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红豆杉属植物含有的紫杉醇因具有抗癌特性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由于植物体内紫杉醇含量很低,而市场对紫杉醇需求不断增大,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搞清植物体各部分紫杉醇的空间分布,旨在为合理开发红豆杉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一株成熟的南方红豆杉不同时期的叶、皮、枝及背光处树叶中紫杉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的时间变化,树皮中紫杉醇含量(11mg.kg-1-17mg.kg-1)逐渐增高且最多,枝叶中紫杉醇含量(枝13mg.kg-1-18mg.kg-1,叶4mg.kg-1-14mg.kg-1)在下降,但新生的枝叶(枝18 mg.kg-1,叶14 mg.kg-1)却比新皮中(11 mg.kg-1)紫杉醇含量高;同时光照强的叶中紫杉醇含量(26 mg.kg-1)比背光处叶含量(2 mg.kg-1)明显高。对于产业化提取红豆杉中紫杉醇,笔者建议可以利用可再生、生物量大的新生枝叶取代树皮获得更多的紫杉醇产品。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南方红豆杉珍贵用材遗传改良进程,基于速生且优质干材的珍贵用材选育目标,选择了6省9个优良种源点的46个优树,在福建省明溪县开展优树子代测定试验,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优树家系与单株配合选择。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子代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长度等生长性状及杈干率、高径比、侧枝数量、侧枝密度、最长侧枝长度和最大侧枝直径等形质性状差异显著。3年生幼树生长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5027~0.8570,单株遗传力为0.1973~0.7988。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生长形质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为-34.71%~20.45%。从8个优良家系内选出31株优良单株,其平均遗传增益达到-86.26%~38.79%,这些优良家系和个体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或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4.
5.
3种不同颜色果实的南方红豆杉RAPD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比较了在安徽宣城发现的黄色、金黄色果实红豆杉和普通红色果实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3种样品DNA,对20个10 bp随机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97个条带,其中18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有74条,占76.29%;普通红色果实豆杉DNA多态性百分率最大,为30.93%,而黄色果实红豆杉DNA多态性百分率最小,为17.53%。黄色果实红豆杉和金黄色果实红豆杉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6 4,黄色果实红豆杉和普通红色果实红豆杉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15 5,金黄色果实红豆杉和普通红色果实豆杉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12 4。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黄色果实红豆杉和金黄色果实红豆杉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性小,金黄色果实红豆杉和普通红色豆杉之间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性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红豆杉的遗传变异状况,黄色果实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农学通报》2016,(25)
本研究通过了解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生长、干形、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格局的培育模式响应机制,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林下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在福建明溪对林隙套种与纯林培育模式12年生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干形、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高径比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影响,林隙套种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改良干形品质,利于南方红豆杉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积累;不同培育模式中南方红豆杉生物量分配比大小顺序均为干枝叶;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生物量分配比与构件生物量比有着显著性影响,林隙套种南方红豆杉增加枝、叶、干等地上生物量分配比,降低根系生物量分配比;林隙套种的生物量更趋向地上部分、干和叶的分配;林隙套种较纯林培育模式促进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生物量高效积累与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9.
10.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个、3个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其中,5个野生片段(基因)分别与前人在栽培豆中检测到的无限结荚Dt1、荚色L1、荚色L2、绿种皮G和黑种皮i基因相对应,说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间在这些片段上均存在等位变异分化,是与大豆进化相关的基因/片段。另一个与荚色相关的Satt273野生片段能使大豆表现黑荚,可能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个、3个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其中,5个野生片段(基因)分别与前人在栽培豆中检测到的无限结荚Dt1、荚色L1、荚色L2、绿种皮G和黑种皮i基因相对应,说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间在这些片段上均存在等位变异分化,是与大豆进化相关的基因/片段。另一个与荚色相关的Satt273野生片段能使大豆表现黑荚,可能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豆杉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皮和胚乳(含胚)的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种皮和胚乳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油菜种子萌发率、幼苗的根长和茎长均逐渐下降。在相同的浓度中,油菜种子在胚乳浸提液中的萌发率比种皮浸提液低,油菜幼苗的根长在种皮浸提液中比胚乳浸提液中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幼苗的根长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豆杉种皮和胚乳均有抑制物质存在,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强,而种皮浸提液对油菜根长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13.
14.
南方红豆杉种子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皮和胚乳的石油醚、甲醇、乙酸乙酯、乙醚以及水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其浸提液对白菜发芽及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浸提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种皮和胚乳甲醇相抑制物质对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达100%,种皮的石油醚相、乙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强于胚乳,胚乳水相的抑制作用强于种皮;对白菜苗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水相中低浓度处理的种皮抑制作用大于胚乳,高浓度处理时则相反;种皮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白菜根长生长抑制作用大于胚乳,而乙醚相和水相中则相反。胚乳中各相对白菜苗高生长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甲醇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石油醚相、水相;对发芽率和根长生长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甲醇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水相和石油醚相。种皮中各相对苗高和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甲醇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和水相,对白菜籽发芽率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甲醇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水相。 相似文献
15.
16.
南方地区玉米综合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玉米种植地域划分,南方玉米产区主要是指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海南、台湾省(区)和上海市的全部,以及江苏、安徽的南部(苏北和皖北系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西部为西南山地玉米区),为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少。随着畜牧业... 相似文献
17.
18.
控制植物开花的途径有光周期现象、GA、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在光周期途径中,CO基因促进开花通过直接上调FT和SOC1基因表达,FT(FLOWERING LOCUS T)是光周期途径植物开花时间决定关键基因,并认为FT基因表达产物可能就是长期追寻的开花刺激物质,这种开花刺激物质经过叶片到茎尖的长距离运输,最终引起茎顶端花器官分化的起始.本研究以莲瓣兰大雪素作为实验材料,用RACE方法快速地克隆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全长eDNA为662 bp,含有编码框和3'UTR,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 522 bp,编码173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获得一个FT同源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对这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100个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等21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37%,蛋白质为26.31%,总氨基酸为22.611%,油酸为44.84%,亚油酸为34.05%。主成分分析表明,21个品质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74.47%。聚类分析表明,100个花生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间品质存在不同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对 2015 年以来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的南方锈病抗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2 年区域试验共鉴定了 1037 个玉米品种,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南方锈病品种比例分别为 7.52%、18.32%、20.35%、21.22% 和 32.59%;比较试验共 2234 个玉米品种参与鉴定,南方锈病高抗品种比例为 1.61%,感及高感品种比例为 53.27% ;2017-2022 年联合体试验共有参试玉米品种 2349 个,南方锈病高抗品种比例为 4.64%,感及高感品种比例为 48.74%。总体上区域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好于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该研究为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和抗病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