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石灰岩山地面积有8158万亩,主要分布在湘西北,湘中和湘南一带。湘西北包括湘西自治州和大庸市全部,及慈利、石门两县的一部分,其中以凤凰、花垣、保靖、龙山、古丈、石门、慈利最为集中,均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地貌多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地表发育有溶沟、石芽、孤峰、峰丛、峰林、溶斗、溶蚀洼地等,地下发育有溶洞、地下河等,形成一系列壮丽的岩溶景观。湘西北的石灰岩山地,山体虽然高大陡峻,但山顶起伏和缓,常常形成山原。湘中石  相似文献   

2.
茂兰保护区丰富的地表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茂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喀斯特原始森林。所谓喀斯特,在中国又称为“岩溶”,喀斯特地区的岩石为可溶性炭酸盐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丰富的溶沟、溶孔、溶洞、裂隙等,不仅地表破碎。  相似文献   

3.
整理并分析了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范围内1790多个钻孔数据,总结了区内岩溶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岩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可溶岩岩性是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岩性间有较显著差别;地下水活动对岩溶发育层位有重要影响,受地下水浅部交替循环影响,随着埋深增加,溶洞规模变大;构造对岩溶发育影响不明显;同一地层中,线岩溶率对比见洞率相对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钻孔深度偏小,入岩进尺偏少。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岩溶山区石漠化是我国生态建设发展中需要着重考虑、解决的一项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原低山丘陵广布的地区,岩溶发育相对较为强烈,存在很严重的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基于此,对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探讨了进一步优化改善的方法,提出了石漠化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永顺岩溶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科学制定永顺岩溶区石漠化工程综合治理方案,在对永顺县石漠化调查的基础上,对永顺岩溶区石漠化的成因与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表土层的大量流失、植被覆盖率低、特殊地貌及陡坡、持续降雨、暴雨和不合理的开发种植是导致石漠化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坡面水系和沟道治理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措施相结合的对策为永顺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我国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状况监测,涉及463个县(市、区)、6 033个乡(镇),区划图班230多万个。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 200.2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6.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 331.8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9.4%。石漠化状况普遍改善,石漠化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状况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和各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岩溶土壤和森 林植被分布,结合碳酸盐岩的类型、岩性组合特征、不同岩溶地貌对区域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制约、石 漠化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形成和发育特征,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将全省88 个岩溶监测县划分为6 个治理区,并就各分区地理区 位、地质地貌、成土母岩、水文、气候类型、森林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各石漠化区不同类型岩溶土地面 积占比等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韩江流域典型区叶塘组紫色岩上发育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韩江流域典型区梅江盆地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2yt)紫色岩发育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叶塘组紫色岩发育的土壤砂粒含量高而粘粒含量低,容重较大,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偏低,pH呈弱酸性,钾素含量丰富,但有机质、氮素和磷素含量相对缺乏。K2yt发育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地形变化明显,从丘顶、丘腰到丘脚,土层逐渐增厚,土壤粘粒含量、容重和自然含水量逐渐递增,砂粒含量、孔隙度逐渐递减,土壤有机质及各种矿质养分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并提出了紫色土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山州岩溶极其发育,岩溶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3.06%,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7.84%,州辖8个县(市)均已纳入石漠化土地监测,2009—2016年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04 773 hm^2,在多年的石漠化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技支撑、思路引领、分类施策、整合资源、制度保障等石漠化治理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植被恢复模式、草地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经济利用类工程防治模式、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治理模式等7个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是适地适树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现一定地区范围内,生物气候条件相似,地质地貌上的分异,是形成立地条件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尤以岩性对地貌、土壤、植被等有深刻影响。我县是碳酸岩分布最广的地区,县境内各区、乡(镇)均有分布,灰岩出露地段面积1,051,202亩,占全县面积的41.5%。由于岩性控制着地貌形态的发育,所以我县的岩溶地貌与常态地貌彼此交错镶嵌。其生境特点是:岩石裸露,在岩沟、岩隙和山麓才有薄层钙质土壤复盖,地层漏水,土壤干燥,植物种类多为旱生。组成岩溶植物群落的种类,其生态特点是:喜钙或耐钙的植物比重大;树木的根系都具有很强穿透力,向石缝、石隙下伸展;有较多耐旱种类。组成岩溶植物群落的结  相似文献   

