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赵志刚等人发明的"一种养殖池塘碳源喷洒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620571359.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池塘泼洒装置。在池塘生态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向池塘养殖水体泼洒碳源(糖蜜、淀粉等)来维持水体有  相似文献   

2.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7,(5):84-84
一、试验目的 由于目前水产养殖中亚硝酸氮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为了降低池塘中亚硝酸氮的浓度,我公司筛选了多株菌株进行培养,做了降亚硝酸氮的试验。验证生物活菌对于池塘水中亚硝酸氮的降解效果,并加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C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技术概述: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在一个池塘水体中,上层水养虾,池塘底部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程果锋等人发明的"一种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移动式增氧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为ZL201310571862.5。现有的增氧机主要依靠外接电源和电线,放置在养殖池塘的固定位置,增氧方式均为定点增氧。为了均匀给池塘各个角度增氧,需要间隔配置多种、多台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2014,(6):52-52
<正>2014年5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王广军副研究员设计完成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位:ZL201320669926.0。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中一种新型鱼菜共生系统,属农业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根据动植物之间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运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来养殖鱼类,生物絮团底部的沉积物经水  相似文献   

7.
《渔业现代化》2016,(5):52-52
正对可去除水产养殖排放废水中氮(N)的简单免维护技术存在需求。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已成功用于去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硝态氮(NO_3~--N),或许也具有应用于降低水产养殖废水流营养物浓度的潜力。然而,水产养殖业界对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在室外商业养鱼场中的实际适用性还不了解,这包括实际使用中反应器的启动事项,如达到稳定性能所需时间,及其可能的生物析出等。本实例研究对木屑生物反应器(12.5 m~3)启动期间的时序特性做了调研。在丹麦的一个水体循环强度较低的商业性室外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鱼病防治技术工作的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笔者对基层水产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看得一清二楚。从一个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和视野看,水产健康养殖应重点解决鱼病日益严重的问题,并把优先调整池塘养殖模式作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突破口。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把优先调整池塘养殖模式作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突破口1.养殖鱼类病害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养殖模式和水、种、饵养鱼"三要素"出了问题。一是养殖模式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天津市水产养殖面积4.06万公顷,水产养殖总产量33.09万吨,其中,淡水养殖总产量31.93万吨,淡水池塘养殖产业位居本市水产养殖业首位,是本市渔业的主导产业。目前,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为精养和半精养,这两种养殖模式需投入大量饲料,从而促使水中残饵、碎屑及排泄的粪便造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而降低水产品产量,影响养殖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运用水产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理论,将养殖效益和池塘水质主要理化因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文宜助理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青虾池塘生态养殖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620772529.X。该发明为一种青虾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相互连通的青虾养殖池塘、水生经济植物种植区域和鲢鳙鱼养殖池塘。所述青虾养殖池塘内设  相似文献   

11.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净化的目标。为准确了解该套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现就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系统建设、生产情况、养成收获及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结合团头鲂"浦江1号"和草鱼两种鱼类不同的生长特性,利用人工湿地种植渔用牧草并过滤水质,配合自动投饲、测水养殖、生物控水、底部充气等技术,突破常规养殖模式,实现团头鲂"浦江1号"与草鱼高效生态混养。现将养殖模式和经验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位于江苏省扬州北郊送桥镇合利特种水产合作社,为一口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塘,面积为10亩,鱼池四周无高大遮挡物,池埂坚实不漏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淡水池塘养殖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但也导致很多养殖区大宗淡水鱼类的价格低迷。看似产量的迅速提升导致产业过饱和,其实不然。我国大部分池塘养殖方式还是传统的"春播秋收"方式,一到秋冬大量水产品集中上市,造成市场数量过剩,价格萧条。利用序批式养殖模式使池塘养殖水产品错季  相似文献   

14.
阴雨天气海水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杨 《科学养鱼》2007,(12):25-25
"养鱼先养水"这一定律已成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共识,如何将水养好是池塘养殖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弱、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低、病原生物的暴发性增长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发生变化,水体中亚硝酸、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剧增,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本文着重介绍阴雨天气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以供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     
江苏吴江水产养殖试水尾水循环利用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李云峰等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刺参池塘养殖可移动式人工礁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本发明通过柴油机、罗氏风机、通气管和吊筐等材料组装成可移动式刺参池塘养殖人工礁装置,在不充气的状态下,吊  相似文献   

17.
<正>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水生植物生长所需要营养来自水产养殖池塘中的底泥、残饵、排泄物等,使水产养殖的污染物成为浮床植物的营养物,通过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了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系统(下称"渔菜共生系统")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和磷需求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引导渔业生产向生态养殖转型,2020年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郑州168池塘底排污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侧重开展养殖尾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水体循环对排污效果与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等研究,验证了该模式的生态作用和养殖尾水净化后的循环利用效果,得出水体在15m3/h持续循环条件下排污彻底、水质稳定、减少病害,养殖水体和净化水体均可达到淡水养殖二级排放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近年水产养殖病害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安排,贵州省从2003年起在全省9个市(州、地)28个县(市)设立53个测报点进行水产养殖病害监控测报。监测范围涉及池塘、稻田、网箱、山塘、流水池等多种养殖模式,监测面积近267公顷。  相似文献   

20.
缢蛏与对虾立体生态调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渤海湾以南、莱州湾以西,其特殊的海域底质条件和水质条件造就了该地区养殖的特殊性。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进行传统虾、蟹单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池塘生产潜力,利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习性,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积极探索虾蛏混养、虾蟹混养等生态调控养殖模式,净化池塘水质,保持生态平衡,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