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建藩 《植物保护》1985,11(6):33-34
利用真值图进行病虫多因子综合定性预报效果较好,使用普遍,但用在预报地老虎发生量目前尚未见资料报道。作者近3年来用本测报站14年地老虎测报资料,进行二因子真值图预报探讨效果很好,现简介如下。 (一)资料处理 经14年测报资料分析,地老虎发生量的轻重,主要因子是虫源和气候,用x_1表示  相似文献   

2.
李锡志 《植物保护》1984,10(2):26-26
近几年来,临沂城郊早春蔬菜小白菜、番茄、辣椒、茄子、豆角、茼蒿等受一代小地老虎危害严重。对菜田中一代小地老虎的防治,除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常规喷药、撒施毒饵外,从1980年起试验了在辣椒、茄子、番茄等春季移栽又易遭小地老虎危害的田中间作套种小白菜、春萝卜、茼蒿等速生菜类,采取适当留株集中诱集一代小地老虎幼虫危害而保护辣椒、番茄  相似文献   

3.
在小地老虎的预测预报中,对其幼虫分龄是非常重要的。趾钩数目变化稳定,可以作为分龄的一个特征。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 一、方法 用培养皿单头饲养各代幼虫100头,分为5组,每组20头,各组饲养不同的鲜食料  相似文献   

4.
5.
陈家暢  李树英 《植物保护》1964,2(3):138-140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害虫,在防治策略上要求掌握适期进行防治,所以幼虫龄期的鉴别极为重要。小地老虎各龄间的色彩和大小虽可作为鉴别依据,但用形态构造来区别更为可靠。并可与它一起发生的其他夜蛾科幼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小地老虎发生主导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书欣 《植物保护》1982,8(6):15-16
小地老虎一代幼虫的发生量、为害程度与其越冬代蛾的数量、性比,4月份的温度、相对湿度、雨日、雨量以及食物、天敌、活动的土壤等多种因子有关,常年发生程度很难测报。如1974年,我站糖酒醋液诱蛾量是十年中最小的一年,然而发生却是较重的一年;1979年,诱蛾量在十年中仅次于1980年,  相似文献   