11.
仪征市低丘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实行林农、林经、林笔渔复合模式,是开发仪征低丘之路。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中,林网建设以意杨与杂交柳组合较好,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在经济林模式中,以梨与茶、甜柿与茶、板栗与茶组合效果好;在林牧渔模式中,板栗、牧草与鹅,桃树、牧草与鹅,板栗与鸡,桑与猪,鸭与鱼配置较佳。从林农间作的模式投入与产出比看,以经济林与花灌林组合效益最高,在经济林与农作物组合中,以板栗与玉米+蚕豆、板栗与山芋+雪菜、板栗与芝麻+胡萝卜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林地的适宜性,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和开发利用条件3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对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面积为831.01 hm2,适宜区面积3 680.43 hm2,基本适宜区面积10 668.29 hm2,不适宜区面积785.56 hm2。坡度和相对高度是影响林地适宜性等级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森林植物区系发育的自然条件贵州省位于北纬24°38′~29°12′、东经103°45′~109°33′之间。属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东邻湘西丘陵,突起于川桂二盆地之间。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势切割严重,东低西高,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多在500—1000米之间。苗岭横贯全境东西,为长江、珠江二水系的分水岭,导致东南太平洋与西南印度洋二种季风气候汇集我省,形成较为特  相似文献   

14.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2001—2003年,在建水县半干旱暖热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石漠化和非石漠化2种立地类型上,采用云南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4个针叶树种造林,通过10余年的生长量观On,0,研究其对滇东南岩溶区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树种对滇东南非石漠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以马尾松和湿地松的总体表现较优;云南松前3年生长较慢,其后生长加快,总体表现较好;加勒比松表现最差,不适宜滇东南半干旱暖热岩溶区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岩溶山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刀个树种3年来的造林对比试验,对参试树种进行适应性、抗逆性、生长量、生产力及生态效益等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滇东南岩溶山区的荒山,由于立地条件较差,造林后林木生长缓慢.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造林的保存率影响极大,显示了岩溶地区绿化造林和植被恢复的艰巨性.树木截留雨量的能力与立木生长和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即选择生长快、生物量大的树种造林,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得到较高的生态效益.对滇东南岩溶山地适应性最强的树种是墨西哥柏、冲天柏、藏柏、郭芬柏和湿地松等针叶树,适应性较强的树种有川滇桤木、苦刺、圣诞树、杜仲、任豆、酸枣和滇合欢等阔叶树,这些树种可在滇东南岩溶山区的绿化造林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岩溶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岩溶地貌发育,水资源可获取性差,利用难度大造成的。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在模糊集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选取了体现岩溶地区水资源特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3年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水资源安全整体水平达到临界安全,历年评价平均值为0.606,但区域差异性明显,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其中,黔南、遵义水资源安全水平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0.919(Ⅰ级)、0.839(Ⅱ级)。六盘水和毕节水资源安全水平较低,分别为0.1(Ⅴ级)和0.4(Ⅴ级),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各地州水资源安全水平年际变异性大,平均变异系数为0.477。分析认为,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保护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才是解决贵州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梧州地区南部各县,气候干燥,常年均温在19°—21℃以上,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下,且分布不匀;土壤多是低丘红壤,粘性大,肥力低,不雨即裂,阵雨成浆。在这样的条件下,为探索育杉苗的方法,我们于去冬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河南省第1次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状况监测,涉及10个县(市)、79个乡(镇、林场、街道办事处)、580个行政村。监测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面积74 647.7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7.88%;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93 102.2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4.77%。石漠化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加大该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扬州地区多肉植物的种类以及组盆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扬州地区多肉植物种类共111种,种类比较丰富但株型分布不均衡;多肉组盆技术水平总体较低,科学美观的组盆配置仅占20%左右,搭配不合习性、缺乏对比、布局不合理、无焦点无主次等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新品种开发培育的方向,并就组盆配置技术,提出了5大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