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326烟叶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121烘烤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卷烟工业开发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要求,为探索烤烟K 326品种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的烘烤工艺,解决烟叶在现有烘烤工艺下烤黄不烤香,烟叶含青量过大,淀粉含量过高等问题,在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干湿球温度和变黄程度指标,对K 326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改良。结果表明,改良后的烘烤工艺能降低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提高6.64%,还原糖含量提高6.26%,增加了中上等烟叶比例,提高了产值,烟叶质量变佳,工业可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烘烤工艺处理对烟叶细胞壁物质含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变黄期和定色期不同烘烤工艺处理,分析烘烤过程和烤后烟叶纤维素、粗木质素、果胶等细胞壁物质含量及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活性。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纤维素、粗木质素、果胶含量在烘烤36 h前快速降低,48 h后降幅减小,36 h前降幅依次为T3、T4、T2、T1,48 h后为T4、T2、T1、T3;果胶甲酯酶24和72 h活性最高,48 h活性降到最低,形成双峰曲线;纤维素酶活性在48 h后达到最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烤后烟叶细胞壁物质含量最低,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总体得分最高,烟叶质量最好。T2处理降低细胞壁物质含量有利于提高感官质量,提升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春艳  聂荣邦 《作物研究》2007,21(2):120-121
通过对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K 326的烟叶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以摸清使烟叶淀粉含量达到最适指标的调控措施。试验采用碘显色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淀粉被大量降解,烘烤的前36 h尤其剧烈,36~60 h内降解减缓,72 h后降解缓慢,干筋以后淀粉含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烤后不同部位烟叶的淀粉含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粉煤渣在旱地植烟土壤改良中的可行性,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在旱地烟土中施加蜂窝煤渣对烤烟大田生长发育及其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粉煤渣后,烤烟大田生长优势明显,茎围、叶长、叶宽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烤后烟叶叶片较重、较厚,单位叶面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烟叶总氮、烟碱含量较高,经济性状相对较好.综合说明,烟土施加粉煤渣后,可显著促进烤烟生长及其产值的提高,但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及优质烟叶的形成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延迟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芬 《作物研究》2011,25(6):580-582
采用湘密1号密集烤房,研究在烘烤温度38℃时延长变黄时间对烟叶外观、品质及烘烤能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烘烤处理,延长变黄时间12h后升温,可使烟叶充分变黄,平衡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增加烟叶香吃味,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上等烟叶提高12.2%~20.3%,且干物质不会减少,烟叶烘烤能耗成本减少0.04元/kg.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采烤方式对上部烟叶的影响,研究了上部6片叶带茎采烤、一次性采摘编杆烘烤和分次采烤(每次采2片叶)烟叶产质量及采烤成本的差异。结果表明:上部6片烟叶带茎采烤烟叶外观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协调性最好;其中B2F烟叶平均单叶重高0.9 g和0.8 g,上部烟叶产量分别高40.8 kg/hm~2和34.8 kg/hm~2,产值分别高1430.15元/hm~2和1158.00元/hm~2。尽管上部6片烟叶带茎采烤单位干烟的采烤成本较高,但总体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硒元素对烤烟重金属及内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硒元素对烤烟烟叶中重金属累积的拮抗效应,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元素施用量对烤后烟叶中铅、砷、镉、铬和汞等5种重金属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元素能显著提高烤后烟叶中硒元素的含量,适量的施用硒元素可以生产出富硒烟叶,同时改善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综合来看,1.80~2.70 kg/hm2的硒元素能显著降低烤后烟叶铅、镉和汞的含量,而在本试验0~3.60 kg/hm2的硒元素施用量范围内,基施硒元素对烤后烟叶中砷、铬含量无显著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8个新育成的烤烟品(株)系全生育期观测与烤后烟叶品质分析,以初步筛选出适应湖南生态区的烤烟新品(株)系,为烤烟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结果显示:0727田间长势整齐,叶片成熟度好,植物学性状综合排第一,烤后原烟油分多,光泽强,外观质量较好,烤后化学成分最协调;MS212-7平均株高最高,达115.9 cm,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及产值均较高,综合经济性状排第一;CZ-46田间抗逆性最强,发病率最低,仅2.22%;HN-9H田间抗逆性差,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后有利于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烟叶的颜色加深,桔黄烟叶增多,色泽增强,叶片结构得到改善,弹性较好,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在两种密集化改造形式中,外置式的改造成本较高,是内置式的两倍多,但外置式烤房分风均匀,有利于烟叶烘烤,淀粉降解较普通烤房更充分,还原糖含量、上中等烟比例及均价较普通烤房高,杂色烟比例、鲜干比较普通烤房低;内置式烤房的主火垄上方的风量、风速偏低,淀粉含量、烟碱含量较普通烤房略低,还原糖含量较普通烤房略高,整体优势不明显,略优于普通烤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适合邵阳烟区的烤烟烘烤工艺,2020年在湖南新宁开展曲线烘烤方式与常规烘烤方式对烘烤能耗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曲线烘烤的烘烤成本降低5.0%~14.1%;中部叶上等烟比例提高21.4百分点,均价提高10.1%,淀粉含量降低0.6百分点;上部叶上等烟比例提高8.4百分点,均价提高2.0%,淀粉含量降低1.2百分点;采用曲线烘烤的烤后烟叶中橘黄烟叶比例增加,烟叶成熟度好,烟叶组织结构更趋疏松,外观质量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曲线烘烤方式在邵阳乃至湘西南植烟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密集烤房装烟密度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军  李伟  武圣江  贺帆  刘冲  宫长荣 《作物研究》2011,25(5):473-476
