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研究通过对所收集的55份福建茶树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扩增,并通过NTSYS-pc2.10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7份福建茶树品种为材料,对50条通用引物进行筛选,得到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15条。15条引物共扩增出213条条带,2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所占比率为97.65%。55份茶树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4~0.91之间,表明这55份茶树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并根据ISSR扩增图谱构建了遗传聚类图,明确了各茶树品系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茶树培育新品种奠定科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析一套(559份)从世界各国收集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16个表型性状和36个SSR标记进行了聚类和多样性参数分析。对454份表型数据完整材料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4.66处被聚成2个类群(A_1和A),其中A_1在欧氏距离12.74处被分为A_(11)和A_(12)亚群;454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1.73处被划成9个类群,包括4个小类(A、B、C和H)和5个大类(D、E、F、G和I),其中类群I所包括的材料占总数的57.5%,该结果较好地揭示了马铃薯种质材料之间的形态差异,区分生态类型不同和遗传差异明显的亲本。36个SSR标记在559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34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1~7个等位变异,平均3.72个,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545~0.7743,平均为0.5783,说明品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J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559份材料可分为3个大群。类群I为一个混合群,各地区品种均有分布,包括133份马铃薯材料,占总数的23.8%;类群II中欧洲、北美及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材料所占比重较大,数量为187,占33.5%;类群III中北美、南美以及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马铃薯材料所占比重较大,包含239份材料,占42.8%。表型性状聚类与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似,均与地理位置有很大相关性,应结合共同用于评价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选出7对有多态性的引物组合进行了详细研究。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54~90条带,共获得49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2条。AFLP分析表明19个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1~0.7679之间,平均值为0.4811。聚类分析将19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2类包括14个品种,占总数73.86%,表明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有少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AFLP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适于进行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30个香蕉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ISSR技术对香蕉30个品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4条DNA带,其中44条为多态性带,占81.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6.75条。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矩阵,用MEGA2.0软件对香蕉30个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个品种间的平均距离系数为0.313,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将香蕉30个品种划分为A、B、C、D4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6.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35-6247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福建省不同野生居群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荧光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20个朱砂根野生居群共255个样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5条ISSR荧光引物共扩增出谱带为186条,其中多态性谱带为96条,多态性平均百分率达到55.77%。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L)在37.65%~80.39%之间,观测等位基因数(Na)在1.376 5~1.803 9之间,Shannon指数在0.200 0~0.367 2范围内,Nei's基因多样度(H)于0.125 6~0.242 5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92 3~1.407 9,以上数据表明朱砂根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Dst)为0.059 2,小于居群内遗传变异(Hs)。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4335(1),具有较高的基因流动。不同居群的遗传一致度于0.6201~0.9782之间,遗传距离于0.024 2~0.559范围内,证明了朱砂根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接近。对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进行Mantel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朱砂根各居群样株进行主坐标分析,发现居群间亲缘关系远近和地理分布规律无较明显的相关性,但居群间基因流动较密切,且具备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依据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把居群划分为两大类的结果与主坐标分析相似,且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渗透。本研究为今后构建朱砂根资源核心种质库,优良性状种源的筛选与储存、引种及驯化及种群保护策略的制定及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70份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种子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醇溶蛋白谱带多态性很高,共检测到28条不同迁移率的清晰谱带.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8~0.92,平均为0.61,说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这些材料分成8大类和15个亚类.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都匀、广西南宁及福建漳平马尾松良种种子园内的132个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筛选出的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及条带清晰的12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8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83条,多态性比率高达98.9%;引物UBC 840标记指纹能区分18份马尾松红心材种质材料;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0.90,表明供试马尾松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以相似性系数0.68为阈值,可将其大致按地域分为3大类,且同一地域内种质聚类结果与特异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区分万寿菊属品种(系),鉴定品种(系)的特异性和真实性,构建分子指纹图谱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32个万寿菊属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48对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利用这8对引物在32个万寿菊属品种(系)中共扩增出2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2.60%。