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论述了实施天保工程的途径:(1)从经济效益来讲,只有青山常在,才能永续利用;(2)从社会效益讲,切实加强天保工程十分重要;(3)从生产效益讲,切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更是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从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经验可概括为:提高认识,是确保天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领导重视,是确保天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搞好宣传发动,是确保天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落实政策,搞好部门协调,是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从1998年试点,2000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新疆林业建设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历史性转变的开始。天保工程经过十年实施达到了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检验和判断天保工程实施成效的六条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天然林按要求停止了采伐;富余职工得到了妥善分流安置;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初步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实施效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建设已经顺利结束,从实现森林资源恢复增长、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效益、拓宽就业渠道、效益价值的货币估算5个方面综述天保工程一期的实施效果,探讨工程实施效果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天保工程二期(2011—2020)继续实施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资源保护(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山西省运城市自2001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对“天保”工程的实施认识不到位 部分县(市、区)的主要领导在思想上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没有真正认识到“天保”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的生态工程。没有把“天保”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把“天保”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6.
<正>竹溪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鄂渝陕结合部,版图面积3307平方公里,有林地249,629公顷,森林覆盖率76%,是全国天保工程示范点(县)。天保工程实施前,竹溪林业以"出售木材"为主。随着天保  相似文献   

7.
天保工程从1998年试运行,2000年正式实施,是我国林业经营方向的历史性大转变,既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休养生息的一个良好机遇,也给山区森工企业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课题,如工程实施后的管理机制、工程项目构架、科技支撑策略的落实、工程之前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途径等。这些只能在工程实施和改革中加以解决。1工程实施后对现行企业管理机制及其性质应予明确天保工程实施后,工程区林业森工企业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其中带有根本性的是企业属性的变化,从根本属性上讲它已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企业。首先,山区国有林场实施“天保”…  相似文献   

8.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以下简称天保工程 ) ,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新时期国有林区实施战略调整的历史选择 ,也是我区五大重点林业工程之一。我区天保工程今年已全面启动 ,并进入了一个按规划、有步骤实施的新阶段。为此 ,记者就我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情况采访了自治区林业局局长、自治区实施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买买提·阿不都拉。问 :什么叫天保工程 ,实施天保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缺少森林的生态环境是不健全的。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 ,林业曾为国…  相似文献   

9.
赵四新 《中国林业》2010,(12):18-19
<正>中共中央关于"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为继续推进天保工程实施指明了方向,也为巩固天保工程成果奠定了重要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回顾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实施天保工程走过的10年历程,对继续推进天保工程实施,完善后续建设各项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的回顾了天保工程给林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时代的要求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天保工程实施的关系,得出结论:继续深入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与城市森林游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森林游憩可分为两类,即日常性游憩与专题性游憩;提出要发展郊区城市森林以及建设郊野游憩带的概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能亲近自然的游憩活动机会;必须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与调整,建设森林型的生态廊道、公园路,为城市内部与郊野的城市森林建立有机联系;指出把公众参与、全社会的认同与协调作为实现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依据森林分类经营理论,详细论述了正确划分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目的、意义及其划分原则;同时阐明做好商品林和公益林划分是确保有限的森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概括论述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建设现状,对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景观资源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对现有森工国有林区森林景观资源进行定性评价,进而提出森工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运用等间距法将城市森林自然度综合指数分为5个等级,基于森林自然度对石家庄市5个行政区以及周边接壤区县森林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5个行政区和井陉矿区的自然度等级为5,评价结果为人工森林群落;正定县、栾城县、藁城市的自然度等级为4,评价结果为半人工森林群落;鹿泉市的自然度等级为3,评价结果为远天然森林群落;井陉县的自然度等级为2,评价结果为半天然森林群落;石家庄市森林状况自然度等级总体偏低。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林业有害生物与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及森林灾害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胁迫指标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特殊性,指出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健康因素对系统影响的"放大器",是系统出现问题的"指示剂",并用该指标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我国森林类型进行了分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16.
森林认证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仰南  蒋敏元 《林业研究》2002,13(4):316-318
森林认证在森林经营政策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补充角色并对林产品贸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短短的10余年间,森林认证已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关注和认可。森林认证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认证并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认证进出口国的利益、贸易流向、企业竞争、以及人们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论述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8。  相似文献   

1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的监测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并结合欧洲和美国森林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同行的专家意见,提出新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有关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调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辉南林区森林鼠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害鼠种类主要是棕背鼠平,约占全部森林害鼠种类的72%,其余为红背鼠平、大林姬鼠等。害鼠密度与林木被害程度显著相关,当铗日捕获率在1%~5%时,林木被害率在3%~10%之间;当铗日捕获率在6%~15%时,林木被害率在11%~30%之间;当铗日捕获率在16%以上时,林木被害率超过30%。森林害鼠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度变化规律,且与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植物、天敌、人类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东莞市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广东东莞市开展了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整山”工作。2003年至今,市财政投入了6.7亿元资金(不含镇区财政投入和征地拆迁、青苗补偿费用)建设大岭山、大屏嶂、水濂山、同沙、旗峰、清溪等六大森林公园。本文以东莞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东莞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现状,研究和分析其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推动和加快东莞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延边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成功地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要判定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与政策的相关性相统一的标准,选定了森林覆盖率变化、森林蓄积量变化率、森林面积变化率、天然林面积变化率、水源涵养量变化、水土保持面积变化、湿地面积变化、固定温室气体量变化和释放氧气量变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