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盛花期湿害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芝麻影响的差异,在芝麻盛花期即始花后28天,对垄作和平作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进行湿害处理,撤水后调查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萎蔫面积、萎蔫株率、病害发生程度等指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芝麻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并测产,计算投入产出比,比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垄作比平作能有效减轻湿害造成的芝麻萎蔫、倒伏、叶枯病和茎点枯病的发生;盛花期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垄作芝麻的影响较小;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且对平作的影响大于垄作,其差异性大小为单株蒴数 > 单株产量 > 单产 > 有效果轴长度 > 有效果节数 > 株高,显著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蒴果长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蒴粒数、千粒重的差异影响不显著;垄作、平作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86、1:2.04,垄作芝麻每公顷可增加纯收益5492.7元。  相似文献   

3.
渍涝胁迫对芝麻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涝基因型河南1号与不抗涝基因型冀芝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生育时期渍涝对不同基因型芝麻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渍水条件下芝麻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比叶重下降,在盛花期淹水后相对受害率最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受渍涝伤害的芝麻根系TTC还原强度急剧下降,淹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渍水条件下的单株结蒴数、每蒴粒数、单株千粒重、单株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株秕粒率较对照升高。  相似文献   

4.
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是芝麻生产大省,总产量占全国芝麻总产量的1/3。随着芝麻新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芝麻产量在逐步提高,但仍是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我们对芝麻的高产生理规律、产量结构、产量形成等诸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1 高产稳产的主攻方向在摸清构成芝麻产量要素的蒴数、蒴粒数、千粒重的基础上,对高产典型资料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蒴数呈明显正相关,与蒴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性较低。芝麻具有无限生长连续开花的习性,在适宜的气候环境和良好的栽培条件下能延长开花结蒴时间。因此,应根…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藜麦抗倒伏高产群体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通过设置品种和密度两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藜麦品种的形态指标、茎秆力学特性、生理指标等的差异及其与群体倒伏率和产量的关系,以期明确藜麦抗倒伏高产群体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结果表明:藜麦倒伏均发生在灌浆期和成熟期,且随着密度增大群体倒伏率显著增加,陇藜1号的倒伏率明显低于K2。藜麦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叶面积、茎秆干质量、穗干质量、单位茎长干质量、茎秆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茎秆折断力度、压碎强度、穿刺强度、单株粒质量均随着密度增大呈降低趋势,株高、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密度处理间的千粒质量无显著差异;除株高和产量外其余指标与倒伏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内蒙古阴山丘陵区,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K2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5.9,14.1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各个性状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评价各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重要性,对88份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尖长、果轴长、每蒴粒数、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16%~78.99%,参试芝麻种质资源类型丰富;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果轴长>株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大小排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因此,在西北地区选育高产芝麻品种,应重视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3个性状,同时兼顾株高、果轴长等性状。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土地膜覆盖对抗虫棉产量和熟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滨海盐碱地地膜覆盖对不同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和熟相的影响。[方法]以三个不同类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33B、鲁棉研17号、鲁棉研15号为材料,于2004年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在露地直播(对照)和地膜覆盖条件下的产量、产量构成、早熟性和熟相表现。[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覆膜栽培分别比露地栽培增产20.3%、9.0%和12.4%;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铃数和铃重,但对衣分的影响不大;品种间的熟相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露地和覆膜处理的熟相没有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的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的霜前花率分别提高了4.3%、3.5%和2.8%。[结论]地膜覆盖没有促进早衰,却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早熟性,是实现抗虫棉早熟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7)
为准确评价影响芝麻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对36份芝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6.13%~75.19%;单株蒴果数、果轴长、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与单株产量关联度较高(大于0.7)的性状有株高(0.720 6)、果轴长(0.740 0)、千粒重(0.704 4)、单株蒴果数(0.743 1),其排序为单株蒴果数果轴长株高千粒重。因此,在今后芝麻选育过程中,应以结蒴多、果轴长、千粒重高作为主要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6.96 g 10年-1和790 kg hm-2 10年-1;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3 507株 hm-2 10 年-1;空秆率显著提高,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在150~450 kg hm-2的施氮水平范围,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照东北玉米现有的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施肥现状表明,选育耐密品种和实施密植抗倒栽培的增产潜力大,在现在的施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是东北春玉米高产增效耕作栽培的技术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选育了棉花新品种“晋棉6号”。这个品种,不仅适于一般露地种植,更适于地膜覆盖栽培,是我省特早熟棉区发展地膜栽培较理想的品种。在试验示范推广中,由于它产量表现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一、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