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明道 《植物保护》1964,2(3):97-99
防治玉米螟为害的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国早已引起重视。一般研究首先以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为主,其后从事它与栽培作物的关系以及化学防治等。抗玉米螟为害的育种工作,在防治研究过程中,开展比较晚。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因素相关法预测玉米螟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是上海郊区玉米、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棉花受玉米螟为害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可达二成以上。由于玉米螟幼虫钻蛀为害,因此防治要及时。化蛹进度及幼虫分龄预测法虽较准,但用工较多,对作物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根据影响玉米螟历期长短的主要因子采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第一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预测,其结果与实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利用生物导弹(蜂·毒卡)防治技术,对玉米螟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84.98%,有效控制了玉米螟的为害,实现了玉米螟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0~1993年调查研究和探讨,玉米螟为害玉米,随虫量增加,产量下降、千粒重降低。因玉米螟钻蛀造成玉米茎秆折断,下部折断比上部折断损失重,当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22块时可成活玉米螟幼虫20头,其造成的为害与上部茎秆因玉米螟为害20株折断或下部茎秆6株折断,所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相仿,都与防治所需费用相等。高于这个标准就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玉米螟在江汉平原主要为害玉米。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逐年加大。在我市 ,玉米螟第一、二代分别于 6月中旬和 7月中旬前后迁入棉田为害棉花。幼虫从棉株顶部、叶柄基部、分枝或主茎中上部钻蛀入内为害 ,主茎被蛀后 ,上部逐渐枯萎死亡。第三代玉米螟 8月中旬前后发生 ,除蛀茎为害外 ,还为害青铃 ,造成青铃僵烂或脱落。一般长势好或靠近玉米种植区的棉花受害较重。1 防治技术(1)处理玉米、高梁等秸杆残体 ,压低越冬基数。同时 ,加强对玉米上玉米螟的防治 ,减轻下代转移为害。 (2 )推广种植抗虫品种。当前在我市…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的防治工作近几年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治面积逐年扩大,防治方法也不断增多。有药防的、有蜂防的,也有高压汞灯防治的。这些方法大都是防治一代玉米螟,而玉米螟1a发生2代区除一代为害外,二代玉米螟也相当严重。据1998年高压汞灯诱蛾统计:二代玉米...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北京地区春玉米处于吐丝灌浆期,夏玉米已进入小喇叭口期,该生育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为害较重的时期。当前,北京市玉米主要有玉米螟、褐足角胸肖叶甲、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等病虫为害,现在正值防治关键时期,农户要及时进行防治,以减少产量损失。一、主要病虫害玉米螟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即越冬虫源基数逐年增加,2代幼虫为害重于1代幼虫,幼虫为害部位和越冬场所逐渐由茎秆向穗部转移。随着海拔的升高玉米螟发生为害逐渐减轻,同一地区播期偏迟、玉米种植较稀的地块其为害也较轻。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玉米的发生程度较重。分析了玉米螟近年在晋北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虫是会泽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玉米减产在5%~8%。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掌握为害玉米的螟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以进行预测预报,指导全县玉米螟虫的大面积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10.
间作对甜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明确甜玉米间作不同作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了甜玉米单作、甜玉米与绿豆、菜豆、甘薯或花生间作生境玉米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不同生境亚洲玉米螟的为害情况。间作生境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和瓢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甜玉米间作绿豆或甘薯生境蜘蛛类群增长21%以上,瓢虫类群增长83%以上,显著高于甜玉米单作生境;不同生境间玉米螟赤眼蜂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均达到86%以上。间作生境玉米生育期内亚洲玉米螟落卵量、斜纹夜蛾及玉米蚜发生量均与甜玉米单作无显著差异,但收获期甜玉米间作生境玉米螟为害率低于单作生境,其中以甜玉米间作绿豆生境最低,总蛀孔数和活虫数分别比单作生境下降55.72%和76.70%。表明间作不同作物对甜玉米田具有一定的控害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主要害虫,受其为害的玉米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国内对该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多,吴维均等(1965)提出春玉米心叶期百株累计卵块为24块或百株高峰卵块6块为心叶期玉米螟的防治指标;陆锡康等(1987)提出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卵高峰期百株卵量2块;顾成玉等(1987)根据卵量与幼虫和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一代区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造成的经济损失,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及时进行科学防治,2018年和2019年调查了田间自然条件下玉米螟在不同品种上发生为害情况,对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2018年玉米螟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2019年;雌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茎秆.虫口密度在0~4头/株范围内与单稳重呈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玉米的重要害虫玉米螟在南昌地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对Cry1Ab蛋白抗性的遗传规律与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意义与目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是长期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转BtCry1Ab基因抗虫玉米、棉花等在整个生育期其植株能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为玉米螟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室内汰选条件下亚洲玉米螟能对Cry1Ab杀虫蛋白产生抗性,这将严重威胁到转基因玉米、棉花等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亚洲玉米螟对Cry1Ab蛋白抗性的遗传规律与分子机理,对田间抗性监测、延缓抗性产生及抗性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材料与方法采自陕西省田间的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在室内用无琼脂半人工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验证方法王卫东,赵春荣,郭明智,刘冬华,王立昌,郝纪风(吉林省长春植物保护站长春130021)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进入80年代以来,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玉米螟发生频率增高,为害程度加重,产量损失增多,采取...  相似文献   

17.
朴永范 《植物保护》1987,13(2):52-52
玉米是辽宁、吉林2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和57%以上。由于玉米螟的危害每年减产10%—15%。1981年吉林省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7亿公斤。多年来此2省植保站把防治玉米螟列为植保工作的重点,成绩显著。为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新疆博州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玉米螟危害严重。2011年博州农业科技开发中心玉米课题组选用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进行了防治一代玉米螟幼虫田间药效试验,拟通过这次试验,评价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确定本地最佳使用剂量及对天敌的安全性,为博州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西玉米蚜发生为害仅次于玉米螟,已成为广西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笔者通过对玉米蚜发生现状、规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对玉米蚜的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严重发生,笔者对全市及玉米主产县亚洲玉米螟的发生面积、为害程度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其重发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