量的维生素A而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据报道 ,国外贮藏果的温度通常是 12 5℃ ,贮藏 14~ 2 1天 ;对气调贮藏也有较多研究 ,如Hatton和Reeder认为 ,在 12 8℃下 ,5%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果能贮藏 2 0天。法国的研究则表明 ,在 10~ 12℃下 5%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果可保鲜 4周 ,而且味道比在自然空气中贮藏的还好。对于涂膜保鲜在果上的应用 ,则报道较少。理想的涂膜应能阻碍水分的蒸发 ,同时限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 ,因而产生一个气调环境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