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是进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检疫是防控外来有害生物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不论是国境还是关境,进境动植物检疫所指的口岸都应当是指进入该国家或该地区的第一个领土接触点所在的口岸。不论是动植物检疫的国际准则,还是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以及我国的动植物检疫法,都明确规定了进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应当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这一基本要求。当前我国一些口岸的动植物检疫改革措施突破了这一基本要求,有可能造成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并对动植检工作本身造成不利影响。从动植物检疫的历史起源、科学基础、预防属性以及职能等方面看,在对进境动植物检疫采取改革措施时,都应注意坚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这一基本要求。为落实好这一基本要求,笔者建议应当增强依法施检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不断提高口岸检疫把关能力,完善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以及进一步加强检疫及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层动植物检疫实验室是国家动植物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的基础部门.本文对基层动植检实验室发展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为基层动植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才队伍是确保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势和动植检工作的实际需要,本文以进出境动植检从业人员的岗位资格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了岗位资格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及实行的必要性,回顾并分析了岗位资格管理的发展沿革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以"专业教育背景"、"工作能力"、"工作经历"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三级岗位资格框架,并构建了动植检岗位资格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探索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朝哲  袁平  周国梁  金翕 《植物检疫》2004,18(5):307-308
我国加入WTO和"大通关"战略的实施对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上海口岸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业务量快速增长,2003年共完成进口货物动植物检疫处理84294批,较2002年同比增长46.50%,特别是出口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从1998年的几百批发展到2003年的3万多批;同时进出口蔬菜、水果、花卉和种苗等的除害处理也面临着挑战.为研究和探索新的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和监管模式,确保检疫除害处理安全有效且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局开展了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简称检疫总所)代表国家行使对外动植物检疫行政管理职权,负责管理全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工作。检疫总所隶属农牧渔业部。第三条凡进入我国国境和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应实施检疫。未  相似文献   

6.
时代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动植物检验检疫(以下简称动植检)业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和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动植检业务中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提出若干想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认真实施“九五规划” 全面开展计算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迅速改善检疫手段和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各级动植物检疫机关的迫切任务,而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成果为完成这一任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我系统计算机应用八五规划已胜利实现的基础上,为抓住机遇,加快计算机应用的步伐,以此推动动植物检疫的改  相似文献   

8.
浅谈动植检计算机信息支持系统杨文胜吴红雁(国家动植物检疫局90年代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渗透支配着科技、经济、金融、管理等各个领域,依赖信息生存已成为共识。动植物检疫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仅指狭义概念的文献、图书、杂志等,还包括动植物检疫工作中形成的检疫政...  相似文献   

9.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是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基本法。该法自实施25周年来,为把动植物检疫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传出,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适时对该法进行修订,依法施检、以法促检、以检护法,将更有利于适应形势变化,接轨国际惯例,保障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上篇)中,运用系统论的原理,研究提出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法规标准、人才队伍、技术设施和运行机制,这4个基本要素,本身也是进出境动植检体系的子系统。本文继续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探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体系要素构建、要素与环境间关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口岸动植物检疫系统科技进步奖是为贯彻总所确定的“依靠检疫科技进步来提高检疫管理水平和检疫技术水平”而设立的。进步奖所制订的一套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口岸动植检系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科技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培育、锻炼了一批能攻善战的科研骨干力量,增强了检疫事业发展的后劲,保证了动植物检疫的“把关、服务、促进”宗旨。 口岸动植物检疫系统科技进步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各口岸局把科技成果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安排专人负责,保证了科技成果评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长白口岸位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内,地处鸭绿江上游。近两年来,长白口岸的边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走私活动非常频繁,甚至到了猖獗的地步,走私进来的动植物及其产品,都未经动植检机关检疫,许多病虫害因此被悄悄地传入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动植物危险性病虫害和“洋垃圾”随有关废旧物品进入我国,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须实施检疫的有关废旧物品的进口检疫管理应予以高度重视,要认识到它不但能传带危害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有害生物,而且还可能给人体健康和我国的环境带来危害,对其必须实施严格的检疫管理措施。 二、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在接受报检时应要求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食品安全概念入手,通过分析食品和动植物检疫工作对象间存在的关联性,试图发现食品安全同动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联系,而关联的存在势必会产生相互影响.作者思考了新食品安全法对动植检工作的影响,侧重于对出口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SPS协议出台的背景 长达11年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新产生了一个“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协议,此项协议包括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卫生检验,本文主要谈动植物检疫问题)。动植物检疫早已有了相应的国际组织和协议,如国际植保公约组织(IPPC)、国际兽疫局(OIE),为什么关贸总协定还要搞个SPS协议呢?笔者分析,这是因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各国实行的动植物检疫制度对贸易的影响已越来越突出,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动植物检疫"科带室"模式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改革开放来我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动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分析了"科带室"模式形成的内外因素。同时,总结了动植物检疫"科带室"模式特性,并提出了基层动植物检疫"科带室"模式的核心价值。最后,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发展、改革形势等,对动植物检疫"科带室"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7.
动植物检疫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动植物检疫与贸易的关系、WTO有关国际贸易规则及TBT、SPS措施的运用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中国动植物检验检疫要立足中国实际,接轨国际惯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以科学监管为手段,以维护安全为目标,强化维护国门安全的理念,逐步建立起"进出并重、检防并举、检检相融"的中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鉴定技术支撑体系、防范疫情疫病传入传出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和动植物检验检疫应急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SPS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克  周明华  王平 《植物检疫》2004,18(6):375-379
我国已是WTO成员.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我国采取的动植物检疫及检疫处理措施应符合《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的要求.2002年,我国向世贸组织通报了140项入世前的SPS措施和15项入世后的SPS措施;2003年通报了24项SPS措施.这些措施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延缓外国农产品对我国的冲击起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到他国各种非关税技术性贸易措施特别是SPS措施的限制,出口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经常因病虫害问题、农残问题而被退货、销毁甚至全面禁止出口.本文旨在SPS协定框架下,分析各类SPS措施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为检验检疫及国际农产品贸易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检验检疫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本文就国际航行船舶动植检工作在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几个主要的风险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口岸检疫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