为了研究装烟密度对烤后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完善和优化提供依据,设低密度(3 000 kg/炕),中密度(4 000 kg/炕),高密度(5 000 kg/炕)3个装烟密度,对比分析了装烟密度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中性挥发性香味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烟叶的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2)提高装烟密度能够极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烟碱、水溶性总糖含量也有所降低,显著提高钾含量,而氯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变化不大;中密度处理的大部分品质指标较好,化学成分更加协调。(3)增加上部烟叶的装烟密度能够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改善烟叶的香气质量,尤其以中密度最为明显,较低密度增加14.64%。可见,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能够提高上部烟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烤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材料密集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的性能、成本及烘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材料密集烤房的性能较好,烘烤过程中平面温差和垂直温差变化较小,烤房抗逆性好,加热炉散热效率高,通风排湿顺畅,降低能耗成本达30.4%;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颜色更鲜亮,桔黄烟所占比重增加,中上等烟比例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淀粉降解较普通密集烤房更充分,还原糖含量所占比例略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烟叶等级质量与品种及其采收成熟度的关系,以云烟87为对照,分析云烟116、云烟105及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上等烟率外,烤后烟叶各等级质量指标均以云烟105最优,其次为云烟116;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各品种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均呈先逐渐变好后逐渐变差的趋势,以CM3处理(叶面综合变黄70%左右,主脉1/2~2/3变白)最优;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品种,品种与采收成熟度互作最小;云烟116对成熟度的响应较为敏感,而云烟105的响应相对较弱。综合分析,以采收成熟度为CM3的云烟105烟叶等级质量最佳,其次为采收成熟度为CM3的云烟116。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切合云南实际的密集烤房建设形式,实现烤烟烘烤“减工降本、节能增效”,以 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5种建设规格的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以及常规三层密集烤房烘烤性能及其烤后烟叶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较常规三层密集烤房平均烘烤能力增加22.45%,关键温度点干球和湿球温度控制精准度、烤后烟叶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以及烟叶质量无明显差异,烘烤时间略有延长,但烘烤能耗成本降低14.14%。5种建设规格的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烤房烤能随着建设高度增加呈先增加后略有减少趋势,相同烘烤能力烤房建设成本呈先略有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烤后烟叶质量无明显差异。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能充分发挥密集烤房优势,降低烘烤能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烟叶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CB-1烟叶最佳采收成熟度与SPAD值之间的关系,根据中、上部鲜烟叶外观特征将不同采收成熟度进行分类,并测定采收时不同成熟度烟叶SPAD值,对各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进行评价测定。结果表明:中部叶以叶面8~9成黄,主脉变白2/3以上,支脉变白1/3以上,上部叶以叶面9~10成黄,主脉全白,支脉变白1/2以上为采收标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上中等烟比例高,产质量较高,感官评吸质量更好;其SPAD值分别为,中部叶24.55~27.23,上部叶24.76~25.65。该结果同时为建阳CB-1烟叶成熟采收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网式装烟框散叶装烟的烟叶烘烤质量,研究了与之相匹配的持续升温烤香烤柔烘烤工艺(T),并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烘烤工艺(CK)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等级结构;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294.32%、66.02%和17.89%;显著降低下低等烟、级外烟、光滑烟和僵硬烟的比例,下部叶的下低等烟、级外烟和光滑烟分别降低39.09%、58.98%和54.56%,中部叶的下低等烟降低31.19%,上部叶的下低等烟和僵硬烟分别降低47.02%和87.59%;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更适宜;香气成分含量更高,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5.88%、10.82%和2.92%;评吸质量更好。因此,烤香烤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主处理)与3个施氮水平(副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互作效应。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烤烟的株高及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对烤烟农艺性状的调控作用表现出阶段性差异和"剂量效应";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调控因部位、化学成分指标不同存在差异。以移栽密度18 525株/hm2与施氮量120 kg/hm2对促进烤烟生长与改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8.
烘烤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烘烤是烟叶生产中关键的一环,在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烘烤过程中烟叶从鲜叶到烤干、烤黄和烤香的烤后烟叶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综述了2004~2009年烘烤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简要展望,以促进国内对烟草烘烤环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网式散叶密集烘烤下部烟叶失水规律与烘烤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网式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装烟层烟叶的失水规律及其与烟叶烘烤效应的关系,采用称重器对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网式烟框装烟下部叶烘烤过程中失水量进行了实时测定,并考查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性状变化及烤后烟叶质量性状。结果表明:(1)烘烤过程中上、中、下三层烟叶失水率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规律,在干筋期以前烟叶失水率下层明显大于中层,中层明显大于上层;(2)不同层次烟叶失水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型变化趋势,全炕烟叶的平均失水率与中层烟叶接近;(3)各层烟叶失水变化规律及烟叶外观性状变化与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烘烤时间的关系密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向丹  王丰 《作物研究》2013,(Z1):48-50,61
比较了烟叶采运烤一体化挂框式烘烤、立式厢车散叶堆积式烘烤、柴油供热组装板房烟夹式烘烤、散叶分层平铺式烘烤与常规挂杆普通密集烤房的采烤效果。结果表明:烟叶采运烤一体化挂框式烘烤、立式厢车散叶堆积式烘烤、散叶分层平铺式烘烤3种烟叶采烤方式可提高烤房容量1~2倍,减少用工0.98~1.85个/t;柴油供热组装板房烟夹式烘烤可减少烟叶采烤用工1.64个/t,显著提高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但能源费用较常规密集式烘烤偏高,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