7.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是世界性的大害虫。1776年 A.S.Rottemburg,描述了它的形态和为害习性,以后世界各国昆虫学家广泛地对它进行了研究。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它既不在亚热带平原地区越夏,又不在温带地区越冬,而且在同一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这一现象,本世纪初印度伍德豪斯(Woodhouse)等及一些欧美昆虫学家提出了小地老虎春季向北、秋季向南远距离迁飞的假说。国内在东部农业区,地老虎中分布最广、发生量最大、危害最重的是小地老虎,很早就受到了重视。吴福祯1926年发表《地老虎之研究》以后,各地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在我国淮河、秦岭一线以北广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安徽省潜山县1983年-2016年33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和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模型。一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5744.058-361.501x1+60.759x2+133.502x3+511.368x4;f(2)=-16854.938-375.596x1+70.405x2+132.608x3+529.690x4;f(3)=-17645.295-384.956x1+73.601x2+134.955x3+541.782x4;f(4)=-18179.639-382.408x1+71.342x2+135.234x3+549.655x4对1983年-2018年一代幼虫发生期预报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7.06%,二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34898.483+559.235x5+113.112x6-250.033x7+1461.350x8;f(2)=-138908.622+573.572x5+118.340x6-252.691x7+1474.569x8;f(3)=-141430.680+577.358x5+125.727x6-254.610x7+1483.336x8;f(4)=-143185.175+578.968x5+129.628x6-256.102x7+1491.257x8对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为100%。对2017年和2018年的验证回报,与实况结果一致。筛选出对预报量有密切关系的预报因子是本方法预报准确性的关键,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2-1996年对水稻橙叶病的发生流行条件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当地水稻品种全属感病和高感品种、人工接种发病率为40%-93.3%,只有几个新近引进或准备诉品种属抗病或高抗。秧苗尤以3-5叶龄期最易感病,6叶龄后抗耐病性逐渐增强,在分蘖盛期后病株基本死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甲维盐、高效氟氯氰菊酯、虫酰肼和高氯·甲维盐,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对4种药剂的实验室自制剂型2%甲维盐微乳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20%虫酰肼悬浮剂和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氟氯氰菊酯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毒力LC50值为0.46 mg/L,其次为高氯·甲维盐,LC50值为0.74 mg/L。在田间使用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 g/667m2时,药后3 d和12 d的防虫效果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2种种衣剂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毒力测定及保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地老虎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山西省春播玉米常受其为害。传统的喷雾防治常因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而效果欠佳。采用种衣剂包衣种子能及时、高效地防治小地老虎幼虫。为筛选出对小地老虎幼虫毒力高且内吸性强的种衣剂,采用浸虫法测定了2种种衣剂和1种常规喷雾药剂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毒力,并进行了2种种衣剂包衣防治小地老虎幼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毒力最高,其LC_(50)、LC_(90)分别是67.75、1 095.14 mg/L。田间玉米接4龄幼虫7、14、21 d,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的保苗效果分别是84.13%、90.24%、90.28%。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Ⅴ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a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幼虫中的穿透及代谢。结果表明:苦皮藤素V均不能从粘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的体壁穿透到血腔或从血腔穿透到中肠,但很容易从中肠穿透到血腔,且穿透速率无差异;苦皮藤素V在小地老虎幼虫体内的代谢解毒速率远大于其在粘虫幼虫体内的代谢速率,其半衰期分别为5.5和13.1 h。本研究结果表明,苦皮藤素V对粘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的选择毒杀作用与药物的穿透能力无关,其在试虫体内的解毒代谢差异才是其对昆虫具有选择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蔡家彬 《植物保护》1981,7(2):38-38
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动,是种和种群的遗传性(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与外界环境条件(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既有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还有主从的关系,因而影响同一种害虫、在不同阶段或不同地区内,种群数量的波动,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之中,寻找其规律性(即相关性)。选取与害虫种群数量波动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用来预测害虫发生动态,是我们预测预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运用相关分析,寻找预报因子,是采用数理统计预报的基础。在衡量两个变量或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掌握山西晋南各地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海拔、气温、降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5年进行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性诱剂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的成虫比高海拔地区始见期早,且发生量大;成虫始见期温度为5~6℃,活动的高峰期温度为11~19℃,终末期温度为25~28℃,低于5℃或者高于28℃成虫基本不活动或零星活动;在成虫主要集中活动的11~19℃范围内,不同区域成虫活动与温度变化差异显著,温度高时活动明显加剧,温度低时活动减弱;成虫的发生量随降雨量增加呈递减规律;从降雨前1日到降雨当日再到雨后1日也整体呈递减规律,但中雨前后3日,发生规律有所不同,呈"V"字形趋势;其中,小雨(或阵雨)当日及前1日、中雨前1日的平均单日诱虫量均大于无雨日的诱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治理小地老虎的危害,研究了Bt杀虫蛋白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控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ry2Ab杀虫蛋白对小地老虎初孵幼虫的致死效果高于Cry1Ac杀虫蛋白.取食含有Cry2Ab杀虫蛋白人工饲料的小地老虎幼虫体内的中肠总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高于对照,当人工饲料中Cry2Ab杀虫蛋白含量达到12μg/g时,小地老虎幼虫中肠氨肽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取食含有Cry1Ac杀虫蛋白人工饲料的小地老虎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此外,小地老虎幼虫取食含有Cry2Ab杀虫蛋白的人工饲料后,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取食合有Cry1Ac杀虫蛋白的人工饲料后其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型害虫,其主害代发生危害程度除了取决于1代蛾量外,还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影响二点委夜蛾发生的3类因子为温、湿度,生态调控措施应用面积及比率,秸秆腐熟程度。其中,日最高气温≥36℃和日平均相对湿度≤40%是影响发生的关键限制因素,明确了高温、干旱具体日数以及时间段,解决了一直干扰幼虫发生程度预报中的1代蛾量与2代幼虫发生为害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