万寿菊属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6~0.95,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46处可被分为2大类群。株高相近的万寿菊属品种(系)被优先聚为一类。利用8对SSR引物构建了32个万寿菊属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为万寿菊属品种(系)的特异性和真实性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对晚疫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对24份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性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马铃薯品种(品系)中,高抗品种1份;抗病品种3份;中抗品种9份;感病品种7份;高感品种4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ISSR标记技术,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选取多态性丰富,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12条IS-SR引物对马铃薯品种‘转心乌’及其100个实生个体的遗传变异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检测到77条带,其中每条引物检测到5~7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6.4条;多态性条带数为43条,多态性比例为55.8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介于0.78~0.96之间,在0.785处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3大类。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个材料与母株相比,虽然遗传相似性很高,亲缘关系较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没有1个材料与母株在基因型上表现完全相同;实生群体内在分子水平上也没有检测到完全一致的两个个体,这表明要利用实生群体获得完全一致的群体有相当的难度。该结果也表明利用实生种子保存种质,不失为保存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部分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启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240-245
为对东北地区马铃薯品种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选用部分主栽品种(系)18 份,利用筛选出的18对多态性较好的马铃薯SSR引物进行扩增,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扩增出156个等位位点,其中146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2.4%,扩增产物片段在100~800bp。利用STM1021、STI051、S170、S7、STI030、STPATP1和STM2023这7对引物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SSR指纹图谱。其中引物S7可以将18份品种(系)完全区分开。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1处,所有供试材可明显分为2个类群,其中14个品种(系)聚在一类,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较狭窄。  相似文献   

16.
抗PVY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国内外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提取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新鲜叶片的总DNA,用17种RAPD引物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利用遗传多样性信息,进行亲源关系的分子鉴定。试验表明:平均每10个碱基引物扩增出6 ̄21条谱带,共获得164条特异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获得9.8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平均为76.3%。RAPD分析表明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6 ̄0.68之间,平均值为0.35,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27 ̄0.50之间,聚类分析将37种抗PVY材料划分为三个类,聚类结果同材料的血缘关系密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根据扩增的特异性谱带可进行抗PVY马铃薯资源的分子鉴定,为抗PVY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42份甘肃省主栽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24个等位位点,其中11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9.5%。每对SSR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4~16个,平均10.2个;经NTsys 2.10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11 8处,所有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显示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较狭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树无性系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我国36个主要茶树无性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0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中共扩增出36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的99.7%,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达0.90。供试品种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和0.38。茶区内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总体水平,江南和华南茶区主栽无性系品种的多样性高于西南茶区。AMOVA分析表明区域因素引起的变异(占5.6%)远小于品种因素(占94.4%)。供试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8~0.84,平均为0.69,显示出我国茶树主栽品种的遗传基础已相对比较狭窄。ISSR聚类分析表明,中国台湾品种金萱与大陆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形成单独的个类。35个大陆品种聚成一个大类群,其中除宜红早形成独立的个类外,其他品种又聚为3个亚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我国主要茶树无性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茶树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马铃薯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山西省12份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共检测到79个等位位点,其中,77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7.5%;S189、S151和STM001这3个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12份马铃薯品种间鉴别的分子依据;12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 2~0.626 9之间,平均值为0.421 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2处,将12份材料划分为4类,第Ⅰ类有3个品种(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冀张薯8号),同薯24和紫花白分别归为第Ⅲ类和第Ⅳ类,其余7个品种归为第Ⅱ类(其中全部为山西省选育的马铃薯品种,亲缘关系比较近)。结果说明,山西省现有马铃薯主栽品种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种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甘薯资源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收集保存的31份甘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基于筛选获得的多态性较好的21对SSR标记,共检测到405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19.3个。31份甘薯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282 9~0.975 8之间,平均值为0.430 419,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638时,可将31份甘薯品种(系)分为四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