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 各种水域中的鱼类,除了少数种类以外,都有雌雄之分。研究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并进行人为的鱼类性别控制,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品种改良,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范围。提出,今后对于鱼类性别鉴定方法,应着重研究性别特异位点,创新筛选技术,并加大性别分化机制和性别控制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鱼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对于鱼类,尤其是具有明显性别二态性的鱼类研究和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楼允东 《水产科技情报》1979,(1):21-24,M032
鱼类的数目繁多,据不完全的统计,已经定名者有两万多种。它们遍布全球,从两极到赤道,从高山水域到大洋深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在多样化的水环境中,鱼类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构造与生活方式,而且繁殖习性与发育方式也不同,这在性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现就鱼类的性别及其有关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鱼类人工性别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水产养殖来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许多鱼类雌雄鱼之间的经济性状,如生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控制性别的方法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罗非鱼雄鱼比雌鱼生长明显要快得多,而比目鱼和鲑鱼则选择培  相似文献   

6.
鱼类的性别遗传机制正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性别决定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控制,其性别决定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鱼类与性别连锁的遗传标记的研究备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表型标记、蛋白质标记和DNA分子标记三方面对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标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鱼类DNA水平上的性别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性别标记及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性别控制问题不仅在生物学理论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在水产养殖业中均在研究和发展对养殖鱼类进行性别控制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关于性别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经常想到生物的性别是怎样产生的,能否为人类所控制?这个问题,早在4000年前古希腊就已经有了研究记载,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种族延续问题,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与科学理论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鱼类性别在鱼类育种中非常重要,因为各种养殖对象的雌雄性别之间存在着生长速度、行为方式.生育时间、体色.外形和大小等方面的差异。鱼类育种者或养殖者力图按照生物性状或经济性状将雌雄分开,以期达到单性养殖的目的。本文将对鱼类的性别、性别控制以及未来的控制途径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鱼类胚胎发育阶段和仔稚鱼发育阶段消化器官变化过程,以及个体发育水平、饵料因素和环境因子对仔稚鱼消化酶的影响,有助于正确了解和掌握鱼类早期阶段消化系统的发育规律,为仔稚鱼初期饵料的开发提供消化生理学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鸿艳  谢从新 《水利渔业》2006,26(5):1-3,16
阐述了鱼类同工酶研究进展,囊括同工酶在鱼类分类、发育遗传学、系统发育、生化遗传变异、多倍体研究及其组织特异性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由于天然种苗不足,人工育苗技术日显关键和重要。文章根据国内外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石斑鱼的繁殖生物学、人工繁殖、早期发育、人工育苗技术及种苗生产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符云  叶卫  林群  王琳  梁旭方 《南方水产》2009,5(4):73-76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代谢多种内源或外源毒性物质之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end point test)是基于不同毒物最终均将导致鱼体肝脏去毒酶GSTs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固定方法检测GSTs基因表达水平这一个指标即可反映生物体受不同毒物的污染情况.通过采用该检测技术可以简便而可靠检测淡水鱼类体内所含的毒物含量,进而确定了淡水养殖鱼类的食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杜浩  雷琪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9):1388-1395
嗅觉印记是动物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对嗅觉信息形成的无条件学习记忆形式, 并在以后生活中某些特定情境中展现出来的典型行为特征。嗅觉印记在一些鱼类的生殖洄游、归巢产卵中表现尤其明显。本文对鱼类嗅觉印记的行为特征、生理基础、发生机制及其保护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引导在鱼类原位栖息地保护、科学增殖放流以及养殖生产中更加关注嗅觉印记现象, 为渔业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红敬 《淡水渔业》2003,33(2):60-61
随着海洋污染的加剧和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海洋渔业资源正逐步衰退 ,我国水产品的增产将主要依靠淡水鱼来维系。我国淡水鱼共 80 0多种 ,其中华南地区就有 32 3种 ,约占总数的 42 9% ,在全国淡水鱼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 ,分布在华南区内的淡水鱼类 ,在近数十年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 ,部分种类已呈濒危。经调查 ,全国 80 0多种淡水鱼类中有 92种属濒危 ,华南就有 2 3种之多 ,约占濒危总数的 2 5 % ,分为灭绝、稀有、濒危、渐危四个等级 ,属灭绝的为少数 ,约占华南淡水鱼类的 0 6 % ,大部分属于…  相似文献   

18.
海水血居吸虫(Sanguinicolidae)病是严重影响一些重要商业鱼(金枪鱼、琥珀鱼等)养殖发展的一大疾病。该病具有一年一次流行高峰的流行特点,其流行要求一定的水温范围。血居吸虫感染养殖鱼,常常引起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在同一海区,原来寄生于野生鱼体内的血居吸虫可通过一定途径感染养殖鱼并造成流行,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几十年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对海水鱼血居科吸虫病的危害现状、流行病学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了血居科吸虫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对该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海水鱼类的增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以提高增养殖鱼类产量和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染色体组工程已成为海水鱼类育种的热点.作为一种实用的染色体组操作技术,雌核发育是在雌核控制下的发育,精子只作为"激活源",入卵后不形成雄核,所以后代的遗传特质仅仅来源于母性亲本.  相似文献   

20.
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交换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的新热点问题,对海域环境质量的评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新兴的人工鱼礁区海洋生态变动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国内外海水交换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海湾水交换以及人工鱼礁区水交换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